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金和黄金哪个保值 3d硬金,千足金(黄金)首饰到底有什么区别
3d硬金,千足金(黄金)首饰到底有什么区别
3d硬金,千足金(黄金)首饰到底有什么区别
3d硬金也是用千足金作为原材料制作的,只是采用新工艺制作,3d是立体的,里面是空心的黄金首饰,用很少的重量可以做成很大的首饰,知识手工费比较贵,平时说的千足金一般都是实心的黄金首饰。
足金和千足金到底有什么区别
足金:含金量在99%的一种黄金,是在市面上见到最多的一种黄金饰品,价格一般都在365到380大洋间,价格比较稳定,是一种有保障的选择,这种金子年长的人比较喜欢. 千足金:含金量在99.9%的一种黄金,是市面上最纯的黄金了,不过价格比较高,是现在的青年及中年女性的首选.
3D硬金与千足金有什么区别
3d硬金也是千足金,但是是新工艺做的,硬度是普通足金的4倍。因此款式更丰富,而且可以做得很薄,很轻。由于工艺比普通足金复杂,所以价格比普通千足金会贵30元每克左右
3D硬千足金和千足金有什么区别?哪个好?
两者都是以千足金为原料的,硬金工艺比较复杂,所以基本上是以一口价出售的,而且重量比较轻,同等重量体积比较大,做工比较精美;千足金就是我们之前一直都使用的工艺,比较实惠,按照重量计价,外加工费。总体来说3d买的是工艺,千足金比较实惠。不过一般品牌如果可以以旧换新的话,每克加20-30元成本费,外加预换首饰的工费,3d和千足金都是可以换千足金的,但也都不能换3d。
3d硬金与9999的千足金有什么区别
3D硬金是加工过的, 含量肯定没有9999了。特殊工艺,硬但是脆。没有9999金软。
黄金跟千足金有什么区别,到底哪个好
市面上又有千足金摸出来的了,不知道哪个成色足一点。。到底是黄金好,还是足千金成色足
现在已经没有千足金的叫法了,旧千足金:含金量等于或大于99.9%的黄金。黄金的化学符号为Au,比重为17.4,摩氏硬度为2.5。
2015年春节前夕,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GB11887-2012《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第1号修改单,2016年5月4日起实施,今后即使是纯度999.0‰的金饰,也只能标注为“足金”,而不能像现在叫“千足金”了。
扩充套件:
24K金:在理论上100%的金才能称为24K金,但在现实中不可能有100%的黄金,所以中国规定:含量达到99.6%以上(含99.6%)的黄金才能称为24K金。
足金:含金量等于或大于99%的黄金,俗称"二九金".打的印记是"足金",或"99金"或"G99"等.
千足金:含金量等于或大于99.9%的黄金,俗称"三九金".打的印记是"千足金",或"999金"或"G999"等.
所以,千足金肯定是足金,但足金则不一定是千足金.。
特别提醒:18K金首饰的颜色有黄、白、红等色。白色18K金是金与镍、锌、银、铜等元素的合金,白色K金首饰不是铂(白金)制品。
足金挑选:
掂重量,看色泽,审音韵、折软硬、用酸点。
1.千足金是有它独特的金黄色光泽(低成色例外),纯金置于强烈光线下会闪烁著耀眼的光芒,这是其它金属包括铜在内所不具备的。
2.成色高的千足金,掷于地时的声音无韵无弹力,而成色低的千足金音质稍亮,而铜制品掷于地时,声音响亮。因此,根据敲击物的声音可帮助我们将常见金属和黄金区别出来。
3.千足金有很好的延展性和硬度小的特点,纯金折而柔软,铜条折之费力。或用大头针(指甲也行)划之,用力不大而痕迹明显则是黄金千足金,而铜类用力稍大而痕迹稍差。折软硬只适用戒指、金丝之类,对于金条、金币、金砖之类,则较困难。用磨首判断金的真伪也很有效,只是要用被检物不同的方位磨之,如几条磨道颜色明显不同,则掺假无疑。
4.用硝酸点其磨道来判定其真假。
黄金跟千足金有什么区别
你好
含金量99%以上的才能称之为足金
上面黄金的价格指的是纯黄金的价格
一般的黄金是纯度不高
如18k金
黄金900和千足金有什么区别
这是黄金首饰的工艺限制,目前为止还没找到更好的办法解决。只要有焊接的需要,就要用到一种专门的焊药,这就务必会影响到黄金的纯度。。。而只有像单纯的金币、金条类没有焊接处、工艺相对比较简单的产品,才能达到9999或999的高纯度。但是900纯度的黄金和999纯度的黄金,价格实际没有差多少
黄金的千足金与足金有什么区别
过去,足金是指含金量达到99%的黄金制品,也叫99金,千足金是指含金量达到99.9%的黄金制品,也较999金或千足金,当然还有纯度更高的,4九金、6九金等。从2016年5月,新的国家标准将黄金饰品的千足金都改为标注足金,这是因为在黄金饰品加工中,可能会有一些焊点,这部分焊药残留虽然是极少量,但很可能导致含金量达不到99.9%而引发争议,所以都成为足金了。实际上和原来的千足金没有什么区别。市场上的纯金金条和无焊接的金饰制品等,仍然可以达到或超过千足金标准的,但有焊点的就不一定能做到了,标识为足金也就是含金量99%则没有任何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