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 揭秘:"骨鲠之士"方孝孺一生介绍,结局竟惨遭灭十族
揭秘:"骨鲠之士"方孝孺一生介绍,结局竟惨遭灭十族
方孝孺(1357-1402),明史有传。其说:字希直,一字希古,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他是浙江宁海人,明代着名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
他师从开国文臣之首的翰林学士宋濂先生,是最优秀的学生,深受器重。他从小聪慧过人,六岁能诗,十三岁善作文,千言立就。他很小的时候,每日读书超过一寸厚,且日坐一室不出门庭,理趣会于心,虽钟鼓鸣、风雨作不觉也,人奇其才。
方孝孺之才能,直到洪武十五年(1382)经东阁大学士吴沉等人推荐之后,才引起朱元璋的注意。据史料说,他当时应征至京,在奉天门奉旨作《灵芝》、《甘露》二诗,甚合朱元璋之意。赐宴之时,朱元璋有意叫人欹斜几具,试其为人,结果方孝孺正之而后坐。
朱元璋对其端庄举止和渊博学问,甚为满意,便有日后辅佐子孙之意,并厚礼遣回乡。此后十年,方孝孺在家读书立说。方孝孺后因人争讼受词连,官府籍其家,械押至京问罪。此时,还是朱元璋救了他,他在名录中见到方孝孺的名字,特名释放,后又被举荐,任建文帝的重要谋臣,明史说:凡国家大事,(建文帝)常命孝孺就坐前批答。
呵呵,好在朱元璋还一个好记性。否则,那里又有方孝孺在建文一朝的辉煌,又何来其被株十族的下场?人生之祸福,真说不清。

或许,此时的方孝孺是感恩戴德的。然而,依我之见,方孝孺也许又是一个健忘之人。他对朱姓皇帝们的认识,显然是有问题的。他的父亲方克勤,几年之前,刚刚死于朱元璋的空印案株连之中。所谓空印案,是指明洪武年间因空白盖印文书而引发的一起着名案件。如此清官能吏,被莫名错杀,方孝孺也是聪慧之人,他难道看不明白?据《中国通史》说,洪武八年(1375),有人诬陷方克勤私用仓中炭苇,方克勤因被流戍。翌年,空印案起,方克勤为吏所诬,遭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