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英年早逝的诗人 此诗人16岁去世,死前留下一首绝笔诗,至今让人感动落泪

此诗人16岁去世,死前留下一首绝笔诗,至今让人感动落泪
与浩瀚的宇宙相比,我们每个人都是沧海一粟。人生短短几十载,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绝大多数人都只是过客,但总有那么极少数人,凭借着过人的才华和贡献,被史书所铭记。明末清初的一位诗人,16岁就去世了,死前留下一首绝笔诗,至今让人感动落泪。
夏完淳,出生于明末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松江),父亲夏允彝乃进士出身,崇祯年间曾当过县令。夏完淳幼年时期,就表现出过人的才华,五岁能熟读四书五经,七岁便提笔写诗。另外,父亲经常带他游历名山大川,开阔了他的眼界。
当时的明朝内忧外患,甚至可以说的千疮百孔,除非明太祖朱元璋在世,否则很难有人能够力挽狂澜。公元1644年,京城被李自成的起义军攻破,崇祯帝自缢于煤山的一棵歪脖子树上,身边只有一个太监陪着,而那些平日里能言善辩的文臣,估计都早已为自己想好了出路。
明朝灭亡时,夏完淳年仅十三岁,跟着老师陈子龙学习知识,父亲与陈子龙的是挚友,且两人都身怀报国之志。不久后满清入关,并挥兵南下,准备消灭南明政权,夏完淳就跟着父亲举兵抗清。父亲兵败自杀后,夏完淳伤心欲绝,但他继承了父亲的遗愿,擦干眼泪之后,与老师陈子龙继续作战。
当时南明的皇帝,一心想着与清军谈和,作战的决心不够坚定,但夏完淳却矢志不渝。公元1647年,夏完淳在老家被清军俘虏,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除了不甘心之外,内心没有任何的畏惧。回想起这几年的抗清生涯,从没有后悔过,唯一的遗憾是没能把满清赶走。
得知自己马上就被押送到南京,夏完淳挥笔写下一首绝笔诗《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年仅十六岁的他,并未对生命的短暂而感慨,而是对大明江山的沦落而悲痛,此诗至今让人感动落泪。
夏完淳墓
洪承畴亲自提审夏完淳,并屡次对其劝降,甚至许以高官厚禄,夏完淳非但不为之所动,反而怒怼洪承畴,最终被判处斩首之刑。行刑之前,夏完淳面不改色,刽子手都吓得瑟瑟发抖。司马迁曾说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虽然夏完淳一生只有短暂的十六年,却被历史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