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简介 三江平原被誉为中国绿色米都原因
三江平原被誉为中国绿色米都原因
三江平原被誉为中国绿色米都原因
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
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
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
三江平原湿地的形成原因
黑龙江省东北部的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沼泽分布率高达20%,面积约11300km2多,沼泽化土地约有13300km2,占东北平原沼泽和沼泽化土地总面积的2/3以上。 _sina_#8221_word__厩釉蠓⒄构桃圆莸檎釉蠡鳌T谡釉蠡讨校捎谒植晃榷ǎ儆昴攴萦惺闭釉蟾珊裕谢褰泻闷纸猓源蠖嗝挥心嗵炕邸K逭釉蠡黾谛⌒丝周围和平原上的牛轭湖、旧河道,发面为泥炭沼泽,但厚度不大,一般不超过1m。三江平原沼泽的形成是许多自然地理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地表过湿或积水是沼泽形成的关键。但主要条件是气候、水文、地质地貌和人类活动的影响。(1)气候条件 土壤表层经常过湿是沼泽形成的直接原因,而土壤水分状况主要决定于气候。三江平原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500~600mm,虽不多,但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秋两季,各地6~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5~85%。至10月末或11月初,气温下降,大量水分来不及排除,被冻结在地表或土壤层中,水分以固体状况保存下来,致使翌年春季解冻,导致地表积水或过湿,加之冻结期长,冻层厚(深达1.5~2.1lm),土壤粘重,不利水分下渗,地表经常过湿,沼泽广泛发育。(2)地质地貌条件 三江平原是新构造运动长期下沉的地区,造成三面环山、中间低洼平坦的地形。周围山区降水量多,丰富的径流向平原汇集,而平原区地势极为低平,由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总比降为1/10000,所以区内发育一些中小河流,多无明显河槽,属典型的沼泽性河流,泄水能力低。在长期下沉过程中,地表堆积了第四纪河湖相粘上沉积物,厚度一般达3~17m左右,这种粘土的粘粒含量较高,并富有铁铝氧化物、次生氧化硅、蒙脱石与水云母等胶体矿物,在浸水膨胀的情况下,增加了土壤的持水性,阻塞了土壤的孔隙,构成了深厚的不透水层,从而减弱或阻止地表水向下运行,积存起来形成沼泽。(3)水文条件 一个地区的水文特征受气候及地貌条件所制约。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切割微弱,因而河道稀疏,河网密度小。除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外,有些河流发源于完达山或小兴安岭而穿行于平原沼泽之中,而有些河流则发源于沼泽洼地又流经于沼泽之中,这些中、小型河流均具有平原沼泽性河流的特点,如别拉洪河、挠力河中下游、浓江、穆棱河等,由于河流比降小,河道弯曲,狭窄平淡,河漫滩多,导致一些河流无明显河道,泄水能力低,排水不畅,大量水分补给沼泽。每年汛期,主要河流还受黑龙江、乌苏里江洪水顶托,回水距离一般为20~30km,最长达70km。由于洪水项托,提高了这些河流的承泄水位,使两岸低平地排水更为困难,促进了沼泽的形成和发展。(4)人为因素的影响 人类经济活动对沼泽的形成也起到一定作用,并且人为因素对沼泽的影响,比自然演化要快得多,人们开挖运河、进行农田灌溉、修建水利工程等活动,如果处理不当,在这些区域就会抬高地下水位,使土地逐渐沼泽化。如穆棱河流域,1943年在密山县境的湖北屯附近,向小兴凯湖修建分洪水道,有14km防洪堤没有修建,每年汛期,穆棱河洪水由此漫溢,积存地表,使水道东侧沼泽面积日趋扩大。总之,由于三江平原新构造运动以下沉为主,地势低平,土质粘重,气候温凉,冻土发育,夏秋多雨,蒸发较弱,排水不畅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致引起土壤过度潮湿,在河漫滩、阶地和各类洼地上形成大面积集中连片沼泽。
德国和中国三江平原的比较
应注意的问题?我觉得可以填土地肥力的破坏,湿地的破坏。
盛行风的强度,我觉的东北的盛行风强度大的原因是因为其纬度高,冬季气温低,重要的是接近冬季风源地。德国的原因应该是纬度较高吧,又没有山脉的阻挡,个人的意见,仅供参考~加油~好好学地理~
三江平原成为我国最大的沼泽地原因?
1.地势低洼,容易积水
2.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位于高纬度,蒸发小
3.高纬度低温,多年冻土水不容易下渗
三江平原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有水土流失的因素。
哪些自然原因使三江平原沼泽广布
1、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2、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3、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4、土质黏重,且具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三江平原大米是转基因的吗
这无法辨明,中国的市场一直比较乱的。
你只有学会辨别才行,通常转基因的不怕虫吃,因为就是防虫,所以看有没有虫是一种方法。还有说,转基因的比较便宜。
哪些自然原因使“三江平原”沼泽广布?我国为什么要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加以保护?
.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在河流的下游,由于水流没有上游般急速,而下游的地势一般都比较平坦。河流从上游侵蚀了大量泥沙,到了下游后因流速不再足以携带泥沙,结果这些泥沙便沉积在下游。尤其当河流发生水浸时,泥沙在河的两岸沉积,冲积平原便逐渐形成。
为啥停止开发湿地,因为湿地是大自然给予最宝贵的财富,其价值不亚于森林,沼泽生物的多样性,数量大,如果开荒,那么这些美好的东西将不复存在,湿地的重要性不容小视。

三江平原在什么位置
三江平原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处,由于长期的构造下陷和三江的泥沙堆积,所形成的低洼平坦的平原。横亘于中部的完达山脉将平原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是沼泽化低平原,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即狭义的三江平原或合江平原;南部是乌苏里江及其支流与兴凯湖共同形成的冲积一湖积沼泽化平原,面积8800平方公里,亦称穆棱一兴凯平原。合江平原三面环山,西为小兴安岭支脉青黑山,南为完达山支脉分水岗,东为完达山主脉那丹哈达岭。
三江平原广阔低平的地貌,降水集中夏秋的冷湿气侯,径流缓慢,洪峰突发的河流,以及季节性冻融的粘重土质,促使地表长期过湿,积水过多,形成大面积沼泽水体和沼泽化植被、土壤,构成了独特的沼泽景观。沼泽与沼泽化土地面积约240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湿生和沼生植物主要有小叶章、沼柳、苔草和芦苇等。其中以苔草沼泽分布最广,占沼泽总面积的85%左右,其次是芦苇沼泽。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等,而以草甸土和沼泽土分布最广。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称,在50年代大规模开垦前,草甸、沼泽茫茫无际,亦有成片森林,野生动物繁多。开垦后建有许多大型国营农场,“北大荒”已变成了“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与此同时,本区生态平衡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气候条件恶化,早涝灾害增加,风害加重,水土流失严重,珍稀动植物减少。今后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以防涝为主,涝旱兼治,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建立沼泽景观和珍禽、名贵鱼种的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