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X 投资人到底什么时候该停损!? ‧Mr.K 2008/05/29

投资人到底什么时候该停损!? ‧Mr.K 2008/05/29
「停损是违反人性的」,但其实整个股票市场本来就是一个违反人性的游戏。很多人都知道停损的重要性,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停损或是什么时候该停损。而错误的停损方法,有时候比起你什么都不做还来得更可怕。 在指数处于相对高档的时候讲停损好像有点奇怪,不过根据过去的经验,就算指数是创新高还是有很多人在停损的,因为要不要停损的重点其实根本不在于现在市场上的价格是多少。 常常听到有人说「停损是违反人性的」,我自己也是这么认为,但其实整个股票市场本来就是一个违反人性的游戏。见红就追,翻黑就杀,违反人性的也不是只有停损这个部份而已。也正因为它违反了人性固有的贪婪与恐惧,所以才会造成赔钱的人多,赚钱的人少这个现象。 停损真的不容易吗? 很多人说因为这个动作表示我否定了我之前买进的决定、表示我承认我做错了、表示我会让很多人知道我在多头市场还赔钱,若后来被发现砍在最低点时就更丢脸。但是这些如果跟持续亏损比起来,我想问大家,停损真的很难吗?
停损绝对有其必要性,尤其是「长期投资」更是如此 有许多专家主张投资根本不需要停损,因为「只要不卖出,就不会实现亏损」,而且长期持有还能够继续获配股息股利。这样的想法是对的吗? 其实只要简单的问自己,如果今天是你的理财专员或营业员在你的投资出现亏损时告诉你:「只要不卖出,就不会实现亏损」,看看自己能不能接受这句话,其实你应该就知道这问题的答案了。 投资不需要停损的论述存在着太多的假设前提,比如说「在你持有股票的期间,这家公司是不会倒的」、「这家公司必须有持续性的分派股利股息能力」、「这家公司分配股利股息后一定会填权息」等等,写到这里,如果你有发现这样的标的,请一定要记得通知我。事实上股价会持续下跌的公司,多半都已在上述的假设中出现疑虑了。 正因为大多数的公司无法长期维持一定的成长动能与获利能力,所以,停损的必要性是绝对存在的。而且对于意图「长期投资」而非被动「长期持有」的朋友来说,停损的观念就更为重要。因为,只要上述的假设无法达成,就不应该「长期投资」这家公司并期待拿得到股息股利,如果有历经过「光碟片」变成「光跌片」这段盛世的投资朋友,应该很能体会这段说法。 因此,停损是绝对有必要的,而它的重要性在于保留资金以等待更佳的买点或换股操作,若股票已达到停损的要件而我们仍犹豫不决,当股票不幸继续下跌时,我们在未来就要找到报酬率更高的标的才能弭平这次所造成的亏损。举例来说,当一档股票由100元跌到95元时,如果我们这时候做停损,手上还有95元,等于是亏损5%,而这95元要再回到100元则需要上涨5.26%。如果我们放任股票跌到80元,等于下跌20%,这时总资产要再回到100元就需要25%的涨幅了。
停损跟你的买进成本一点关系也没有 最近一些行为财务学的论文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比如说「人们倾向留着赔钱的股票,而卖出赚钱的股票」、「人们可以承受股票下跌的损失,却无法承受股票上涨所错过的获利」。因为我自己实在无法体会这些心态,所以觉得这个论点很有趣,也做了一些周遭朋友的访问。 后来发现身边的朋友居然都还留着一堆数年前天价买进的股票,一问之下得到的答案都很一致,大多都是「反正不卖就没有损失啊」或「ㄧ定会再回来的啦」之类的答案,而这些答案很明显的说明这些投资人对于持有与卖出决策的考量只有投资成本与市场价格而不是公司基本面的变化。 既然停损是为了保留资金来寻找更好的投资机会弭平亏损,那么什么时候应该停损呢?坊间有很多种停损的方法,比如说跌破一定百分比,可能是5%或7%就停损 ; 或是跌破重要支撑做停损 ;还有看似比较高档的停损点移动法; 也有人是以自己能负担的绝对金额做停损标准。虽然条件不同,但这些方法都脱离不了一个原则,就是以自己当初买进的成本做为停损参考值。 我相信多数人也是以上述其中一种标准来做为停损的原则,只不过这样的做法很容易让我们陷入过度交易的陷阱之中。当个股处在盘整期间时,很多股票都是开低盘急杀甚至破底,然后慢慢的拉上去,如果停损标准设定比较严格的投资人,很可能一周就停损了好几次,一些中小型的个股更是常常会出现刻意洗盘清筹码的现象,不仅蚀了本金,也肥了你的营业员。 科斯托兰尼(André Kostolany)曾在「一个投机者的告白」一书中写到「狗与主人」的理论。有一个男子带着狗在街上散步,整个过程里,狗就这样反反复覆在主人周围来来去去,最后他俩同时抵达终点,男子悠闲地走了一公里,而狗跑来跑去,走了四公里。这男子就像是个股的基本面,狗则代表股票价格。 而不管你用的是上述哪一种停损法,只要是以买进成本作为停损参考值,就很容易「被狗牵着鼻子走」,多绕许多冤枉路,而这就是以买进成本做为停损依据的最大盲点。 要不要停损决定于你买进的理由有没有改变 好吧,既然停损是必要的,又跟买进成本没有关系,那怎么样决定要不要停损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当初买进这档股票的理由与想法有没有改变。投资一档股票可能是因为它的产业前景看好、有特定概念题材或著富有转机性等原因,不论是哪一种,其实都涉及这家公司基本面的变化。 再以「狗与主人」的例子做比喻,我们该注意的只有「主人的方向」,也就是公司基本面的变化。狗的行径只是让我们眼花撩乱的障眼法而已,因为,不管狗跑的多远,永远也不会远于主人手上链子的长度,早晚都是要跟上主人的脚步的。也因此只有当基本面的变化影响到公司的价值,或是该公司的股价已经超过它应有的价值时,我才会执行卖出的动作,不管是停损或停利。 以我个人在部落格上的投资组合操作为例,去年曾经买进了两档百元以上的股票,一个是手机机壳业者,另一个则是NB键盘IC。两者在我买进之后都让我短暂的住进了套房,我选择了在亏损5%左右停损前者,而加码后者。最后前者在停损后股价还跌了近60%,而后者则是出现了超过100%的涨幅。成本与现价没有成为我判断的依据,基本面的变化才是唯一的考量。 这样的思维逻辑可以避免掉频繁交易的问题以及股价波动所造成的心理压力,但先决条件是我们必须对于个股与产业的变化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判断公司的价值是否被低估以及基本面变化后的因应策略。也就是说我们会不会面临停损其实是决定于我们一开始买进这档股票的理由与看法,而不应该是买进之后的价格波动。 而为了对于个股与产业有更充分的了解再做决策,也会训练我们的决策更有效率也更精确,这也是为什么我自己的投资组合很少超过三档个股的原因了。一般的研究员也无法有效兼顾五个以上的产业,我实在很难想像手上有十几档分散在各产业个股的一般投资人要怎么样去管理他的投资组合。 下次在决定买进股票之前记得多想想这个决策是否经过充分的思考,我们买进的理由是什么?我们预期它应有的价值与价格会是什么?而这些都应该在决策前先想过一遍,而不是在买进后由市场价格来决定你的行为,让狗牵着你的鼻子走。我相信持续的训练并培养这样的思维逻辑,一定可以让我们在接下来的投资生涯免去许多可能面临停损的痛苦决策时刻。
资料来源:小仙子的投资理财部落格
关联关键字: ERP系统 本页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