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为什么屡屡重用杜聿明?原因其实很简单
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为什么屡屡重用杜聿明?原因其实很简单
大家都知道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不顾民意悍然发动内战,最终因为倒行逆施败退到了台湾。熟悉这段历史的人应该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派将用兵有所了解,就会发现在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所重用的将领好像就只有杜聿明一个,在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这两场关乎国共双方全图命运的大对决中,都有杜聿明的身影。那么问题来了杜聿明简介,蒋介石为什么这么重用杜聿明呢?难道国民党就只剩下杜聿明可用了吗?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杜聿明为什么在解放战争中受蒋介石如此重用。

首先是东北战场。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双方都把目光聚集在了东北地区,因为对于两方来说不管谁占领了东北,坐拥战略位置突出的工业相对发达(还有武器装备以及兵源)的大后方,就有了争天下的基础。鉴于此,双方肯定都会派出能征善战之将坐镇东北。而当时国民党战力最强的部队就是参加过印缅战役的远征军(其中的新1军和新6军都是国民党五大王牌军),而杜聿明一方面在抗日战争中战果辉煌,昆仑关一役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另一方面他曾担任过远征军副司令官,他所率领的第5军是远征军的主力。
另外,当时国民党军队出关接收东北的是第13军(第4师、第89师)、第52军(第2师、第25师、第195师),其中第25师是从第4师扩编出来的,杜聿明正是出身第4师又到第25师的。国民党内部讲派系、论人情,空降的司令长官要想将各派系部队指挥如臂,需要和部队长们有良好互动。毫无历史关系又不讲人情,谁给你卖命?也就是说当时在东北的国民党军队与杜聿明有很大渊源,蒋介石认为让杜聿明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才能够镇得住那些骄兵悍将,有效地避免部队之间的推诿扯皮,也可以提升协调作战能力。
其次是淮海战场。淮海战场和东北战场选将是一个道理。当时虽然国民党在东北败退,但是在华东地区还有众多部队,比如徐州剿总下辖的邱清泉第2兵团,黄百韬第7兵团等等,虽然徐州剿总的司令是刘峙,但是蒋介石对刘峙的能力存疑,于是还要派一员大将坐镇。邱清泉第2兵团第5军是杜聿明率领过的部队,而且邱清泉为人狂妄,一般人很难让他服气,可是杜聿明除外。另外杜聿明曾在豫东会战的时候对黄百韬有救命之恩。在国民党将领之间的人际关系和部队渊源上,杜聿明都是蒋介石的主要人选(当然还有其他将领不愿意指挥的原因杜聿明简介,比如白崇禧)。
还有一点,杜聿明与解放军交手也胜绩颇多,主要体现在第二次四平会战,第三次四平会战以及豫东会战等。1946年第二次四平会战,杜聿明指挥国民党军队追击至松花江。1947年第三次四平会战,杜聿明指导国民党军队解了四平之围。1948年豫东会战,杜聿明指挥邱清泉救出黄百韬。还有辽沈战役最后阶段,杜聿明在锦西指挥国民党军队撤退,收拾残局。所以,杜聿明从资历、从成绩上看,被蒋介石委以重任都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