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上解忧公主和翁归 从细君公主到解忧公主,浅论西汉与乌孙和亲的战略作用
从细君公主到解忧公主,浅论西汉与乌孙和亲的战略作用 西汉经历「 ”白登之围”事件后,「 ”和亲”就被确立为处理汉匈关系的主要手段,这种「 ”和亲”是带有屈辱性质的忍让,是西汉王朝在建国初年由于国力不济

从细君公主到解忧公主,浅论西汉与乌孙和亲的战略作用
西汉经历「 ”白登之围”事件后,「 ”和亲”就被确立为处理汉匈关系的主要手段,这种「 ”和亲”是带有屈辱性质的忍让,是西汉王朝在建国初年由于国力不济而被迫采取的政策。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富力强,朝堂之上反对「 ”和亲”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却在这个时候对另一个夹在汉匈之间的小国采取了「 ”和亲”之策,这个小国就是乌孙。 西汉与乌孙之间的和亲与汉匈之间的和亲并不相同,前者的主动权在于西汉,而后者的主动权在于匈奴。也就是说,西汉与乌孙的「 ”和亲”是一种平等的外交关系,这也导致汉乌之间的「 ”和亲”带来了与汉匈「 ”和亲”所截然不同的效果。要探寻汉武帝「 ”和亲”乌孙的战略目的,就必须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汉乌「 ”和亲”公主刘解忧 西汉与乌孙和亲的目的 汉乌之间的和亲是带有极强目的性的一种政治行为,「 ”和亲”公主并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她们是政治交换的筹码,肩负着西汉王朝所给予她们的政治使命,她们不再是普通的女子,而是成为了一种另类的战士。 西汉初年的刘敬在提出对匈奴实行「 ”和亲策”时,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刘敬认为西汉是礼仪之邦,而匈奴不过是化外蛮夷,汉将公主下嫁给匈奴,匈奴必感荣幸,从而将大汉公主设立为正牌夫人。如此一来,未来的匈奴单于也将会是刘邦之后,汉匈成为一家人后又怎会再起兵戈? 但就后来的发展而言,「 ”和亲策”并没有达到刘敬所期望的结果。这是因为汉匈之间的「 ”和亲”不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与其说是和亲,倒不如说是进贡,西汉王朝忍让的态度让匈奴越发骄狂,到汉武帝时期,匈奴实力一再下滑,却始终对西汉持有一种鄙视、不屑的态度,正是长久以来的汉匈「 ”和亲”所造成的。 西汉与乌孙的和亲则不同,汉是大国,乌孙是小国,西汉「 ”下”嫁公主于乌孙是一种平等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赏赐,是西汉「 ”尊”而乌孙「 ”卑”的关系。西汉王朝牢牢把握住了汉乌之间「 ”和亲”的主动权,这样的大环境使得刘敬当年所提出的「 ”和亲策”的另一个目的有了实现的先决条件。 则是断匈奴右臂也。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 在《汉书 张骞李广利传》中明确记载了西汉和亲乌孙的两大目的。 第一,联合乌孙,以制匈奴 第二,将西域纳入大汉版图 为什么西汉选中了乌孙? 张骞出使西域时,西汉王朝已经完成了政策上的转变,从高帝刘邦时期就确定的「 ”和亲策”终于在武帝一朝被废除,休养生息多年的西汉已经有了与匈奴一战的实力。卫青、霍去病两位名将横扫匈奴,尤其是漠北之战后,匈奴远遁,标志着西汉对匈奴作战的重大胜利。 随着西汉王朝的不断扩张,匈奴转而将控制中心西移,进一步加强对西域的控制,为了对匈奴造成更大的打击,汉武帝决定联合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在「 ”合理利用矛盾争取多数以对主要敌人进行孤立”的战略思想驱动下,西汉王朝对西域诸国伸出了友谊之手。 但在最开始,西汉的和亲对象并不是乌孙,而是大月,这是由于汉武帝听说大月和匈奴素来不和,所以认为可以将大月争取过来,结成共同对抗匈奴的统一战线。张骞出使西域之后,西汉进一步了解了西域的情况,从而将和亲对象调整为乌孙。至于为什么西汉选择了乌孙,概括起来有两个原因。 一、乌孙已经成为西域的第一强国 汉武帝对西域伸手不仅仅是为了对付匈奴,更是为了将西域纳为己有,所以选定一个合适的西域代表非常重要。由于西汉和西域相隔甚远,所以相互之间消息闭塞,西域各国不了解汉的强大,西汉也不了解西域各国的势力布局,这一切自张骞出使西域后才有所改善。 张骞出使西域 大月和乌孙互为仇敌,乌孙更是由于大月的攻伐而亡国,在乌孙昆莫(昆莫就是乌孙最高统治者的代称)难兜靡死后,匈奴收养了难兜靡的儿子猎骄靡,猎骄靡深受匈奴的关照,在其成年之后更是获得匈奴单于的批准,带兵讨伐大月,击败大月之后,猎骄靡重立乌孙国,乌孙的主要活动范围也从敦煌一带迁徙到了伊犁河流域。 也就是说,张骞出使西域之时,大月已经消亡,乌孙取而代之成为了西域的最强势力。作为西域的领头羊,乌孙的态度对于西域诸多小国有着重大的影响,可以说,谁争取到了乌孙,谁就争取到了西域。在搞清楚了西域的势力布局之后,西汉王朝也认识到了乌孙国的重要性,当时的西域几乎全部在匈奴的控制下,要想从匈奴手中夺走西域,博取西域第一势力的支持非常重要。 二、乌孙和匈奴有间隙,有争取的可能性 乌孙虽然是在匈奴的支持下才得以复国,但却并非和匈奴一条心。做为游牧民族,乌孙和匈奴在许多方面都非常相似,包括「 ”狼性”,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文化不同,西汉所推崇的「 ”礼义廉耻、尊卑有序”并不被乌孙看中,他们更讲究「 ”强者为尊”。这也就导致了乌孙和匈奴之间的间隙,虽然匈奴对猎骄靡有大恩,对乌孙有大恩,但当乌孙强大起来的时候,这种所谓的「 ”恩情”就变成了乌孙急不可耐地要斩断的枷锁。 同样是在《汉书 张骞李广利传》中记载了乌孙与匈奴之间的间隙,这种间隙的产生是由于双方对各自利益的争夺维护。乌孙击败大月之后逐渐安定下来,兵力逐渐强盛,同时又恰逢匈奴单于交替,乌孙昆莫猎骄靡便决定独立出来,不再做匈奴的附属,这是与匈奴的利益相悖的。 昆莫略其众,因留居,兵稍强,会单于死,不肯复朝事匈奴。 对于猎骄靡的这种行为,匈奴内部非常不忿,但出征乌孙却并不顺利,匈奴不得已默许了乌孙这种半独立的状态。双方不能够做到一条心,就意味着有矛盾,有了矛盾就意味着可以被挑拨利用,也意味着西汉有争取乌孙的可能性。 乌孙「 ”摇摆不定”的态度 西汉清楚乌孙的重要性,匈奴同样也看得到乌孙在西域的地位,所以在西汉与乌孙和亲之后,匈奴也立即派人与乌孙进行和亲。乌孙本是半独立于匈奴的一个小国,却由于西汉和匈奴两个大国之间的斗争而被迫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 对于西汉抛出的橄榄枝,乌孙显然动了心,但由于匈奴的虎视眈眈,乌孙又「 ”怯”于与西汉发生更亲密的接触。透过《史记 大宛列传》中的一个小细节,可以看出乌孙对于匈奴之「 ”恐”是要大于西汉的。 汉遣宗室女江都翁主往妻乌孙,乌孙王昆莫以为右夫人。匈奴亦遣女妻昆莫,昆莫以为左夫人。 在当时的乌孙国内,乌孙人讲究以左为尊,以右为卑,西汉先一步下嫁宗室公主于乌孙昆莫,但西汉公主却仅仅被封为右夫人,而匈奴之女后嫁入乌孙却被封为尊贵的左夫人,这是由于西域长期以来处于匈奴的控制之下,西域各国包括乌孙在内都深知匈奴铁骑的恐怖之处,所以「 ”不敢”对匈奴不敬。 西汉版图 而西汉则不同,由于地理因素的阻隔,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西汉和西域都难以进行交流,西域各国对于遥远的「 ”大汉帝国”所知不多,更不清楚西汉是否拥有足以对抗匈奴的实力。「 ”人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匈奴的强大烙印在了西域各国的心中,短时间难以改变,这也就导致对于西汉王朝的「 ”和亲”举动,乌孙始终摇摆不定。 汉乌「 ”和亲”成功的原因 西域各国的「 ”成见”非常深,据《史记 大宛列传》记载,凡是匈奴的使节,西域诸国绝不敢怠慢,都是好吃好喝招呼着,而对于西汉的使节则是态度苛刻,不花钱绝对没有服务,这种「 ”双标”的态度彻底激怒了西汉王朝,而「 ”双标”最严重的大宛,自以为西汉离西域甚远,不可能发兵攻伐,对待西汉最为不屑,也因此成为了西汉在西域杀鸡儆猴的典型。 匈奴使持单于一信,则国国传送食,不敢留苦;及至汉使,非出币帛不得食,不市畜不得骑用。 李广利攻破大宛的消息传来,西域各国震动不已,西汉通过实力来改变了西域各国对汉的轻视。与此同时,这种「 ”成见”的改变为西汉「 ”和亲”公主们在西域开展相关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功劳最大的「 ”和亲”公主非刘解忧莫属。 刘细君,也就是细君公主是汉乌之间的第一位「 ”和亲”公主,但她并没有能够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政治使命,她不能容忍猎骄靡将其转嫁给军须靡的做法,不能接受与西汉相悖的礼节,也就难以完成政治使命。由于水土不服,细君公主仅仅在乌孙居住了几年便去世了,随后汉武帝将宗室公主刘解忧嫁给军须靡,这位著名的「 ”解忧公主”在乌孙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解忧公主在乌孙生活了五十多年,历经武帝、昭帝、宣帝三个历史时期,最后在宣帝一朝得以回国,安葬于长安。解忧公主先后嫁给军须靡、翁归靡、泥靡三人,她克服了乌孙与西汉所截然不同的风俗习惯,时刻铭记着自己的政治使命。她与翁归靡所生的几个子女在西域的多个国家身居高位,这对改善西域各国对西汉的印象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与此同时,她和她的侍女冯嫽积极的在西域传播汉文化,促进西域各国人民融入汉文化圈。匈奴曾经发大军攻伐乌孙,要求乌孙交出解忧公主,由此可见匈奴对解忧公主之恨,也可从侧面体现出解忧公主的功绩之大,以及汉武帝和亲乌孙策略的成功。 解忧公主关系图 解忧公主之所以可以做到这一步,在于她关注信息的动态发展,可以与西汉的政治动向同步。在翁归靡死后,泥靡继位,解忧公主与泥靡产下一子,而泥靡是翁归靡与匈奴女子所生的儿子,在名义上也是解忧公主之子。解忧公主克服了与西汉相悖的伦理道德与泥靡结合,在狂王泥靡大失人心的时候果断发动政变,刺伤泥靡,夺取军政大权,并积极与西汉取得联系,为将西域纳入西汉版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元贵靡子星靡代为大昆弥 在此次政变之后,西汉开始逐步插手乌孙的内政,据《汉书 西域传下》记载,元贵靡之子星靡被立为了大昆弥(昆弥是乌孙国内「 ”王”的代称),元贵靡是解忧公主与翁归靡所生的儿子,星靡也就是解忧公主的亲孙子,至此西汉皇族血脉进入了乌孙的统治阶级,为后来西汉进一步控制西域,直至把西域纳入版图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汉乌和亲的战略作用 西汉与西域相通的本意是「 ”共制匈奴”,通过拉拢西域来孤立匈奴,以求进一步击破匈奴,而「 ”和亲”作为一种西汉王朝惯用的政治手段,在西汉和西域之间架立了一座桥梁,将汉文化传播到了西域,为西域并入西汉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其最初始的目的也完美的达成,从一开始乌孙国「 ”摇摆不定”,西域各国对西汉和匈奴区别对待,再到后来匈奴兵临乌孙,要求乌孙交出解忧公主时,乌孙国主动上书西汉,请求西汉发兵与乌孙国一起「 ”共击匈奴”。可以说,汉乌和亲带来的改变是思想上的改变,是拆除了西域诸国「 ”成见”的改变,这种改变意义深远。 驱逐匈奴是汉乌和亲在当时特定历史背景下所带来的最直接有效的成果,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 ”驱逐匈奴”显然并不是汉乌和亲最大的成果,加速乌孙等西域诸国的汉化,促进他们融入汉文化圈才是汉乌和亲最大的,最有意义的战略意义。 很赞哦! (1057)
相关文章
- 解忧公主细君公主 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和亲史上杰出的西域双星
- 历史上解忧公主和翁归 从细君公主到解忧公主,浅论西汉与乌孙和亲的战略作用
- 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 你解忧公主还早的和亲公主!细君公主的结局怎么样?
- 历史上解忧公主和翁归 刘解忧公主历史_刘细君与刘解忧_刘解忧是谁_常惠将军与解忧公主
- 历史上解忧公主和翁归 解忧公主是哪朝的 细君公主与解忧公主的关系
- 历史上解忧公主和翁归 历史上解忧公主为保家国平安竟然三嫁乌孙人
- 历史上解忧公主和翁归 【解忧公主简历】历史上解忧公主是谁的女儿
- 历史上解忧公主和翁归 刘细君简介 细君公主墓在哪 细君公主远嫁乌孙 细君公主解忧公主
- 解忧公主细君公主 解忧公主是谁 历史上解忧公主的结局如何
- 解忧公主活了多少岁 解忧公主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真实的解忧公主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