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象平台 关于战象的历史资料
关于战象的历史资料
起源
大约四千年前,印度河文明开始驯象。
但是象并未完全家养化,人们必须在野外捕捉象来使用。
首先被驯化的品种是亚洲象,主要用于农业。
人类首次驱使象上战场是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古印度。
当时吠陀时代的印度有几首圣歌对此加以记载。
大约同时的中国商朝人也最先将象编入军队。
商朝人驯化的是栖息于黄河流域的象。
象的躯体魁伟庞大,是世上现存最大的陆地动物。
但象并不笨拙。
它生性聪明,通人性。
象虽行动缓慢,然而跋山涉水如履平地,陡峭山路视若坦途。
所以,盛产大象的亚非地区自古就有利用象做运输工具、当邮差的传统。
它那让人望而生畏的体态巨力更是兵家青睐的战斗力。
发展
波斯帝国在数场战役中使用从印度获取的战象。
公元前331年10月1日波斯帝国与亚历山大大帝的高加米拉会战,很可能是欧洲人首次面对战象。
布置在波斯军队阵列中央的十五头战象给马其顿军带来极大的震撼。
以致亚历山大在会战前夜感到有必要为此向恐惧之神献祭。
高加米拉会战是亚历山大的辉煌胜利。
但是他对敌军的战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征服波斯后,亚历山大认可了战象的使用,并将一队战象编入自己的军队。
五年后,攻入印度的亚历山大在与皮鲁斯的海达斯佩斯河会战中,已经知道如何对付战象了。
当时统治(如今的)旁遮普和巴基斯坦国的皮鲁斯在此会战中投入了八十五头战象,形成对亚历山大的巨大威胁。
但是最终亚历山大战胜。
正当此时,在当代孟加拉国和印度东北部的摩揭陀国拥有六千余头战象。
不久之后,「旃陀罗笈多·孔雀」拥有九千多头战象。
这两个巨大的数字是波斯人和希腊人使用的战象数量望尘莫及的。
战象的使用开始传播。
亚历山大的继业者们在战争中投入了数百头来自印度的战象。
托勒密王朝的埃及人和迦太基人开始为了战争驯化非洲象。
努米底亚人和库什人也开始驯象。
他们驯化的是非洲的森林象。
扩展资料:
象在军事上有诸多用途。
象庞大的体型可运载沉重的物资,在近代机动车辆取代它们之前,象一直是一种有效的运输方式。

在会战中,战象通常被布置在军阵的中央。
位于中央使战象能有效地挫败敌方的冲锋,也便于它们自己发动冲锋。
战象在冲锋时可达到30千米每小时(2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
战象的冲锋并不能简单地被装备长矛的步兵方阵化解,这一点与骑兵不同。
战象冲锋的威力在于它们巨大的力量。
它们冲垮敌人的阵型,践踏敌方的士兵,挥舞长牙破坏厮杀。
敌方没有被冲垮的那部分军队,至少会被战象的冲锋驱赶到一边,或者是其压迫下后退。
除此之外,战象并不需要与敌人接触就能引起恐慌,在它们的冲锋面前敌人会因为恐惧而望风披靡。
即使是训练有素的罗马军团有时也不免如此。
骑兵在战象面前也不能幸免,因为战马不熟悉象的气味,很容易在象面前受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