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与历史人物隔空对话 与历史人物对话

火烧 2022-08-13 08:02:45 1172
与历史人物对话 1.与历史人物对话的作文(要有对话与历史人物对话 我有一个愿望,它跟随我有七八年了,而且从来就没变过,那就是和历史上的某些人物对话。我知道这个愿望是基本上办不到的,但我依然保留着这个愿

与历史人物对话  

1.与历史人物对话的作文(要有对话

与历史人物对话 我有一个愿望,它跟随我有七八年了,而且从来就没变过,那就是和历史上的某些人物对话。

我知道这个愿望是基本上办不到的,但我依然保留着这个愿望,直到我有一天看完《中国历史通史》后。我疲惫得躺在了床上,迷迷糊糊的想要睡一觉,这时已然是深夜了,万籁俱寂中我隐隐听到有人在叫我的名字。

我掀起了被,一起身穿上了衣服,站起来后四下寻找起来,那个声音是来自阳台的方向,我好奇地走了过去。我离阳台越近,越有一种感觉,那就是那声音听起来充满了神秘的力量,我刚想转身回到我的卧室,但身体却像不受控制一样,两条腿带着我的身体径直奔向了阳台。

我的双手打开了阳台的门,仰望天空好像有一颗星在不停召唤我,我的冷汗直冒,深夜的冷风一吹好像被冻住了一样。我想要叫,但是我的喉咙却发不出任何声音,我的双腿竟然一弹跳了起来,我从来就没跳过这么高。

我的身体一跃出了阳台,在空中转了两个圈后,直线的向下坠落。我的心脏剧烈的跳动,我感觉冷风迎面打来,像刀子在割一样。

我即使再没常识,但我一百七八十斤的体重,从二十三楼跳下来,不摔成肉泥才怪。我心里的恐惧完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虽然看过不少怪诞的小说,但这种事情突然发生在自己身上,换了是谁都接受不了。

就在千钧一发的时刻,我的身体好像忽然变轻了,冷风一吹我竟飞向了那颗星星。我的思维被这种非正常的现象所扰乱了,我的眼前呈现出各种诡异的图像,这时刚才那个呼唤我的声音再次在我耳边响起:“张继锟,今天我就让你的愿望成真,现在我赐予你穿越时空地能力,当你心中默念时空之神带我到我想去的时空吧!你就可以到达你想要的时空,但如果你一旦回到现代后,就会失去这能力。

记好了,我现在就把你发到春秋战国时期去。”我的思绪一阵混乱,但真实的现实却没有给我太多的时间考虑,只见眼前一花,我就已经到达了一个我不认识的地方。

我惊奇的发现:我临时套上的运动服,已经变成一件古代的衣服;我的身体不但没有任何损伤,反而变得比以前灵活多了。我大步跑了几步,一个穿的破破烂烂的人和我撞了一个满怀,我连忙道歉对方说:“此皆吾之过也,非君之过。”

我一听,转念一想:这下可好,我在古代可要出丑了,我的文言文虽然看了不少书,但在春秋战国里用,那不是“孔夫子面前卖文,关老爷面前耍大刀”吗?我连忙按着礼仪老师教过的古代行礼礼节,对着那人作了个揖,说到:“未知兄台,高兴大名。此处为何地?”那人回答道:“吾乃秦国安国君之子异人是也,此地即是赵国。”

我又是一愣,异人?赢楚?秦始皇嬴政他爹?有没搞错?我想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暴政,立即下定了一个决心,我说:“异人兄台,子今后如若位极富贵,断然不可以娶那个帮你之人的妾室。子此时断然不能理解,只希望子切勿忘记我说的话。”

说完心中默念“空间之神带我到东汉末年吧!”,没过几秒钟,我就感觉又是眼前一花,身上又换了一件衣服。我四处望了一阵,发现了一个茅庐,我快步飞奔起来,要知道我的体育成绩中最不好的就是耐力类跑步了,这次跑到那茅庐前竟然没有感觉到丝毫疲惫。

我上前轻轻敲了敲门,门开了一条缝,一个书童伸出头来,嘟嘟囔囔的说:“真有意思,刚才那三个将军第三次来才见到我家先生,这回又有人来了。”我转念一想:这次肯定是刘备第三次来见诸葛亮,要不然哪来的三个将军三次来见阿!我对那书童说:“我叫张继锟,今日特来求见诸葛先生。”

那书童说:“我家先生正好在家,请进来吧!”我跟着他进了院子,只见院中间站着两个人,其中一人虎目豹眼,满脸扎须;另一个面如红枣,长须直垂到胸前。我上前对二人一抱拳,说道:“两位将军想来就是张翼德和关云长将军吧!在下张继锟,今日特来与刘皇叔和卧龙先生一谈。”

张飞一抱拳,转身不理我了。关羽向前走了两步,一抱拳之后和我谈了一会。

我转身步向刘备,这时诸葛亮已然要起身了,诸葛亮刚刚念了一句“大梦谁先觉” ,我立即接道:“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诸葛先生,有俗客来也。”诸葛亮“嗖”的一下站了起来,冲着我走来。

刘备此时也站了起来,对诸葛亮作了一揖,诸葛亮草草的回了一个揖后,对我问道:“不知尊驾何人?为何竟预先知晓我所欲吟之诗?”我笑着回答道:“诸葛先生,在下才疏学浅,不能吟诗作对亦不能行文房之墨。但只有一点,我敢担保无人可及,那便是预测未来。

今日我到此,只是为了告诉尊驾几件事。”之后,我就将之后天下必然三分的情况说了。

我又告诫诸葛亮了几件大事:第一件,日后不可派关羽镇守荆州;第二件,不可重用马谡;第三件,劝诫刘备夺取蜀之前,找一名刺客刺杀张任,且必须骑一匹普通马。诸葛亮再想说些什么,我就说:“诸葛先生,您的命太短了,记住最重要的一点,别让自己太操劳,这样的话你或许还能活过55岁。”

我又问了关羽、张飞、刘备和诸葛亮一些其它问题,我刚想再去一趟宋朝。可是感觉身体在剧烈的晃动,一个异常熟悉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起来,起来。

到点了该吃饭了。”我艰难的睁开了眼睛,刺。

2.【写一段我与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的对话300字】

下面这一段不是很典型,但你可以稍微改一下形式,如中间张学良的事件你可以改成场面描写等,然后再加上一点你的认识 张学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假设没有他和他所做的事情的话,中国的历史肯定要改写. 但是,一个国家的教育是和一个国家的政治联系的.现在网络上可以看出前苏联当年国内的统治是一种红色专制,中国,现在没有当年苏联那么专制,也免不了对当年的历史有所隐瞒和修改.所以,我更愿意避开教科书里那些主观的判断性的结论性的语句.网络给了我们更多接触历史的道路.我更愿意去看上面的一些回忆录. 首先,我不把张学良当成教科书中的“大英雄”来看待.俗话说,人非圣人,孰能无过.他出身军阀家庭(而且是由土匪发展起来的军阀家庭)尽管后来接受的是精英教育,但是,耳濡目染让他身上有他父亲-张作霖的土匪气息.这在他后来的作为中有所体现.军事将领做的好不好先且不论,至少能先说出来,他不懂的玩弄政治. 之前应该说一下,看电影的时候我就觉得,张学良能带领他的东北兵,并不只是他土匪爹的缘故,他在东北军中的威望非常高,比如在郭松龄叛变中,士兵见到他知道不是他的命令后几乎放弃作战;护送蒋介石回南京被扣留后西安东北军暴起,酿成二二事件.这些,都可以看出他手下的军队,都是愿意为他而死的,如果他想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话,军队是回服从他的. 从东北易帜开始说起,历史书上说这是张学良系国仇家恨于一身,为民族大义而为.当时真的没有别的想法吗?军阀,近代中国军阀混战,为的是什么,无非是底盘和权利.当时,身后,日本在虎视眈眈;正面,蒋介石的军队—这支披着国民革命军的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军阀的军队,也在步步逼近;自己的父亲刚刚去世,自己还没有完全能控制的情况下,易帜,应该是最好的自保的方法.而对于蒋介石来说,即使张学良不能象他老爹那样把东北军指挥好,这支由生性剽悍的东北人百战而出的军队也不是好啃的,搞不好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是对方却主动要求易帜,他当然高兴的了不得.所以很多条件也就答应下来. 当然,就算这个假设成立的话,也依然不能磨灭张学良的历史功绩,他选择了自己的国家,而不是投降到当时实力远超过蒋介石的日本,扰乱了日本侵略中国的计划.可以想象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当时顶住了多大的压力才能做到的事情.这里也能隐约看到他老爹的影子.我是军阀,但是我不卖国.什么事都敢做,就是不敢做汉奸. 然后是中原会战的时候,领兵入关,在黑云压城,千钧一发的时候援助了蒋介石,帮蒋介石这个大军阀打败了其他军阀,成为形式上的领袖.在国内,阎西山,李宗仁,白崇喜哪个都是在军事和影响上都不弱.不能平起平坐,独霸一方,各自为政倒是没问题的.蒋介石在大陆,可以说从来没有真正的统一过中国.直到到了台湾,才算是真正的成了国民党的绝对领袖. 正是这次出兵相助,使蒋介石和张学良做了结拜兄弟,(但是蒋介石从来没好好对待过他的兄弟.李宗仁,冯玉祥也受过这个待遇.结果最后结果都不怎么样,甚至比张学良还惨.)恐怕也使蒋介石看到东北军的厉害,觉察出这是个威胁.心里恐怕已经有了找个机会灭了你的想法了. 九一八,不抵抗,放弃东北退回关内.教科书上一直在说,是蒋介石给他的命令.张学良当时是背黑锅,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结果后来人家说了,不抵抗的命令是自己发的,不关老蒋的事.日本关东军在东北为了什么,就是做侵略中国的先锋部队的,人家的装备是什么,东北军的装备是什么,有人说东北军装备比关东军还好,稍微懂军事的都知道这是瞎说.当时日本的战斗机连美国都打不了,更别说东北军里那几架一战风格的飞机了.刚才说了,张学良是个爱国的军阀,军阀最看中的是什么,军队啊,抵抗,光让我抵抗,军队打完了我是什么,什么也不是啦.这个,当时的张学良应该还是接受不了的.而且,他也错误的认为,日本不过是在找事,之前也发生过别的事嘛;他还期望国联能从中调停.这些让他做出错误的决定也没什么可以值得怀疑的.再说,当时东北军多少人,几天撤回关内?没有提前的准备能这么快?。

3.历史人物精彩对话

开场白:公元208年秋天,曹操统率80万大军南征,想一举消灭刘表、刘备、孙权等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与历史人物隔空对话 与历史人物对话

恰巧这一年荆州刘表病逝。刘表的小儿子刘琮害怕曹操,很快就率部投降了。

暂时依靠刘表、驻扎在新野的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虽然用计火烧博望、火烧新野,小胜了两阵,但最终还是因兵微将寡难以抵抗,不得已放弃新野,败走樊城,来到江夏与刘表的大儿子刘琦会合,以待时机。 刘备凭着自身的力量是无法抵抗曹操的。

怎么办呢?在这危急关头,诸葛亮主动提出出使东吴,促成孙刘联盟,共同抵抗曹操。这时,恰巧东吴的大臣鲁肃也来到了江夏。

于是,鲁肃和诸葛亮一起来到了东吴。鲁肃:孔明先生,一路辛苦,请休息一会,我要先去面见我的主公。

孔明:子敬先生,不必客气,您忙您的事去吧。(鲁肃告辞,前往孙权的议事厅。

此时孙权正在和文武百官议事。)鲁肃:主公,您好!我从江夏回来了,特来向您报告。

孙权:哦,(递过一份劝降书),子敬,你看,这是昨天曹操派人送来的劝降书。今日大家正在商议此事。”

鲁肃:(接过曹操写的劝降书看完后)主公您的意思怎样?孙权:还没有定论。(面对大家)你们都发表一下意见吧。

张昭:曹操拥有百万之众,凭借天子的名,征讨四方,要是我们不顺从,则名不顺。现在曹操已经得荆州,兵强马壮,势不可敌。

以我之见,不如降曹,这是当前最好的办法了。众谋士一起说:子布之言,正合天意。

(孙权沉吟不语。)张昭:主公不必多疑。

如果投降曹操,则东吴老百姓就安全了,江南六郡都可以保全。孙权:今天就议到这里吧。

请子敬留下来,我还有事要问你。(于是,众谋士退下)孙权: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呢?鲁肃:刚才众人所言,实在是误导主公。

天下之人都可以降曹操,只有将军不可以降曹操。孙权:此话怎讲?鲁肃:要是我们投降曹操,还可以衣锦还乡,享受荣华富贵;要是主公您投降曹操,会有那么多的荣华富贵都可以享受吗?曹操这个人生性多疑,像主公您这么有的才干,将来在曹操手下会有好日子过吗?孙权:刚才众人所言,令我大失所望。

现在子敬所言,正合我意。真是上天把子敬赐给我啊!但是曹操已得袁绍的兵力,最近又得到荆州之兵,恐怕我们难以抗衡啊!你说该怎么办呢?鲁肃:我到了江夏,带回刘备军师诸葛亮到此,主公可以问一问他,就知到曹操虚实。”

孙权:你说的是卧龙先生吗?鲁肃:对,他现在正在宾馆里休息。孙权:今日已经太晚了。

明日你先找些文武百官来,让他先领教一下我江东才子的风采,再升堂议事吧。(第二天,议事厅上,众谋士齐聚,鲁肃陪着诸葛亮上场。

众人与诸葛亮作揖后,落坐。)张昭:我,张昭是江东一个很不起眼的读书人,听说孔明先生在隆中的时候,将自已比作管仲和乐毅。

这是真的吗?孔明:哦,是的,这不过是我平生一个小小的比喻罢了。张昭:听说刘豫州三顾草庐,才幸运地得到先生。

还说有了先生后就会如鱼得水,大展宏图。但是,现在却连自己驻扎的荆州也被曹操夺去了,不知你们是怎么策划和决策的?孔明:是的,我们现在暂时处于不利形势,但那些失利都是客观原因造成的。

我的主公刘豫州讲仁义,不忍心夺取他哥哥刘表的城池。而刘琮那小子,却听信谗言,偷偷地投降了。

至于我们下一步将采取什么策略,这是军事机密。恕我无可奉告!张昭:这么说,好像先生言行好像有点不一致哦。

先生自比管仲和乐毅。我们都知道,管仲帮助齐桓公称霸了诸侯;乐毅扶助微弱的燕国,夺得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

这两个人都有着治理国家的才能。先生自比管、乐的话,那也应该为老百姓除害,消灭乱贼。

但是,实事却是,刘豫州没有得到先生之前,还能够打些胜仗,占据一些城池;现在得到了先生却被曹操打的丢盔弃甲,到处逃窜。一路上是,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

为什么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而不如没有得到先生的时候呢?(众谋士有人偷偷地笑出了声音来)。管仲、乐毅,是这样的吗?恕我直言,请别见怪。

孔明(哑然而笑):大鹏鸟展翅翱翔万里,它的志向岂是那些小鸟们能知道的?比如说,有人得了重病,应该先给他吃些小米粥之类的营养品,再服些药性温和的补药;等他胃口好些,再吃些鸡鸭鱼肉来补补身子。这时身体好些了的时候,用药性猛的灵丹妙药才能再到作用。

否则一开始就用猛药的话,不把人治死再怪呢。我的公主刘豫州,以前在汝南打了败仗,暂时投靠了刘表。

他的军队还不到一千人,将军则只有关羽、张飞和赵云而已。这就像是得了重病的人一样,而且,刘豫州所占据的新野只是一个小县城,人也少,粮食就更少了。

刘豫州不过是暂时借以容身而已,难道还会真的能以新野这个小地方来称霸一方吗?即便是凭借着这些一些装备不精、军粮短缺的军队,我们还能够用计火烧博望、火烧新野,打败了兵精将广的百万曹军先前部队,使夏侯敦、曹仁吓得心惊胆裂。我想管仲、乐毅之用兵可能也不过如此吧。

而且,寡不敌众,一时胜败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先前汉高祖刘邦多次被项羽打败,但在垓下一战就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就是因为有像韩信这样的。

4.与历史人物对话

与武则天的对话

一个清闲的双休日,我漫步在繁华的街道上。突然,好像起了一场风暴,周围的事物都不存在了。我惊讶得叫,却没有任何反应,只能任风暴处置。

忽然,我的脚在地上滑了一下,险些摔了一跤。向四周看看,不禁大吃一惊,这…这可是皇家宫殿啊!而正对着我的竟是一个坐在宝座上的女性,莫非她是……武则天?我刚要问问,可武则天先发话了:“XX(居然是我的名字!),恭喜你已成为进士,全国第一个进士!我们大周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啊!你的表现真出色。过一会儿,你的名字会被题到大雁塔上。”果真是武则天!她是我国历史上的惟一的女皇。我随机应变,连忙说:“谢武皇!”

雁塔题名后,武则天邀我去后殿聊聊,我不得不去。进了后殿,只见武则天已端坐椅上,见我进来,忙起身相接,我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在武则天旁边的椅上坐下了。武则天笑着说:“大周现在还不是很繁盛,正需要人才,你愿意为官吗?”

“啊?!……”我还从来没想过做官的事情,武则天的一席话使我瞠目结舌。“嗯……”我支支吾吾犹豫不决。“没事的,做官不很好吗?”武则天看到我的窘相,微笑着说。武则天多次地微笑使我终于有了勇气,我心想:一定不能露馅,要坚持住。

“武后之言,在下不敢不听!可是……”我说道。

“可是什么?”武则天继续微笑着说。

“可是……噢!没什么,我很赞成现在实行科举制,因为这对我们读书人来说十分有用。”我又说道。

“噢,是吗?”武则天笑容可掬地说。

“是!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的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考中便可为朝廷服务,为统治注入了新活力,也提高了办事效率。”我居然可以背出那历史书中难背的那个知识要点了。我心中不禁很高兴。

“你说得真对,不愧为进士!”武则天说道。

“武皇过奖了。我自幼就爱读书。我父母时常教导我要读书才能成才。”我连忙说。

“噢?这么说你父母也有才学,改天让我认识认识?”武则天接着说道。

“嗯!好吧。”我庆幸她没有现在就要见我父母,不然我可就插翅难飞了!

“现在有许多人都反对我。你听说过骆宾王上书的事儿吗?真有勇气啊!我接到书后大吃一惊。不是气愤,而是惋惜,这么好的人才没有被选用,真是宰相的过错!你对我有什么意见?”

“我嘛,起初也有些意见。因为您的统治手段实在令我惊异,但您是为国而作啊!”我答道。“你真了解我!”武则天有些高兴地说道。

“不用这样,作为我,这一点表态算不了什么,自古以来,统治是个难题,特别是在‘权位’这一点上,许多皇帝都因疏忽、残暴或无能而丢了权位。现在,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政策,也就是人人平等,所以十分繁荣富强。还与发达国家英国、美国等进行……”

我突然觉察刚才说漏了嘴,大叫不好,连忙逃跑,谁知被绊了一跤,然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突然,我醒了,太阳已经高挂在天空了。我这才发现,我把历史书放在枕头边睡了一夜。

5.与历史人物的对话 作文 2000到2500字

要求声讨王安石。

第一幕:金銮殿上 群臣们慷慨激昂地控诉使得皇上略有些不耐烦:这群趋炎附势的家伙,当年王安石得志的时候,改革叫得起劲的不也是这些人吗?王安石一死,脸倒变得真快,仿佛都成了王安石的迫害者。这时,皇上用眼角余光瞟到了顽固派领袖司马光,只见他一言不发地站在角落里。

奇怪,司马光是王安石的宿敌,当年两人因政见不和,还曾在大殿上大吵,这会儿怎么不动声色?于是问道:“司马爱卿有何见解?”司马光环顾群臣,缓缓地说:“王介甫实为朝廷栋梁,品行端正,堪为群臣楷模。圣上宜追封其为太子少保,并厚赏其家人……” 大殿上顿时鸦雀无声,一殿大臣的嘴微张着。

第二幕:王安石墓旁 王安石的墓比起其他的达官贵人的墓显得寒酸不少。深秋撒下的无数黄叶更衬托出几分凄凉。

一个白发老者一身素服跪在墓旁,喃喃自语:“介甫,天下人尽道你我是不共戴天的仇敌,可又有谁知道,这满朝文武,我最敬佩的是你啊!你我虽政见不同,但同是一心为国,赤胆忠心之人,你我虽争执了这么多年,但我心中一直奉你为唯一知己。想那些与你共事的岁月,虽在朝上言语相加,你甚至骂我‘司马牛’,说我头脑顽固。

可散了朝,我们相视而笑,共论国事,实是生平第一快事。有你这样一个对手,算是我司马光一生最大的福气。

如今,你走了,朝廷折一栋梁,我失一好友。国有疑难可问谁?” 后记:朝廷依司马光所奏,给予王安石很高的评价。

数年后,司马光去世,王安石全家为之戴孝。 后世史官评论:王安石与司马光,如同两块磁石,虽在政见上互相排斥,但在内心深处,却为对方的人格深深倾倒,互相吸引。

以致外人看来,两人似乎形同陌路,实际上,心心相印,两心无间。 点评:本文有这样一些特色:第一形式新颖,结构独特。

短剧形式的采用煞有介事:场景转换,对话和独白,环境烘托和来龙去脉的介绍……第一幕以群臣纷争为主,第二幕以内心独白为主,动静相宜,手法甚是高妙。 其次,选材独具慧心。

宋朝两个既相斥又相吸的同代伟人,在作者丰富的想象中,演绎了一出令人回肠荡气的人格膜拜的正剧。内心独白尤胜。

老人语气逼真,言语间字字动人心魄,尤其是表达失去对手的恨憾之意,一句“国有疑难可问谁?”足以令人扼腕叹息,泪湿胸襟! 一段史实,一出短剧,一种旨意,能在数十分钟、数百字内完成,实在难得!其中娴熟的史识,一定的戏剧素养,文白相间、凝练有加的语言,显现了小作者厚实的写作功底。 当然,考场中,不能对史实一一考证,留下一些与宋史不甚相符的瑕疵难免。

另外王安石与司马光在人格上互相欣赏,但毕竟政见不同,“心心相印,两心无间”也似过之.【2006年江苏卷高考满分作文-美在尽力 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我们可以不完美,但我们努力。 ——毕淑敏 人总是那么奇怪:茫茫雪原上,留下坚定笔直道路的人总懊悔错过了沿途烂漫的风景,行色匆匆;一路弯弯曲曲赏尽风景,尝尽生活滋味的人又抱怨自己人生为何走得如此艰难,为何那句“两点间线段最短”的公理未渗透人心?奇怪的人们望着身后的那一串或直或曲,或深或浅的脚印而迷茫而思索。

其实,无须懊悔,无须抱怨,抑或笔直而辉煌,抑或蜿蜒而惨淡,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雪原上留下与众不同的那份全属自己的道路,你就坐拥了人生的美丽。 还记得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过他自己走过人生的一句贴心感受:“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尽吾志”即尽自己最大努力,则可以无悔矣。

而“力足以至焉”而不至,就会同美国第39任总统吉米•卡特一样为人嘲笑。1946年,年轻的吉米•卡特从海军学院毕业后,遇到了当时的海军上将里•科费将军,将军让他随便说几件自认为比较得意的事情。

于是,踌躇满志的吉米•卡特得意洋洋地谈起了自己的海军学院毕业的成绩:“在全校820名毕业生中,我名列第58名。”他满以为将军听了会夸奖他,孰料,将军没有,反而问道:“你为什么不是第一名,你尽自己最大努力了吗?”卡特满脸惊愕,继而,羞愧得脸红。

后来,吉米•卡特牢牢记住这句话,每走一步,每烙上一个生命脚印,他都问自己:“你尽自己最大努力了吗?”正因为这样,他不再在乎脚印的直或弯、深或浅,只要每一个脚印里留着奋斗的力量,只要每一段人生路上都洒满了努力的汗水,只要蓦然回首人生的时候,能摸着自己均匀跳动的脉搏说一句“我努力了”,他就满足了。 有时候觉得人生总是走得很累,迈步之前要选择岔口,立起航向;每走一步,要调整步伐,要追赶前列;走累了歇歇的工夫里,又忍不住回首看看人生路上的那一串自己的脚印,与他人的一比,或许弯得人心颤,浅得人心酸。

头脑不免闷热,眼前也甚迷茫,那一句“道路该怎么走”扯得神经发酸,那么想想虽然在臭气熏天的垃圾堆里,拾着破烂却能骄傲地说“劳动了就是美的,尽自己最大努力了就无悔”的叶辛夫妇,那么想想走过高考落榜阴影,尽全力办起芳香四溢的馨园主的孙长亮,那么静心念念那句“天空。

6.与名人对话作文600字

我与李白对话 灯下沏一杯茉莉花茶,茶香淡雅,却滴滴渗透到人的心灵。

带着一缕幽香,我又翻开了你的诗篇。我在其中徜徉时,你,又出现了。

“你好似云中的仙人,优雅、轻盈,在人的心中无声无息的出现了。” 你笑答:“我从诗中呖生,它浪漫、瑰丽,如一位旁听者,倾听我,再将我的心声传达给一代又一代人。

同样也是它,身披一缦轻纱,伴随我,让我如此轻盈,被天下人传扬,美誉为‘诗仙’。” “是诗带给你所有的荣耀吗?” “不,还有那一轮皎洁的明月,为我的‘锦’上添花。”

“哈哈,怪不得你曰:‘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是啊,我从小就痴心于月亮,美丽绝纶,变化无常,我愿倾心于她,把月的光辉挥洒给全世界。” “作诗赏月是你的精神寄托吗?我不相信你会庸俗的痴迷于‘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

’”我打趣到。 “人生之趣何尝不就于此?不过对我而言,总幻想着美梦降临是无济于事的。

享受着自己的小乐难道不好吗?对月吟诗,再饮一杯美酒助兴,此乃人生之乐啊。”“看来,我没有看错你。”

我羡慕地说,“最让我敬佩的是你的才华,能将自己的情感化为一串串优美的文字。饮一杯美酒,‘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便应运而生,如果让我记载的话,只会感到枯燥乏味。”

“这就要用你的心了。”“心?”“对,用心去倾听花谢花开、万事万物。

用一颗真心,你会发现世界的奇妙。”嗯,我一定铭记于心。”

“哈哈!”你畅饮几杯,向远方走去。“别,先生!”我喊住你,忙问:“你要去哪儿?”“天大地大,处处为家。”

你说。“我知道,你游历过很多地方。”

“哦?说来听听。”“望庐山瀑布,你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上蜀道,你摇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嗯,看来,你了解的不少吗。”“是呀!”我挺自豪。

“我李白不枉此生啊!”“此话怎讲?”“到了几千年以后,还有这么多人在读我,听我,我很开心,感谢你们。”我脸红了。

“李白先生,你真的很伟大,为后人留下这么多不朽的诗篇。你勇敢,叫唐王的爱奴为你脱靴,毫不畏惧强权,你值得我学习!”“呵呵!今日,我与明月相拥,被你们的热心温暖,我感觉我又活了过来。”

“你像我的知心朋友,永远那么年轻,永远活在我心中!” ······茶香幽幽散去,拂过我面颊,李白走了。灯下只有我与他心血共处。

他为后人创造了经典,他的灵魂被我们吟咏。那天,我与虚对话,我却感受到了一个实的李白。

我和李白对话,和灵魂对话,他的品质、才华,他的一切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我与鲁迅的对话 鲁迅先生,当你的《阿Q正传》、《狂人日记》、《朝花夕拾》。

等等一系列作品问世以后,便不停地让我们笑着,又让我们深思着。 的确,我很认同你的说的“喜剧是把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这句话在《阿Q正传》中表现的特别的淋漓尽致,把一个近乎无赖却又令人同情的阿Q刻画的即令人生厌又令人深思,真正的做到了撕破阿Q的麻木不仁并表现出中国当时人性的麻木。

让我们不但看到了阿Q的愚昧又看出了国人的懦弱。 老实说鲁迅先生,虽然您是中国的文化巨匠,可在我初读你的小说时,却感到您写的那些东西既没有什么价值又没有什么特别的文化修养,让人觉得你好象在写没有意义的逗人发笑的材料,这种想法直到明白你的写作意图以及看到您的“喜剧是把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之时才改变,才明白您所写的小说的真正韵味。

或许,在您看到我对您的小说又如此评价时,会不失风度的说一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在于揭出病因,引起疗救的注意。”我想,这大概就是你当初的“启蒙主义”吧! 鲁迅先生对于您的文章,我不敢说深得其精髓,却也知其几分真意,从文章中,我读懂了您,我想,大概在写这些小说的时候,您拿的不是笔,而是一柄刺入敌人心脏得尖刀;是一座惊醒麻木国民的警钟,是自己的一腔热情。

而你写出的,不仅仅是小说,还是一面镜子,一面能照出人本性得镜子;更是一根鞭子,一根激励、鞭策国民时时向上的鞭子。 或许,此时你会说:“不要人夸文章好,只想留言警国人。”

但我却要说你“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你说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说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鲁迅先生,我了解了你的“凡是愚弱得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壮,也只是毫无意义得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 与鲁迅对话 来到熙熙攘攘得售书中心,鲁迅先生还没到。

今天下午得签名售书活动看来时在这里举行了,还有一个小时才开始售书活动。慕名而来得学生和学者已经站满了整个大厅,每个人逗拿着一本《阿Q正传》,表情逗有些着急。

有的两三个人聚在一起激动的讨论着,有的在一边默默的看书,还有的一边啃着馒头一边翻着书,看来是刚下班。我忙忙在助手的陪同下穿过大厅来到鲁迅先生的书房,鲁迅先生也是刚用过午餐,开门进屋,鲁迅先生笑着让座,一阵问候后,我们进入了主题。

“鲁迅先生,《阿Q》自问世以来一直很畅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