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帝国时代2战役剧情及体会 帝国时代2历史

火烧 2022-05-22 22:39:25 1059
帝国时代2历史 原版战役1.威廉·华勒斯(教学关)威廉·华勒斯(1272—1304)是苏格兰的民族英雄,关于他的情况多见诸于一些传奇故事,真正的史料现存不多,他出生在苏格兰帕瑟林教区的艾德斯列,父亲是

帝国时代2历史  

原版战役

1.威廉·华勒斯(教学关)

威廉·华勒斯(1272—1304)是苏格兰的民族英雄,关于他的情况多见诸于一些传奇故事,真正的史料现存不多,他出生在苏格兰帕瑟林教区的艾德斯列,父亲是苏格兰高等贵族詹姆斯·斯蒂沃德的奴仆。

华勒斯因此在帕瑟林的教堂接受一些教育,据说他懂拉丁文和法语,而这些可能是他当牧师的叔父教给他的。

在 1297年左右,他和梅伦·布拉德夫特结了婚,梅伦后来在一次英军的突击行动中被杀害,而影片不同的是,此时,华勒斯已经发动起yi了,英格兰人杀死梅伦正是出于对华勒斯起yi叛乱的报复。

当华勒斯带领队伍反抗英军之时,另一支抗起yi也在同时爆发了,那就是安德鲁·穆拉领导的起yi,苏格兰这种混乱的局面主要是由于原苏格兰王约翰·巴里奥向英格兰拱手让出了苏格兰的统治权,英王爱德华一世为稳固统治,对苏格兰采取了高压政策,横征暴敛,却最终导致了苏格兰人的反抗。

帝国时代2战役剧情及体会 帝国时代2历史

这些起yi的兴起不仅带动起了普通的苏格兰人民,后来也受到了苏格兰贵族们的支持,他们也想早日摆脱英格兰的压迫,因此他们拉拢苏格兰义军,以贵族为核心的苏格兰抗英联盟组成了。

然而好景不长,1297年7月,苏格兰贵族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向英格兰人投降,联盟从此解体,华勒斯和安德鲁·穆拉两人开始掌控已经四分五裂的义军,并且最终将他们归拢成为一支独立的抗英大军。

这之后,义军连打了几个大胜仗,在斯蒂林一战中,他们以少胜多,几乎全歼来战的英军,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胜利,从此名声大震。

然而,在战斗中,安德鲁·穆拉不幸战死,华勒斯失去了一位无法替代的好伙伴,从此,他开始一人统帅大军。

华勒斯的所作所为再次被摇摆不定苏格兰贵族所关注,他们授予了他爵士。

由此可见,华勒斯在当时苏格兰人民包括贵族眼里的地位以及他们对于苏格兰赢得自由的渴望。

尽管华勒斯雄心勃勃要为苏格兰的自由而战,但英军的队伍毕竟远比他们强大的多,在1298年的法兰克林之战中,苏格兰义军全军覆没,华勒斯只身逃了出来。

在此之后直到他1304年被俘虏的6年里,很少的人知道华勒斯的行踪,有传说他在英格兰北部组织了一些游击战斗,也有说法他曾到欧洲大陆的挪威、法国、甚至罗马教皇那里寻找援助,从菲利浦四世发往罗马的一封提到华勒斯的信来推断,华勒斯1300年左右的确到过罗马。

零星的游击战持续到1303年,当时人们并不清楚那是否真的是华勒斯所为,但由于爱德华一世被这些袭击所激怒,扬言要捉拿华勒斯,华勒斯因此再度扬名,也更加成为苏格兰人民心中的传奇英雄。

根据传说,华勒斯是被苏格兰叛徒出卖被抓的,被抓后,他立即被押往了伦敦,在1304年8月23日被处死。

当时英格兰当政者将华勒斯宣传成为一个残忍、罪恶、滥杀无辜的十恶不赦歹徒形象,因此在他服刑当天,人们不断向他身上抛扔腐臭的食品,并且高呼绞死他。

在简短的审判之后,华勒斯被判杀人及叛国罪,施以极刑,他的尸体被分为四块,分别送到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四个地方,他的头被悬挂在伦敦桥上示众,以警告那些试图反叛的人。

华勒斯的一生追寻自由,并且至死不渝,死时年仅32岁,他最钟爱的一首诗中这样说道:

Freedom is best,

I tell thee true,

of all things to be won.

Then never live within the bond of slavery,

my son.

今天,人们仍然可以在苏格兰看到很多地方看到威廉·华勒斯的纪念碑,其中一座在爱丁堡的一侧的入口处,一座在兰纳克教区教堂门前。

而最著名的是在斯蒂林的华勒斯纪念碑。

华勒斯作为一个民族英雄,他被塑造成了各种各样威武的形象,尽管他只活了32岁,在苏格兰我们还不时可以看到白发银须的华勒斯画像,作为苏格兰民族精神的象征,他永远活在苏格兰人民的心中。

2.圣女贞德

圣女贞德(法语:Jeanne d'Arc或Jeanne la Pucelle,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是法国的民族英雄、军事家,天主教的圣徒。

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中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最后被捕并被处决。

贞德原本是一位法国农村少女,她声称在十六岁时的一日,在村后的大树下遇见天使圣米迦勒、圣玛嘉烈和圣凯瑟琳,从而得到“神的启示”,要求她带兵收复当时由英国人占领的法国失地。

后来她几番转折,得到兵权,于1429年解奥尔良之围,并带兵多次打败英国的侵略者,更促成拥有王位承继权的查理七世于同年7月16日得以加冕。

然而圣女贞德于1430年在贡比涅一次小冲突中为勃艮第公国所俘,不久为英国人以重金购去,由英国当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和女巫罪判处她火刑,于1431年5月30日在法国鲁昂当众处死。

她17岁时便成为了闻名法国的女英雄,但在3年后的20岁便遭处死。

20年后英国人被彻底逐出法国时,贞德年老的母亲说服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重新审判贞德的案子,最终于 1456年为她平反。

之后并于1920年5月16日由教宗本笃十五世封圣。

背景

在圣女贞德崭露头角前的法国,是法国历史上最阴暗的一段时期,长期的战争让法国人民遭受了大量苦难。

法国北边的一大片领土被英国军队所占据,而且这些地区很可能就要被以“第二王国”的名义永久成为英国领土了。

当时的法国国王为查理六世,查理六世大约在贞德出生的那年发疯了,导致他完全无法处理政事。

国王的两个亲戚,勃艮第公爵无畏的约翰与奥尔良公爵路易,经常为了摄政的权力与王室成员的监护权而争吵不休。

而当伊莎贝拉王后(Isabeau of Bavaria)的婚外情绯闻传出后两派的斗争急剧升高,各自开始绑架王室的成员,斗争在1407年达到最高潮,无畏的约翰策划刺杀了路易公爵。

这两人的支持者各自被称为勃艮第派(约翰)与阿马尼亚克派(路易)。

英国的国王亨利五世借着这场政争的混乱入侵法国,在1415年的阿金库尔战役中获得戏剧性的胜利,并接著占领了法国北部的城镇。

未来的法国国王,查理七世,在他4个年长的哥哥都去世后,于14岁时承担起了王储的头衔。

他第一项重大的行动是于1419年和无畏的约翰缔结和平协议,但这次谈判却变成一场大灾难,查理事先保证会保护约翰的安全,但在谈判中约翰却被阿马尼亚克派刺杀了。

继任勃艮第公爵的是菲利普三世于是改与英国结盟,大片的法国领土都被英国和勃艮第人占领了。

1420年,伊莎贝拉王后签下了特鲁瓦条约(Treaty of Troyes),条约中承认了由英国的亨利五世和他的继承人来继承法国王室,这等于剥夺了王储查理的继承权。

条约还引起了关于王储其实是王后与奥尔良公爵的私生子、而不是国王查理所亲生的揣测。

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于1422年在2个月内相继去世,留下了一个婴儿—亨利六世,在名义上成为了英法两国共同的国王,由亨利五世的弟弟贝德福公爵(Bedford)摄政。

到了1429年,几乎法国的整个北部,以及西南方的一部分,都在外国的控制下。

英国占领了巴黎,而勃艮第人则占有兰斯。

兰斯的重要性在于,它一直是法国国王进行加冕典礼和祝圣仪式的传统地点,尤其是这时主张拥有王位的法国王室成员都还没有进行过加冕。

英国这时展开了对奥尔良的攻势,奥尔良处在卢瓦尔河(Loire River)上,它成为了最后一个能阻挡英军长驱直入剩余法国领土的战略要地。

法兰西民族的存亡面临了空前危机,依据现代历史学家的说法“整个王国的命运都系在奥尔良上了”。

但当时却没有多少人对奥尔良的未来感到乐观。

3.萨拉丁

少年老成,埃及主政

伊斯兰教历史上的英雄萨拉丁(1138—1193)是库尔德人。

他的父亲艾尤卜早年从第比利斯(今格鲁吉亚)举家迁到今伊拉克北部的提克里特,受塞尔柱苏丹马立克沙之封,成为当地的统治者。

1138年,艾尤卜被解职,被迫投奔摩苏尔的赞吉王朝。

这一年,他的儿子尤素福在提克里特诞生。

他为儿子取了“萨拉丁”的名字。

8岁的时候,萨拉丁跟着父亲来到了大马士革,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

动荡的生活促使萨拉丁变得少年老成。

赞吉王朝牢牢地控制着伊拉克北部和叙利亚,它最主要的敌人是控制着巴勒斯坦沿海地区的基督教十字军和以埃及为中心、奉什叶派为国教的法蒂玛王朝。

年轻的萨拉丁立志要在埃及恢复逊尼派的统治,以及推进对十字军的圣战。

26岁时,他受赞吉王朝苏丹的派遣,跟随自己的叔父施尔科出征埃及。

尽管将近3年的征战以失败告终,但他第一次在战场上得到了锻炼。

萨拉丁画像

1168年,十字军耶路撒冷国王阿马利克率兵进攻埃及。

应埃及的请求,赞吉王朝派施尔科和萨拉丁叔侄驰援。

1169年1月,获胜的施尔科被法蒂玛王朝哈里发阿迪德任命为宰相。

两个月后,施尔科暴毙身亡,他所率领的叙利亚军队陷入争吵之中。

阿迪德选择萨拉丁继任宰相。

1171年,萨拉丁在埃及站稳脚跟,开始筹划改变埃及什叶派占主导的局面。

他将什叶派的法官换成逊尼派,清除埃及本地的将领。

9月10日,他在开罗的清真寺里开始以阿拉伯帝国第二王朝哈里发阿拔斯的名义讲道。

第二天,他在开罗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共有147个方阵接受检阅。

史书记载:“看过的人都认为,没有一个伊斯兰的国王拥有可与之匹敌的军队。

”两天后,法蒂玛王朝的末代哈里发阿迪德病逝,法蒂玛王朝就此终结。

此时的萨拉丁仍然保持着赞吉王朝附庸的地位。

1174年春,他的宗主努尔丁派人到埃及清查账目、收缴贡赋。

萨拉丁向努尔丁的使节出示了整个军政机构的详细账目,表示维持这样一个机构需要大量的金钱,因此无法向努尔丁缴纳贡赋。

恼怒的努尔丁准备对萨拉丁发起进攻,却突发急病去世。

萨拉丁摆脱了宗主的阴影,并取而代之,成为抗击十字军的领袖。

进军叙利亚,两度遇刺杀

继承努尔丁的是他年仅11岁的儿子萨利赫,赞吉王朝处于分裂之中。

萨拉丁开始向叙利亚和伊拉克扩展势力。

叙利亚地区的众多将领邀请萨拉丁赴叙利亚主政。

10月,萨拉丁从埃及来到大马士革南方的门户布斯拉。

布斯拉地方长官沙姆斯丁认为萨拉丁带的人太少。

他对萨拉丁说:“只要大马士革的驻军抵抗你1个小时,周围的村民们就能把你干掉。

但是如果你带着钱,事情就简单了。

”萨拉丁的随从回答:“我们带了5万第纳尔。

”10月28日,萨拉丁兵不血刃进入大马士革。

途中大批的大马士革守军出城加入他的队伍。

萨拉丁为了安抚大马士革而花了大量的钱财。

据他手下的大臣法迪勒说,他把埃及的钱全花在征服叙利亚上了。

萨拉丁一路北上,先后占领了霍姆斯和哈马,12月30日抵达重镇阿勒颇城下,萨利赫就在城里。

阿勒颇人出钱请著名的杀手集团阿萨欣派暗杀萨拉丁。

一天晚上,萨拉丁在军营和诸将进餐,13名阿萨欣派杀手突然出现。

由于众将保护,萨拉丁安然无恙。

一年后萨拉丁再次遭到阿萨欣派的袭击。

一名杀手刺中了萨拉丁的脸颊,但随即被萨拉丁的部将劈死。

另外几名杀手则被剁成肉酱。

萨拉丁胸前的铠甲被刺穿,脸颊淌着血走回自己的帐篷。

1181年,据守阿勒颇的萨利赫病死,萨拉丁加紧了围攻。

1183年,萨拉丁与守城的将领赞吉谈判,提出用5座城市交换阿勒颇。

6月11日的夜晚,阿勒颇打开了城门。

萨拉丁让守军带走了所有的财宝,自己则表示只要阿勒颇的石头。

他将阿勒颇视为“大地的钥匙”。

在给弟弟图格特勤的信中,他说:“阿勒颇是叙利亚的眼睛,阿勒颇城堡则是她的瞳孔。

”他嘲讽放弃阿勒颇的赞吉说:“我拿了一枚金币,给了他一枚银币。

”1174年萨拉丁进兵叙利亚的时候,认为可以像挤奶一样轻取阿勒颇(阿勒颇在阿拉伯语中是“鲜奶”的意思)。

这个愿望历经8年半才得以实现。

赫淀大捷,克复圣城

占领阿勒颇使得萨拉丁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巴勒斯坦地区的十字军。

在他看来,叙利亚和埃及就像两个磨盘,会把夹在中间的十字军磨成齑粉。

1187年,萨拉丁集结力量进攻十字军中最强的耶路撒冷王国。

7月3日,萨拉丁在太巴列湖西岸附近的赫淀包围了十字军。

阿拉伯军队点燃十字军营地周围的灌木丛,浓烟熏得十字军喘不过气来。

十字军没有水喝,极度干渴。

太巴列湖虽近在咫尺,但是他们却无法冲破阿拉伯军队的包围。

在盛夏的酷热中,大批十字军战士渴死和热死。

4日清晨,十字军将领雷蒙率领骑士发起冲锋,萨拉丁命令军队留出一条缝隙,让他们逃走,然后再合围,将全部耶路撒冷步兵包围起来。

最后,耶路撒冷的十字军几乎被全歼。

耶路撒冷王国已经无力抵挡萨拉丁。

经过13天的围攻,耶路撒冷投降。

萨拉丁选在登霄节这一天进入耶路撒冷,以纪念先知穆罕默德在耶路撒冷登霄。

与88年前十字军攻克耶路撒冷时大开杀戒形成鲜明的对比,萨拉丁进入耶路撒冷没有杀一个人,没有烧一栋房子。

根据受降时签订的协议,耶路撒冷每个男人要缴纳10第纳尔赎金,每个女人缴纳5第纳尔,儿童1第纳尔;无力缴纳的人则成为奴隶。

萨拉丁免去了7000穷人的赎金。

萨拉丁的弟弟向萨拉丁要了1000名奴隶,随即将他们释放。

耶路撒冷主教也随即效仿,向他要了700名奴隶然后释放。

最后,萨拉丁自己宣布释放了所有战俘,不要一分赎金。

在十字军占领期间,阿克萨清真寺被改为圣殿骑士团的总部,磐石清真寺成了教堂。

萨拉丁将它们恢复为清真寺。

磐石清真寺金顶上的十字架被拆除,宣礼的声音再次回荡在阿克萨清真寺的上空。

有人向他建议拆毁耶路撒冷的圣墓大教堂,萨拉丁没有同意。

相反,他将耶路撒冷的圣地向所有宗教开放。

给对手赠马送药

萨拉丁占领耶路撒冷的消息震动了欧洲。

教皇乌尔班三世闻讯后惊愕得心脏停止了跳动。

继任教皇格利高里八世呼吁采取行动。

十字军的热情再次被激发起来,德意志皇帝“红胡子”弗里德里希、英格兰国王“狮心王”理查、法兰西国王菲利普发动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将主攻目标选在阿卡。

1191年6月,理查抵达阿卡。

对阿卡的围攻已经持续了两年。

十字军建造了3座巨大的移动攻城塔,用抛石机攻城。

从贝鲁特赶来的穆斯林支援舰队被理查的大帆船击沉。

7月12日,阿卡守军投降。

由于俘虏交不出20万金币的赎金,理查命令将2700名战俘全部斩首。

向耶路撒冷进军非常困难,理查曾经发誓在征服耶路撒冷之前绝不看它一眼。

一次他偶然在山丘上看到了圣城的城墙,只好用盾牌遮住脸,以免背誓。

1192年,双方在雅法大战,不分胜负。

战场上,理查的马摔倒在地,具有骑士风度的萨拉丁让弟弟阿迪勒给他送去两匹好马。

大战之后,萨拉丁和理查都病倒了。

萨拉丁派人给自己的死对头理查送去了水果,还派去了医生。

双方签订和约,穆斯林占有巴勒斯坦内地,基督教徒占有海岸,耶路撒冷向朝觐的基督教徒开放。

理查随即离开巴勒斯坦回国。

1193年2月20日,萨拉丁在大马士革感染了伤寒。

他精神恍惚,神志不清,只是偶尔清醒一会儿。

恐惧开始在大马士革传播开来,人们都盯着萨拉丁的亲信大臣法迪勒的脸色,以判断萨拉丁的病情。

3月3日深夜,阿拉丁病情恶化。

法迪勒却不能整晚陪着他,因为如果他没有像往常那样晚上从萨拉丁的城堡回家,大马士革立刻就会陷入猜测和混乱之中。

4日清晨,一位宗教学者在萨拉丁的床前诵读《古兰经》。

当念到“他是我的主,除他之外,绝无应受崇拜的。

我只信托他”时,萨拉丁脸上露出平静的微笑,溘然长逝。

萨拉丁为人慷慨,从不吝惜钱财。

他去世的时候,只留下1枚金币和47枚银币。

他的敌人却发现,他的慷慨也是一种武器。

提尔(黎巴嫩南部城市)的威廉说: “萨拉丁睿智、勇敢、慷慨无比。

正因为如此,我们有远见的贵族都不相信他。

要赢得下属的心,没有什么比慷慨的赏赐更有效的手段了。

”萨拉丁非常懂得财富的价值,他用埃及的财富征服了大马士革,用大马士革的财富征服了阿勒颇,用阿勒颇的财富征服了耶路撒冷。

萨拉丁不仅是伊斯兰的英雄,在西方也被视为骑士精神的楷模。

为了纪念这位浪漫的英雄,普鲁士皇帝为大马士革萨拉丁墓赠送了一座大理石棺。

写不下了

参考资料:原版战役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