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关于共产党员诚信的小故事
求一个关于共产党员诚信的小故事
求一个关于共产党员诚信的小故事
用诚信写就人生 入党32年,连续从事公厕保洁工作23年,23年公厕保洁岗位无人检查,自觉一天二次严格按工作标准操作,未受到一次投诉;一年为单位节约大量水电费、保洁工具费、保洁材料费……他就是上海市东平地区社群市容环卫所优秀共产党员、公厕保洁员张永兴,他用诚信写就了平凡的人生。他说:“一个社会每项工作都要有人做,既然我做了,就要对得起我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称号,对得起单位、对得起组织、对得起自己,诚实做事,诚信做人”。 张永兴1971年3月响应党的号召到云南建设兵团参加工作,73年5月加入gcdzg,80年按政策回沪到原长江农场工作,85年4月从事农场场部中心区域及周边地区共计17只公厕的保洁工作。当时因17只公厕工作量大,且分散,无人愿意做保洁,领导考虑一个人做工作量是大了一些,但安排2人造成劳动力浪费。为此,领导找张永兴同志谈,希望他能一个人承担这项工作。当时张永兴面对领导的希望,他非常坦然:既然工作量大,又脏,别人不愿干,我作为一名党员,服从组织的安排。就这样,老张一干就是23年,从三十出头的青壮年一直做到了年过半百。这23年来,老张无怨无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负责精神做好这17只公厕的保洁工作。该岗位由于地域分散,工作做的好坏全靠个人自觉和信用。17只公厕,它们分布在农场区域的四周,骑上脚踏车就是不保洁也要一个半小时,但是老张不管严寒酷暑,还是风雪暴雨,23年来中心区域一天保洁二次、外围公厕一天保洁一次,从未间断过一天。有一年的大年初一,天空飘着纷飞的雪花,早上六点老张就准时出发,骑着旧脚踏车,拎着他的扫帚、拖把,冒着刺骨的寒风,到各公共厕所进行清扫保洁。望着周围家家户户都在忙碌过年,他也憨厚地笑了。 诚信,从善待他人开始 只要提起老党员俞楚兰同志,第二居委会的人们就会翘起大拇指,称赞她是一个热心助人的好党员。俞楚兰退休前,曾荣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退休20多年来,她把一腔热情用在了服务居民、奉献社群建设当中。 俞楚兰同志把邻里当亲人,凡事总是有求必应,有难必帮,她的诚信待人和助人为乐的行为被邻里传为佳话。在她的楼组里,居住着几户老年重症病人,俞楚兰同志几年如一日地主动上门看望照顾,使病人家属深受感动。家住商业楼5号的贲志先老人,因患脑梗十多年,行走不便,孩子又不在身边,每当发病住院时,老伴实在忙不过来,俞楚兰就会悄悄地上门陪伴他们上医院,帮助取药、吊针,十来年如一日,直至贲志先老人离开人世。今年76岁的陈翠芳老人长期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前阶段又患脑梗,整天卧床在家,心情烦闷,俞楚兰就及时上门同她聊天,以解除她烦闷的心情,抽空还要帮他们做一些日常家务。邻居丁福宝老人患有严重的类风溼关节炎和神经萎缩症,常年靠轮椅代步。在住院期间,俞楚兰同志主动上医院陪伴照顾,送饭送菜,无微不至,当得知丁福宝老人住进敬老院后,俞楚兰同志又常常过去给予精神上的宽慰,帮助喂饭、洗尿布等,丁福宝老人逢人便说俞楚兰阿姨是个大好人。俞阿姨却笑嘻嘻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请你别放在心上”。就这样,丁福宝老人带着俞楚兰阿姨亲人般的温暖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站。在俞楚兰身上,助人为乐的故事还有许许多多……。 诚信铸长盛 一天夏日中午,当人们正围坐在一起吃饭时,峰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长江受理点接到电话称:位于长江农场万平河桥东侧至三营营部的一条直径200毫米的水泥压力管发生移位。经实地检视发现,此处水管系上世纪70年代埋设,由于年代久远,不堪路边被暴雨侵蚀的泥土的重压,发生100米水管整体移位,造成总管脱节而严重渗漏。此时正值用水高峰,水厂的几台大功率水泵正开足马力运转着,裂口处喷涌而出的水流把附近的泥土冲出了一条水槽。 如果不及时修理,将影响到周边奶牛二场几百头奶牛和附近企事业单位及居民的正常用水。正值盛夏,水厂的员工们明白这意味着什么。险情就是命令,修理工们马上赶赴现场,清理淤泥,将断口处的水管挖出。水厂领导一方面及时向总公司、社群领导汇报,一方面组织人员,落实管材,安装临时给水管道。 第二天一早,20多根直径100毫米的自来水钢管被运至抢修工地,修理工们立刻动手,直到下午3点,临时管道铺设完成,确保了单位和居民的正常用水。居民报修就是命令,短短的24小时内,水厂的修理工们放弃了休息,顶着炎炎烈日将原本需要三个工作日完成的工作在第一时间完成了,他们以实际行动履行着对居民、使用者的承诺。“服务攀高峰,诚信铸长盛”的企业信条得以很好地维护。
一个共产党员的故事
这个问题网上一搜索就有。关键字:永远的丰碑 早期 共产党
1 罗亦农
罗亦农是gcdzg早期领导人之一,1928年4月21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中共中央在5月30日出版的《布林什维克》第20期上,以头版头条的位置发表专文,题目是《悼罗亦农同志》。文章写道:“亦农同志被害了,中国无产阶级失去了一位最热烈的领袖,gcdzg失去了一位最英勇的战士。”文章高度评价了罗亦农的革命精神,指出:“罗亦农同志的热烈的革命精神,可为gcdzg全党党员的楷模!”
罗亦农,湖南湘潭人。1921年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同年冬加入gcdzg。1925年3月回国后,参与组织和领导省港大罢工及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历任中共广东区委宣传部长、中共江浙区委书记、中共江西省委书记、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1927年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27年8月,在中共中央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11月,在上海出席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不久,任中共中央组织局主任。1928年4月15日,罗亦农因叛徒出卖被捕。他在狱中写下绝命诗:“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躯何足惜,大敌正当前。”表现了一位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革
命气节
2 何孟雄
“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这首诗是为纪念1931年2月7日在上海龙华被国民党反动当局杀害的24位革命烈士而写的。在这24位烈士中,有一位著名的共产党员———何孟雄。
何孟雄,1898年6月生,湖南炎陵人。早年在长沙求学期间,与md、蔡和森、邓中夏等交往密切,建立了革命友谊。1919年3月,何孟雄入北京大学做旁听生,受《新青年》为代表的新思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五四爱国运动,成为北京大学学生运动的重要骨干。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指导和帮助下,何孟雄加入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团体———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1月,加入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7月,gcdzg成立,何孟雄是全国最早的50余名党员之一;同年秋,任党领导工人运动的北方劳动组合书记部成员;同年冬,中共北京地委成立,任地委书记兼组织委员;1925年5月1日,任刚刚成立的京绥铁路总工会祕书长;1926年初,调任中共唐山地委书记;1926年冬,调到当时的革命中心武汉工作,任中共汉口市委组织部长。
在此期间,何孟雄作为北方党组织和工人运动的重要领导成员,参与发动和领导了京绥铁路、开滦煤矿、唐山铁路机车厂、正太铁路和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等许多重大斗争。
在大革命失败后的严重白色恐怖中,何孟雄于1927年10月奉调上海,先后任中共江苏省委委员、淮安特委书记、江苏省委常委兼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军事委员会书记等职,参与领导江苏各地党组织的恢复、发展工农运动和开展武装斗争。
1931年1月,因叛徒告密,何孟雄在上海被捕。在狱中,何孟雄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坚定立场和崇高品格,宁死不屈,同敌人进行了坚决斗争。1931年2月7日,何孟雄与其他23位革命者一起英勇就义,年仅32岁。
3 张宗兰
1935年冬,张宗兰加入gcdzg,成为佳木斯早期的共产党员之一。1936年冬,当选为中共佳木斯市委领导成员,负责妇女工作。其间张宗兰积极协助其兄张耕野处理党的临时工作,参与为抗联部队购买、运送防寒用品、印刷器材及药品等物资的组织运送工作。同年末,接受党组织派遣,利用中学毕业后找工作的机会,打入伪桦川县公署担任文书。在这个特殊岗位上,她不断蒐集敌伪政治、军事等情报,并及时提供给市委或抗日联军,保护党组织和抗联部队的安全。
1938年3月,日伪集中大量兵力,对松花江下游一带抗日武装进行围剿,佳木斯处在白色恐怖之中,地下党组织中已有人被捕叛变。在此危急关头,张宗兰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按照市委负责人的要求,一面迅速将有关讯息通知市内所有共产党员,并亲自安排上级来的一名干部紧急转移,一面祕密销毁和设法转移党的重要档案。此时,张宗兰已处在敌人监视之中,经过仔细筹划和安排,张宗兰将党的重要档案藏入掏空的萝卜中,交由化装成乞丐的地下党员同志安全带出城外。3月15日,日伪警特机关对地下党组织开始大搜捕。18日张宗兰与其嫂金凤英带家人往双城老家转移隐蔽,临行前在自家门前撒上草灰,发出了危险讯号。为迷惑敌人,一家人取道牡丹江去哈尔滨,但仍未能摆脱4名暗探的跟踪。3月20日夜,尾随的特务带警察闯入张、金所住的客栈,强行逮捕。张、金奋起反抗,在搏斗中受重伤,随后被警察拉走,3日后张宗兰壮烈牺牲,年仅20岁
4 施滉
他是清华最光荣的儿子,他是清华最早的共产党员,他为解放事业贡献了生命,施滉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清华大学图书馆门厅墙壁上汉白玉烈士纪念碑的这段铭文,纪念的是一位清华学子,gcdzg早期的共产主义和国际主义战士,白族人民的优秀儿子———施滉。
施滉,白族,1900年出生,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人。1917年考入清华学校。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参与发起成立了清华学校第一个进步社团———“暑假修业团”,1920年改名为“唯真学会”,施滉任会长。1923年秋,施滉被选为清华学生会会长。同年,施滉在广州见到了gcdzg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李大钊热情地肯定了他们的革命活动,鼓励他们的斗争精神。与李大钊的会见,对施滉后来坚定地走上革命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24年7月,施滉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学习期间,他经常参加美国共产党组织的各种反帝活动,大量阅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在美共领导下,施滉等人成立“美洲华侨和中国工农革命大同盟”,筹办《国民日报》即后来的《华侨日报》等,团结爱国侨胞,声援国内反帝爱国运动。1927年3月,施滉加入美国共产党,并当选为美共中央中国局首任书记。此后,在美共中央领导下,施滉在华侨和留学生中宣传共产主义和中国革命,建立党的组织。1928年12月,施滉被美共中央派往古巴、加拿大,在华侨中发展共产党的祕密组织。1929年,施滉受党组织派遣到莫斯科学习。
1930年秋,施滉从苏联回国,先后在中共中央机关、香港海员工会等处工作。1933年被党派往河北,先后担任中共河北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长、中共河北省委书记。1933年冬,施滉在北平召开会议时,因叛徒出卖而被捕,随即被押解到南京。在狱中,面对残暴的敌人,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地痛斥反动派的罪恶行径,坚信革命必胜,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1934年初,施滉被反动派杀害于南京,年仅34岁。
“牛司令”
md少年时代和同伴放牛时,经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来往往就误了放牛,要么是到了时间牛还没有吃饱,要么是牛跑到人家的田里去啃庄稼。怎样才能既保证放好牛,又让大家玩得痛快?md和大家商量了一个办法。他把同伴们组织起来分成三班:一班看牛,不让它们吃了庄稼;一班割草;一班去采野果子。每天轮班,今天看牛的,明天割草,后天去采野果子。这样,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
快到晌午的时候,大家都回到了原来聚会的地方。看牛的孩子们,让牛吃得滚圆滚圆的;割草的孩子们,都装满了一大篓子;采野果子的孩子们,从山里带回来大堆大堆美味的野果……这时候,md就把草和果子拿来,合理地分给每个人。有时不够分了,他就少分一点。而有剩余的草,他就用绳拴起吊在树枝上,谁能跳起来抓着就归谁。和md一起,不仅能放好牛,而且玩得痛快,因此,小伙伴都乐意同md一起放牛,称他为“牛司令”。
共产党员的故事
永远的丰碑:陈延年
永远的丰碑:谢子长
永远的丰碑:百色起义领导人韦拔群
永远的丰碑:“人民的坚强战士”李硕勋
永远的丰碑:视死如归 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壮士
东北抗日联军建立人——李兆麟
永远的丰碑:“模范的革命军人”——曹渊
“有名的工人运动的组织者”——郭亮
“共产党人的好榜样”━━彭雪枫
中国工农红军早期的杰出将领——许继慎
永远的丰碑:我党年轻将才——卢德铭
永远的丰碑:黄继光式的英雄--许家朋
优秀党员 革命烈士━━蒋先云
永远的丰碑:爱兵模范 杀敌英雄——王克勤
爱民模范━━欧阳海
红军优秀指挥员——王尔琢
宁都起义领导人——董振堂
永远的丰碑:一不怕苦 二不怕死━━王杰
党的宣传活动家━━魏野畴
永远的丰碑:王若飞
永远的丰碑:江竹筠
永远的丰碑:赵一曼
永远的丰碑:李达
永远的丰碑:雷锋
永远的丰碑:邓中夏
永远的丰碑:张太雷
永远的丰碑:董存瑞
永远的丰碑:瞿秋白
永远的丰碑:赵世炎
永远的丰碑:刘志丹
永远的丰碑:杨根思
永远的丰碑:留得豪情作楚囚——恽代英
永远的丰碑:王尽美
永远的丰碑:张闻天
永远的丰碑:my
永远的丰碑:my
永远的丰碑:张闻天
领袖追悼的战士——张思德
广东农民王——彭湃
妇女先驱——向警予
民族之魂——杨靖宇
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阶指挥员——左权
革命者典范:方志敏
革命者典范:何叔衡
革命者典范:董必武
革命者光辉典范:李大钊
“五卅”先锋:蔡和森
永远的丰碑:陈延年
来源:新华网
1927年7月4日晚,国民党反动军警将一个年轻的革命者押赴刑场。面对敌人的屠刀,这位革命者昂首挺胸,视死如归。敌人喝令他跪下,他巍然屹立,毫不理会。几个敌人强把他按下去。但敌人刚一松手,这位革命者一跃而起。敌人恼羞成怒,再一次将他强按在地,以乱刀残忍地将他砍死。这位壮烈牺牲的革命者就是陈延年。
陈延年,又名遐延,安徽怀宁人,陈独秀长子,生于1898年。1915年,陈延年考入上海法语学校专攻法文,1917年考入震旦大学攻读法科。1919年12月下旬,陈延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陈延年屏弃原先信仰的无政府主义,转而信仰马克思主义。1922年6月,陈延年与赵世炎、ze一起建立旅欧共产主义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并担任宣传部长。同年秋,加入法国共产党。不久,经中共中央正式承认为gcdzg党员。
1924年10月,陈延年赴广州工作,先后任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驻粤特派员、中共广东区委祕书兼组织部长、中共广东区委书记。1925年6月,陈延年和邓中夏、苏兆征等人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陈独秀对国民党右派采取妥协退让的政策,陈延年坚决反对,表示虽然和陈独秀是父子关系,“但我是共产党员,我坚决反对妥协退让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1927年4月,陈延年接任中共江浙区委书记。同月,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他为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候补委员。
1927年6月,中共中央撤销江浙区委,分别成立江苏省委和浙江省委,陈延年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6月26日,陈延年遭国民党军警逮捕。敌人为了得到上海中共党组织的祕密,对陈延年用尽酷刑。但陈延年以钢铁般的意志,宁死不屈。敌人无计可施,遂将他杀害。陈延年牺牲时,年仅29岁。(完)

一个共产党员的故事 感想
进展览大厅,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许多优秀共产党员的照片、事蹟和荣誉。有为困难群众的温饱而牵肠挂肚的市民政局救灾处处长杨长海;有三顾家门而不入,以“平凡的工作中追求不平凡的事业”为信念的好刑警董福明;还有为我国4500万亩低洼盐碱地开发水产养殖让千百万生活在哪里的贫困农民脱贫致富而不懈努力,无私奉献的水产研究员王慧……。
看着这些共产党员先进事蹟,我颇有感触,我想正是因为有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具有立党为公、勤政为民的思想,正是因为他们具有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正是因为他们具有奋发有为、顾全大局的意识,使得我们的党和国家茁壮成长。
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应当要此机会学习他们先进的精神,学习他们认真扎实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为上海早日实现 “两个率先”,建成“四个中心”的巨集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个关于校园诚信的小故事
镇江8日电 丢下一枚五角钱硬币,拿走一份报纸。报纸售完来取钱时,报款分文不少。记者上午从江苏大学获悉,该校自去年11月在学生宿舍三区学生公寓门口摆出无人售报摊以来,半年下来总共销售了2万份报纸,却不曾出现一例拿报不付钱的事,无人售报摊上演了一个大学生诚信故事。
无人售报是江苏大学三区学生公寓中心去年推出的特色服务专案之一,不仅为学生就近买报提供了方便,而且凸显出校园文明新风。昨天下午4时,记者来到江大,见到了这个名声在外的无人售报点,只见木方凳上放著厚厚一叠当天的扬子晚报,旁边写有“无人售报,每份五角,自找零钱,欢迎购阅”字样的小黑板,另外摆了一只供买报人自付报钱的塑料盆。据无人售报发起人、该区学生公寓管理员张君霞介绍,半年来,这里的扬子晚报销售量每天都有120份左右,最高时达160份,没有一个同学拿报不给钱,有的口袋里钱不够,第二天拿报时再来补上,少数同学买报甚至从不找零。下午5时20分,管理员对一天的销售进行了统计,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本该卖出89.5元,实际收回了95元!
“买报付钱,并不是区区几毛钱的问题,而是体现了一个大学生起码的素质。”一位买报的同学表示。资讯系大二学生王同学也告诉记者,无人售报的确太好了,能够使大学生们充分感受到被信任的感觉,即使不买报也可以随意看报,不用看卖报人脸色。
江苏大学一些老师也反映,无人售报活动是建立在买卖双方相互信任的诚信基础上的,既给同学提供了方便,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诚信度的考验,半年售出2万份报纸不少一分钱,反映了同学们的诚信素质。据悉,该校将把卖报收入,用于购买衣被,洗净后无偿捐赠给来自特困地区的新生。
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
1950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赵一曼》,表现了东北抗联女英雄赵一曼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和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斗争,最后英勇献身的故事。影片通过主人公在战场、监狱、医院、刑场等环境中经受的不同考验,多侧面地表现了这位女英雄博大的胸襟、高尚的民族气节以及伟大的牺牲精神,赵一曼扮演者石联星以此片获1950年第五届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有关共产党员的英雄故事。
1.红枪白马女政委”赵一曼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gcdzg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蹟。新中国成立后,dz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2.赵尚志三个字,曾让侵华日军闻风丧胆,“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是倭寇发出的无奈而又钦佩的感慨。 被日伪称为最顽固的“反满抗日”分子!
当年东北流传一种说法,叫“南杨北赵”。“南杨”指的是杨靖宇,“北赵”就是赵尚志,他十七岁加入gcdzg,同年就读黄埔军校第五期,历经艰难困苦,抗日决心毫不动摇,即使最后负伤被俘,依然宁死不屈。
一位专家说,东北很多著名抗日英烈因为地下工作需要,用的都不是原名,惟有赵尚志一直用原来的名字。但很少有人知道,赵尚志也曾用过另外一个名字。据尚志市烈士纪念馆馆长刘莉介绍,赵尚志曾担任1940年创刊的《东北红星壁报》主笔。“向之”的主笔笔名,后来发现的手稿原迹证实,是在“尚志”两字基础上修改而来的。据刘莉馆长介绍,赵尚志除了写过报纸上这些文章诗歌之外,还曾为《白山黑水》这首抗日歌曲写过歌词,并写下两篇关于抗日战争的论文。
印象中,赵尚志应和抗日英雄杨靖宇一样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目前发现的惟一一张赵尚志将军生前的照片,是1932年8月赵尚志担任巴彦抗日游击队政委时与游击队指挥部成员的合影,赵尚志手拿马鞭坐在中间前排,二十四岁的他明显比两边的人矮半头。巴彦游击队失败以后,赵尚志加入抗日义勇军孙朝杨部,后率六人赴珠河建立抗日游击队。到1934年,这支抗日武装不断壮大,达到数千人。后来赵尚志将军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
赵尚志嗓门很大,常常在大会上向战士们讲述抗日救国的道理,描绘鬼子打跑以后国家未来的模样。1942年2月,年仅三十四岁的赵尚志在战斗中,遭到混入部队的日满特务暗算,重伤被俘后血尽而死。随后日寇将其遗体肢解成两部分,身体沉入松花江,头颅送伪满“首都”新京(今长春)请功,而后下落不明;历经六十余载,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东北抗日烈士赵尚志将军的头颅在长春找到了。这位民族英雄的故事将要画上一个句号,但对他的事蹟的寻访和传颂却不会停止……
3.八女投江 宁死不屈
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冷云,原名郑志民,1915年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4年加入gcdzg,在佳木斯从事祕密抗日活动。1936年,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经组织批准两人结为革命伴侣,志同道合,共同进行抗日斗争。冷云先在军部祕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后调到5军妇女团担任小队长和指导员。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5军1师部队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
在西征队伍中,妇女团的战士们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战。7月12日参加了攻打楼山镇战斗。10月上旬,该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妇女团的上述8名成员,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是她们却被敌围困于河边。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在纪念碑上有着用金字刻的她们八人的名字,后面注着她们的民族以及所属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