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暴君之后 这位暴君在位14年,却为我国留下一大遗产,至今造福无数贫苦孩子
这位暴君在位14年,却为我国留下一大遗产,至今造福无数贫苦孩子
提起古代王朝中有名的暴君,商纣王、秦始皇都是可以排得上名的。也还有一人,政绩和暴政都十分突出,有人拿商纣王、秦始皇等与他相比,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暴君。
他有着有恢宏的抱负,即位之初努力付诸实现,建造了不少的伟大的工程。但却因他刚愎自用、好大喜功的性格,不惜民力、收刮百姓,使得百姓苦不堪言,最终导致了天下大乱,国家覆亡。
此人便是隋炀帝杨广,隋朝的二世皇帝,亦是亡国暴君。
《隋书 世祖本纪》中有记载隋炀帝:“上美姿仪,少敏慧。”他确实是一位天资过人,有着治国才能的帝王之才,但是却是他自己毁掉了辛苦得来的江山。

尽管隋炀帝的暴政让隋帝国走向了灭亡的道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留下了不少的伟大功绩,诸如修建大运河,治理西域、融合南北文化等等。
除此之外,他还为中国留下了一大遗产,至今造福着无数贫苦孩子。可以说,若是没有他留下的这一遗产,政治以及文化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不同。
他留下的这个遗产便是科举制,中国两千多年来选拔人才的主要制度,那么这个制度又是去如何造福了无数穷苦孩子,至今还发挥着作用的呢?
事实上,科举制并不是隋炀帝建立的,在隋文帝时就已经创立了。但是文帝时期还很不完善,直到隋炀帝时创制了进士科,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影响深远。
众所周知,在隋以前,并没有按考试来选拔人才的制度。秦汉之时,更盛行察举制度,以孝廉来选拔官员,此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世家大族,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分层的矛盾。
而魏晋时期则是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度,只不过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在隋文帝即位以后,就下令废除了九品中正制,采用了简单的科举方式选拔人才。
大业二年,隋炀帝为了选拔人才,加强集权,进一步实行隋文帝所初创的科举制度,开始增设进士科。形成了秀才试方略、进士试时务策、明经试经术的一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
当时是以明经最为高级,进士试居次。这一套分科选才制度不仅为当时培养了各批不同能力的人才,在后世乃至今天的考试制度之中,也还有着分科选才的影子。
当时的进士科是以考政论文章为主,以选择“文才秀美”的人才。据《通典》记载,隋炀帝优先考虑的是个人的品质而胜过文人本身的才华。
此后,隋炀帝还不断增加科举录取人数和科举的考试科目。大业三年时,考试科目已经有了十科。
大业五年六月,炀帝更是诏令“诏诸郡学业改通,才艺优洽,膂力骁壮,超等绝伦;在官勤奋,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四科举人。”
可见隋炀帝时,便已经大规模的按不同的科目来来选举不同的人才,这也是科举制正式创立的标志。
科举制的创立对隋唐乃至古代的中国社会及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科举制的出现无疑是改变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使得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从此有了改变人生的机会。
在科举制度下,下层的地主可以参与政权建设,扩大了隋朝统治基础。可以说,科举制度是在封建社会中比较公平一种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了,杨广的创新精神也在这个制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同时由于科举制度,门阀贵族的势力不再稳固,逐渐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当中,社会分层现象有着很大的好转,让无数穷苦的孩子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而在现代社会当中,我国的高考制度,也都可以看到科举制的影子,其分科考试和按成绩选拔人才的内涵都沉淀在其中。而西方所流行的文官制度,也是在当时科举制的启发下建立的。
可以说隋炀帝始建进士科,典定科举制度,对中国的政治、文化以及教育有着重大和深远影响。他留下的这一遗产,造福了无数的穷苦孩子。
参考资料:《隋书》、《通典》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