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依恋跟别人暧昧 你是回避型的恋人吗?
你是回避型的恋人吗?

在生命和感情的旅途中,我们可以把回避型依恋风格的人比喻成独行侠。他们把独立自由看成最理想的状态,轻视依赖别人。如果你是回避型依恋风格,那么最后需要明白的道理是——幸福要与人分享,也是你能够体验真正幸福的关键所在。
为什么你即使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也要保持一定距离,就像个独行侠一样。我们会帮助你理解你在恋爱中种种匪夷所思的表现,以及它们如何阻碍你获得幸福的爱情。即使你本人不是回避型,那么你身边可能有回避型的人,你要和他们打交道,就要了解他们种种行为背后的原因。
生存优势,恋爱劣势
学者们相信,多元的依恋风格,增加了人类在各种环境下的生存几率。由于我们的老祖先主要过着紧密联系的群居生活,互相依赖、彼此合作是保障群体生存和繁衍后代的最好方法,所以安全型依恋风格一直是最有利于人类生存的风格。
然而,为了保证人类在各种条件下都能生存繁衍,有必要考虑其他生存策略。史前时代,有些人生于严酷条件下,大批同类因为饥饿、疾病和自然灾难丧生。他们必须具有除集聚、群体行动之外的技能,才能活下去。这时,那些能够不依靠别人生活、独立自主的人,就显示出他们的优势。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独立的人更善于参与抢夺有限的生存资源的竞争。因此,在进化过程中,一部分回避型风格的人保持了自己的基因。
遗憾的是,史前的某些生存优势,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来说,已经变成了劣势。
研究表明,现在社会中回避型依恋风格可能是一种不幸。如果你是回避型依恋风格,你的爱情往往不得善终,你从爱情获得的满足感也比较少。
不过,对于回避型人士来说,不光有坏消息,还有好消息。回避型依恋风格并非注定了爱无能,回避型人士也大可不必成为进化的牺牲品。通过学习一些安全型技巧,回避型人士的爱情可以更加幸福。
他们真的不需要感情吗
如果一个人是回避型依恋风格,就一定会所有表现。你对爱情的期望、对感情问题的处理方式、对恋人的言行和态度,无不受到这种依恋风格的影响。不管你是单身,还是在恋爱,即便是在一段稳定的感情里,你总是尽量与恋人保持距离。
苏珊就是回避型依恋风格。她形容自己是个自由的精灵。她也会恋爱,有的恋情还长达一年。然而,最后她会对他们感到厌倦,接着找下一个对象。她开玩笑地说,自己伤了“一串儿男人的心”。她视依赖感为软弱,瞧不起依靠恋人的软柿子,称恋人之间的亲密是“画地为牢”。
从种种迹象看,苏珊和其他回避型人士是不是真的不需要亲密感?他们是否不需要依靠任何人?如果是这样,这不是和依恋理论的前提、假设相矛盾吗?难道有人真的不需要亲密的感情吗?
这些问题并不容易回答。回避型人士对待感情的态度并不直截了当。他们倾向于压抑真实的感受,不表达出来。普通的日常交流并不能解释回避型人士的思维方式,只有科学研究才能发现他们内心的真实状态。通过先进的研究方法,学者才能发现他们潜意识中真实的自我。下面的实验向我们展示了回避型人士真实的心理状态。
通过六次独立的实验,学者们试图解析回避型人士对爱情的真实态度。这些实验让参与者辨认显示器上的文字,并测算他们要花多长时间。认出一个词语所需的时间越短,就意味着这个词语在参与人员头脑中活跃程度越高,受到的压抑较少,反之亦然。
实验结果发现,回避型人士很快就能认出和恋人弱点相关的“需要”“依赖”这类词语,而认出和自己依恋需求相关的词语,例如“分离”“争吵”和“失去”,则需要更长时间。从实验结果来看,回避型人士倾向于贬低恋人的价值,认为他们性格软弱、有依赖心理。他们在内心深处也害怕失去恋人,却下意识地压抑这种担忧。他们轻视恋人的依赖感,好像不需要依赖任何人。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继续来看实验。在实验的第二部分,研究人员交给参与者一些其他任务,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在回答谜语、解答问题的同时,参与人员要完成辨认词语的任务。这时,回避型人士由于注意力被分散,自我压抑的能力减弱,他们对爱情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才浮出水面。在这些情况下,他们和其他类型的人士一样容易认出与自身感情相联系的词语,例如“分离”“争吵”和“失去”等。
这些实验证明,即使你是回避型,你也有依恋系统,你其实和别人一样害怕分离。与别人不同的是,只有当你忙于应付其他问题,放下心理防御的时候,真实的情感和感受才能显露出来。
这些实验还告诉我们,回避型人士,例如苏珊,实际上都不是自由精灵。他们只是设立了心理防线,让自己看起来像独行侠而已。苏珊贬低依赖感,贬低依赖家人或者恋人,其实是心理防御使然。一些研究发现,当遭遇重大人生变故,例如离婚、孩子遭遇重创或军事动荡等,回避型人士的心理防线会很快崩溃,他们的表现会变得和焦虑型人士一样。
明明需要亲密,却拚命压抑
回避型人士通过哪些方式压抑自己的依恋需要,和恋人保持距离?为了与最亲近的人保持情感距离,他们使用了各种方法:他们频繁使用压抑策略,在头脑中培养一些根深蒂固的看法和观念。让我们仔细地看看具体的方法吧。
迈克,现年27岁。过去5年中,他有一段稳定的感情,却总认为恋人智力不如自己。他们彼此相爱很深,但迈克内心深处对这段感情不满。他隐隐约约地感到缺了点什么,仿佛更好的对象在未来不远处等他。
凯亚,现年31岁。她和男友已经同居2年,却无比怀念单身的自由时光。她忘了自己单身的时候感觉既孤独又压抑。
斯塔夫罗斯,40岁。他是一名外形英俊、风度翩翩的企业家。他非常渴望结婚生子。他寻找妻子的条件相当严格,她一定要年轻,最多不超过28岁,美貌漂亮,事业心强。此外,她必须愿意跟他回希腊定居。他找了10年,还是没有找到这样的女人。
汤姆,49岁。他和深爱的女人结婚20多年了,现在感觉备受束缚。他一有机会就单独行动,独自旅行,或者和朋友一起活动。
上面所有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回避型依恋风格。他们即使恋爱或结婚,而内心深处仍然感到自己是一个人。安全型人士认为接纳伴侣很容易:他们接纳伴侣的一切,包容伴侣的缺点,他们依靠伴侣,相信伴侣是独一无二的。然而,回避型人士都不具备这种心态。回避型人士和恋人在一起,总会保持一定心理距离,随时准备从感情中撤退。与另外一个人亲密相连、相濡以沫,两人融为一体,是他们难以接受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