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 萨尔沪之战,努尔哈赤采用「 ”我只一路去”的战略是否存在着纰漏?

火烧 2022-05-07 19:22:46 1072
萨尔沪之战,努尔哈赤采用「 ”我只一路去”的战略是否存在着纰漏? 欢迎观看 编者导读: 公元1619(万历四十七)年,大明帝国与后金势力之间一场声势浩大的战役在辽东地区的萨尔浒(今大伙房水库)一带爆发

萨尔沪之战,努尔哈赤采用「 ”我只一路去”的战略是否存在着纰漏?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 萨尔沪之战,努尔哈赤采用「 ”我只一路去”的战略是否存在着纰漏?
欢迎观看 编者导读: 公元1619(万历四十七)年,大明帝国与后金势力之间一场声势浩大的战役在辽东地区的萨尔浒(今大伙房水库)一带爆发。在此之前,明朝方面前后共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用来整军备战、调兵遣将,试图一举捣毁努尔哈赤所建立的「 ”后金政权”,彻底消灭辽东地区的女真人对明朝统治者的威胁,为其在辽东边境所设置的一系列防务体系挽回局势。作为这场战役的总指挥,杨镐采取了「 ”分路进兵,合围聚歼”的战略布局,以山海关总兵杜松为首率领两万五千人为主力部队朝努尔哈赤所在的赫图阿拉城正面进攻,马林、刘綎、李如柏三人统兵共计7万余人辅助杜松向其余三面围攻。 对于明朝历史稍加了解的读者朋友们应该都清楚,这种战略布局是明朝统治者在辽东地区为压制住女真势力惯用的手段。其中,早在公元1467(成化三)年,明朝大将李秉、赵辅二人就曾以将近八万的兵力,从抚顺关出兵,由抚顺所、鸦鹘关、通远堡、铁岭和碱场分兵五路共同朝建州女真进发,在此期间还邀请了李氏朝鲜方面一同出兵前往,最终明朝方面以绝对的军事优势成功碾压建州女真势力;公元1479(成化十五)年,明朝统治者再次大张旗鼓的「 ”老戏重演”。在这两次讨伐的过程中,都是以明朝军队大获全胜建州女真首领被杀而告终,成功的抑制住了建州女真的势力发展,但同时又从某种程度上加剧了两大民族之间的仇恨,为其后来起兵抗明变相的奠定了基础。 萨尔沪战役示意图 众所周知,在这场大战中,对于明朝方面杨镐所采取的「 ”分兵四路”的战略布局,后金方面的努尔哈赤则采纳了部下李永芳(明朝首位降将,曾镇守抚顺城)所提出的「 ”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策略去应对,最终努尔哈赤将明朝四路大军逐个击破,以少胜多赢得了最终的胜利。纵观整场战役的局势,努尔哈赤虽然依靠李永芳所提出的「 ”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略为基础成为了最后的赢家,但不排除这一战略的本身依然存在着许多致命性的「 ”纰漏”,换句话说,在萨尔沪战役中,努尔哈赤的胜出是否存在着「 ”侥幸”?关于这一系列的问题,笔者就单从明金双方之间的战略布局上与读者朋友们客观性地做一个深层次的探讨。 明末辽东地图 本文的研究内容: 明朝方面于二月二十五日出兵,四路大军中,最先与后金势力交战的为杜松所率领的两万五千名明军,这一点也可间接性的看出努尔哈赤对杜松大军的重视程度。杜松大军于二月二十九日晚上从抚顺所出边,三月初一晌午到达苏子河一带,苏子河流域一带大部分属于努尔哈赤所管辖,本着这一点,极度谨慎的杜松便将渡河的时间选择在了晚上,以从最大限度上避免引来努尔哈赤势力的袭击,然而,尽管如此还是中了努尔哈赤设下的埋伏。正当杜松军队渡河之际,努尔哈赤将事先拦好的苏子河上游河水瞬间开闸,致使正在渡河的明军被巨大的河水冲击力卷走,顷刻间,明军损失上千余人,除此以外,整个杜松大军被汹涌的苏子河水一分为二。借此契机,努尔哈赤集中兵力朝向已经渡过苏子河的明军一顿猛攻,并于当晚全部消灭。消灭完渡过苏子河的所有明军之后努尔哈赤没有耽误片刻,立即将军队开往遗留在苏子河对岸的另一部分明军。次日,一场激战之后,整个杜松大军全军覆没。 苏子河地图 与杜松大军的交火属于整场战役中的首战,此战的胜利为努尔哈赤赢得全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杜松大军全军覆没之后,努尔哈赤将矛头指向了胆小如鼠的马林大军。马林大军原本据杜松的主力部队不过半日行程,然而,自杜松与努尔哈赤交上火至全军覆没之后马林大军未发一兵一卒,从这里也可看出当时的四路大军之间并不和谐,导致原本机动性就差的明朝军队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在当时,倘若马林的一万五千大军和叶赫部的一万大军之间任何一方可以赶到苏子河支援杜松的话,整场战役的结局就不得而知了。马林得知八旗骑兵正朝向自己赶来的消息之后,立马命令部队停止了前进,使其部下各率千余人在其前方左右两边分别布下阵势,而自己则统领余下的一万余人躲避在两位部下的后面,表面上三处军队互为「 ”犄角之势”,实际上则是为自己逃命留有时间。最终,不出所料,马林自己所率领的一处军队在后金骑兵的打击之下瞬间崩溃,反而其两位部下各自率领的千余人给予了后金势力稍许「 ”颜色”,但由于兵力悬殊实在太大,最终均战死沙场,而马林则独自脱逃。 参考图1 刘綎作为整场战役中的重要人物可以说起到的作用是最大的,但可惜本应该与其共同战斗的李氏朝鲜大军却因为粮食不济等诸多问题没能起到多大的帮助。因此,虽说刘綎所统领的大军有两万八千余人,但参与有效作战的仅仅只有自己本部的一万五千余人,而后金方面所派来的第一波军队就已经达到了两万余人,随后努尔哈赤在歼灭马林大军之后又命令阿敏亲率两万余人前往增援,如此一来,当时的刘綎所面临的对手是一个兵力近乎于自己三倍的八旗骑兵。在这种情况下,尽管自己的军事才能多么的卓越,已然无济于事。 但事实上,此时的明朝政府依然有挽回局势的可能。据刘綎大军仅数十里路程的李如柏大军倘若能够急速行军赶来支援刘綎,那么,努尔哈赤的八旗劲旅必将陷入前后夹击之中,依靠刘綎大军中战斗力惊人的「 ”戚家军”、「 ”川军”和李如柏所继承家父李成梁的「 ”家丁”资源必将能够给予努尔哈赤一记「 ”重拳”,再加上当时的努尔哈赤刚刚统一女真不久,诸如海西女真中的乌拉部、辉发部等等其余部落都处于并不稳定的状态,倘若后金势力能遇到一定实力的劲敌,不能保证这些部落氏族是否会联手明军反过来抗击努尔哈赤,毕竟这种现象在女真中间可谓是屡见不鲜。如此一来,此战不求完全胜利,只要打成平手对于明朝来说就是最大的胜利。 明朝地图 另一方面,当杜松大军与后金势力处于交战时,倘若李如柏大军能够绕道直取几乎属于空城的赫图阿拉城的话也是给努尔哈赤方面致命的打击,此举即便是杜松全军覆没,也无法扭转明朝胜利的结局,而努尔哈赤也势必沦为第二个王杲。但无奈,马林一再贻误战机,而李如柏又缓缓不出兵,以至于给了后金方面充足的时间。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由李永芳所提出来的「 ”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略也并不是无懈可击的,甚至可以说是「 ”漏洞百出”,这一切的一切努尔哈赤应该还得仰仗马林和李如柏两位总兵的「 ”功劳”。因此,可以这么说,努尔哈赤此战虽胜,但实际上只能算是「 ”险胜”,只因他所面临的敌人是一个没有发挥出应有战斗力的明朝军队。 努尔哈赤雕塑 结语: 萨尔沪战役中,虽说是后金方面以少胜多赢得了最终的胜利,但纵观全局,不难发现,实际上后金方面始终是处于一种「 ”以多敌少”的状态,杜松首战和马林一战后金方面投入了几乎所有的兵力,刘綎一战后金与明军所投入的兵力之比更是达到了三比一。这一切不得不佩服努尔哈赤的军事才能,不仅可以利用明军之间的不协调抓住战机,扭转战局,集中自己的优势全力对抗明军的弱势,而且还可以将一个主要使用冷兵器为主的八旗骑兵的战斗力发挥到极致。文章的结尾笔者不禁想起了「 ”田忌赛马”的故事,萨尔浒一战,努尔哈赤所谓的「 ”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其根本原理便是如此。 感谢观看 参考文献: 《朝鲜实录》 《明神宗实录》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 《萨尔浒之战考》 张德玉:《萨尔沪之役后金方面参战兵力再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