延安红色历史 党中央在延安13年的详细历史
党中央在延安13年的详细历史
一、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辉历程
(一)落脚陕北(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到达吴旗镇——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进驻延安)
1935年10月19日到达西北革命根据地吴起镇(今吴起县城),在这里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宣告了中央红军长征的结束。
由刘志丹、谢子长等领导创建的陕甘根据地成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落脚点和中国革命新的出发点。
中共中央机关随即于1937年1月13日由保安迁到延安。
从此,延安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中心。
(二)延安岁月(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进驻延安——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开始转战陕北)
1、做好充分准备,迎接全面抗战的到来 (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进驻延安——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
2、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争取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1945年 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3、争取和平民主,准备自卫战争,并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开始转战陕北)
(三)转战陕北(1947年3月18日撤离延安——1948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渡过黄河、前往华北)
1947年3月13日,胡宗南军队以延安为目标发起了攻击。

18日,md、ze等带领红军乘车东驶,踏上了转战陕北的征程。
1948年3月23日,md率中共中央东渡黄河,前往华北。
4月22日,延安又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扩展资料: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辉煌功绩:
1、形成了以md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经过延安整风运动,正式形成了以md为核心的稳定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
2、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
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潜心创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理论,使md思想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3、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历史性转折意义的伟大胜利。
4、造就了一大批革命的领导人才。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培养的一代革命领导人才,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5、积累了“局部执政”的经验。
在局部区域建立根据地,然后夺取全国政权。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局部执政的成功实践,锤炼了执政的本领,为执掌全国政权积累了重要经验。
参考资料来源:延安大学-《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