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属于职工薪酬核算内容的有 如何用计算机审计“企业职工薪酬”核算的完整性
如何用计算机审计“企业职工薪酬”核算的完整性
如何用计算机审计“企业职工薪酬”核算的完整性
职工薪酬的概念
新准则从薪酬的本质出发,规定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也即凡是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所给予或付出的所有代价(对价),均构成职工薪酬。这个概念全方位、多角度地规范了职工薪酬的范围和内容,也就意味着企业要提供完整的人工成本。完整的人工成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一)从职工的范围讲,包括各种人员,即不仅包括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有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也包括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人员,如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等;还包括在企业的计划和控制下,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未正式任命但为其提供与职工类似服务的人员。这比原制度只包括正式职工和计划内临时工的范围扩大了很多。
(二)从薪酬的内容上讲,包括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如企业提供给职工以权益形式结算的认股权、以现金形式结算但以权益工具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的现金股票增值权等。
(三)从支付的对象上讲,包括提供给职工本人在职期间的薪酬,也包括提供给职工离职后的薪酬,还包括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
(四)从支付的形式上讲,包括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薪酬,包括物质性福利和教育性福利。
职工薪酬的核算方法
新准则规定,所有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均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具体核算时,企业应先将所发放的工资奖金等纳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再根据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将工资在各成本、费用科目中进行分配:
生产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
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
销售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
应由在建工程、研发支出负担的职工薪酬。借记“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
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
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借记“利润分配——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
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企业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各种款项(代垫的家属药费、个人所得税等),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贷记“其他应收款”、“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等科目。
企业向职工支付职工福利费,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科目。
企业支付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工会运作和职工培训,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企业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向职工给予的补偿,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计算机审计思路
通过对“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方法进行分析,可以大致有一个审计思路描述如下:
查询企业在成本费用中列支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等但未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的凭证,通过延伸落实,确定企业是否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对工资薪金进行核算,真实完整地反映职工工资总额。
思路描述起来很简单,但实际转化为计算机算法时却碰到了下述问题:
为了掩盖一些问题或者减少记账次数,企业在核算时往往不按照会计规范一事一记,而是大量采用“多借多贷”的方式来登记分录。对于“多借多待”的凭证,运用一般的SQL语句很难进行分析比对。
笔者参照前述“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方法对“多借多贷”情况下包含“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凭证的分录写法进行分类,发现要查询“在成本费用中列支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等”只需要查询借方是“在建工程”或者“研发支出”、“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摘要中包含“工资”、“津贴”、“福利”、“补贴”、“奖”、“费”、“险”的所有凭证。但是要进一步查询在这些凭证中未通过“应付职工薪酬”核算的凭证则很困难,因为通过分析发现,有疑问的分录的写法非常多,难以通过SQL进行分类统计。如果直接让审计人员对上述中间结果进行人工排查,工作量又非常大。
既然有疑问的凭证不好统计,那么就换个思路,对所有正确凭证进行统计。如果能够通过SQL语言统计出所有书写正确的凭证,那么只要排除掉这些正确凭证,剩下的不就是存在疑点的凭证吗?
通过分析,企业在成本费用中列支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等并且正确地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进行核算的凭证分录写法其实只有两种情况:
分录写法
同时应满足条件
1
借: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在建工程……)
应付职工薪酬
贷:应付职工薪酬
银行存款(现金……)
借方的“应付职工薪酬”合计等于贷方的“应付职工薪酬”合计
2
借: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付职工薪酬
借方金额合计等于贷方“应付职工薪酬”合计金额
第一种情况是以“多借多贷”分录形式通过“应付职工薪酬”计提并同时发放工资薪金的凭证,相当于正常情况下计提和发放这两个凭证的合并。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求借方的“应付职工薪酬”合计等于贷方的“应付职工薪酬”合计,否则会隐藏有不通过“应付职工薪酬”计提就直接发放的工资薪金。
第二种情况是正常的计提“应付职工薪酬”,但是要求借方合计金额等于贷方“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合计金额,否则也会隐藏有不通过“应付职工薪酬”计提就直接发放的工资薪金。
于是,完整的计算机审计步骤就有了:
第一步,查询凭证表中借方是“在建工程”或者“研发支出”、“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摘要中包含“工资”、“津贴”、“福利”、“补贴”、“奖”、“费”、“险”的所有记录,生成审计中间表“待排查实际发放表”。
第二步,在“待排查实际发放表”中查询采用第一种正确写法的凭证,即以“多借多贷”分录形式通过“应付职工薪酬”计提并同时发放工资薪金的凭证。查询结果保存为中间表“正确凭证1”。
第三步,在“待排查实际发放表”中查询采用第二种正确写法的凭证,即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计提工资薪金的凭证。查询结果保存为中间表“正确凭证2”。
第四步,从“待排查实际发放表中”剔除在“正确凭证1”和“正确凭证2”表中包含的两种情况的正确凭证后,将剩余的异常凭证保存为疑点数据。
第五步,对疑点逐一审核,剔除其他类型的正常凭证,例如:摘要虽然包含“奖”“补贴”等关键字,但并不是提取、发放职工工资薪金的凭证。
第六步,对剩余的疑点凭证逐一延伸落实。得出未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中核算工资薪酬的凭证,抽查对应的原始凭证,审核列支的真实性和合规性。最终确定“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不完整的金额。
其中第五、第六步为手工审计步骤。
延伸建议
(1)工资薪金属于成本费用,企业可能通过工资薪金来人为调节利润,因此,如果工资薪金出现异常的增加和减少应该引起审计人员的关注。
(2)通过上述审计方法核查,发现未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中核算的职工工资薪金,应当进行延伸审计调查,进一步查看相关原始凭证,确定列支工资薪金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3)在成本费用中核算的工资薪金,其中未通过“应付职工薪酬”核算的金额部分是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导致“应付职工薪酬”核算不完整。
毕业设计 关于企业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
《会计之友》 2008年第28期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2007年开始在上市公司施行的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全面核算职工薪酬费用,按照受益对象摊入成本。这对于加强企业成本核算,全面反映成本信息、完善成本补偿制度、保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新准则中职工薪酬核算的几点变化
(一)核算内容方面内涵增加
较以往“工资”的定义相比,新准则对有关职工薪酬内容和范围的界定更加明确,且内涵大为扩展,既有传统意义上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也包括了以往福利费和期间费用中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各类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还新增了辞退福利等职工薪酬形式。准则中的定义涵盖了企业职工薪酬的各种形式,不仅有直接的,还有间接的;有货币性的,还有非货币性的;有显性的,还有隐性的,囊括了几乎所有与获得职工提供服务相关的费用。
(二) 核算原则更加严格 .....以下是网址,希望对你有帮助:
:51kj../news/20081212/n183037.s
如何进行职工薪酬的核算
设置“应付职工薪酬”账户核算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
本账户应当按照“工资、奖金、津贴、补贴”、“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补偿”、“非货币性福利”、“其它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等应付职工薪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等,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企业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各种款项(代垫的家属药费、个人所得税等), 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账户,贷记“其他应收款”、“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等科目。
企业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对发生的职工薪酬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生产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
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销售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应由在建工程、研发支出负担的职工薪酬,借记“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借记“利润分配——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科目,贷记本科目。
非货币性福利按产品或商品的市场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小企业职工薪酬会计核算问题是否有代表性
每个小企业都有自己不同的具体情况,所以不会有太强的代表性
会计研究毕业论文如何核算职工薪酬
会计的写起来不难,多查下资料。
如何用计算机(电脑)计算π
const ARRSIZE=1010,DISPCNT=1000; 定义数组大小,显示位数
char x[ARRSIZE],z[ARRSIZE]; x[0] x[1] .x[2] x[3] x[4] .x[ARRSIZE-1]
int a=1,b=3,c,d,Run=1,Cnt=0;
memset(x,0,ARRSIZE);
memset(z,0,ARRSIZE);
x[1] = 2;
z[1] = 2;
while(Run && (++Cnt0; i--)
{
c = z[i]*a + d;
z[i] = c % 10;
d = c / 10;
}
z/=b;
d = 0;
for(int i=0; i0; i--)
{
c = x[i] + z[i];
x[i] = c%10;
x[i-1] += c/10;
Run |= z[i];
}
a++;
b+=2;
}
Memo1->Text = AnsiString().sprintf("计算了 %d 次rn",Cnt);
Memo1->Text = Memo1->Text + AnsiString().sprintf("Pi=%d%d.rn",x[0],x[1]);
for(int i=0; iText = Memo1->Text + "rn";
Memo1->Text = Memo1->Text + (int)x[i+2];
}
职工薪酬的核算有何特点?职工薪酬的核算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规范有何区别?
按现行规定,职工薪酬主要包括: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等。这些,对企业来说,都是因职工提供服务而对职工产生的义务。
与国际会计准则进行比较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运用新准则:一、新准则的几点变化外的其他职工薪酬应计人当期损益。职工新酬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其发生地点进行归集,按照用途进行分配。(四)新准则统一了职工薪酬的披露原则。新准则首次明确规范了披露的范围和内容,即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1.应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2.应当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己3.应当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4.为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及其计算依据。应当支付的因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5.其他职工薪酬。服务期间就应确认为企业的负债和当期费用,退休金应成为企业对员工报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价上涨时,也应考虑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也应适当给他们增加薪酬并应在财务报表中对退休费用进行适当的核算和揭示。(一)新准则明确了职工薪酬的定义。《企业会计制度》对职工薪酬的核算一般仅指工资和职工福利费。新准则中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
下列应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的有?
离退休人员工资应计入管理费用-劳动保险费。
下列应纳入职工薪酬核算的有?
医疗保险费 职工工资 失业保险费 非货币性福利 工会经费
全选
如何用计算机计算10进制?
BC D2 BD A1 四个16进制数,其10进制数分别是:188 210 189 161
过程:
1,先找到16进制与10进制的对应:
十六进制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十进制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16进制转换为10进制:16进制的“十”位数(从右数第二位) X 16 + 个位数。如十六进制数 BC ,“十”位为B,对应11,个位为C对应12,那么BC(H)= 11 x 16 + 12 = 188(D)
以此类推。
但BC D2 BD A1只是“家健”两个字的机内码,你用alt 键+机内码是输不出来汉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