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汉朝康王的由来 有关康王的历史

火烧 2022-10-18 17:46:49 1168
有关康王的历史 周康王,姬姓,周氏,名昭,周成王之子。继位时,召公、毕公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登基仪式。召公、毕公还率领诸侯,陪康王钊来到祖庙,把文王、武王创业的艰辛告诉康王,又作了一篇文章,告诫康王要节俭

有关康王的历史  

周康王,姬姓,周氏,名昭,周成王之子。

继位时,召公、毕公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登基仪式。

召公、毕公还率领诸侯,陪康王钊来到祖庙,把文王、武王创业的艰辛告诉康王,又作了一篇文章,告诫康王要节俭寡欲,勤理国事,守住祖先的基业。

康王在位时,不断攻伐鬼方(今陕西省西北部)和东南各地,掠夺奴隶和土地,分赏给诸侯、大夫。

在一次大战中,周军俘虏了犬戎兵士13000多人,为了庆祝胜利,周康王赏给参战的贵族孟以1700多俘虏,作为奴隶使用,并将此事用文字铸在鼎上,这只重500多斤的鼎在清朝中期被发掘出来,至今还陈列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里。

康王在位期间,国力强盛,天下统一,经济、文化繁荣,社会安定,史书载,“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

后世将这段时期和成王末年的统治誉称为“成康之治”。

楚康王,芈姓,熊氏,名昭,楚共王之子,前559年至前545年在位。

楚康王即位初期,正值晋悼公复兴霸业之时,而楚国屡屡与吴国周旋,难解难分。

公元前557年,晋悼公崩逝,晋中行偃率晋师讨伐楚国,并取得湛阪之战的胜利。

公元前555年,晋国联合郑国、宋国、鲁国以及卫国等诸侯之师,讨伐齐国。

诸侯之师攻入齐国境内,进而围攻齐国都城。

在楚康王即位以来,晋国联合诸侯已经讨伐了楚国的盟友秦国,此时晋国又联合诸侯打击另一强国齐国,作为楚国盟友或潜在盟友的秦国齐国两大国。

汉朝康王的由来 有关康王的历史

在短短数年内,都遭到晋师深入国境而实力大损。

但此时楚国令尹子庚仍然按兵不动。

楚康王告子庚,称自己即位五年来,久不出师,荒废了先王的伟业。

在如此严令下,令尹出师讨伐从晋的郑国,围攻郑国都城,作为支援齐国的行动。

但郑国并未屈服,而晋国在次年(公元前555年)再次讨伐齐国,齐国与晋国讲和。

可见楚国的军事行动效果不佳。

前548年,楚国令尹薳子冯去世,子木担任令尹,子木随即对楚国实施改革,整顿内政,国力有些许恢复。

而晋国也在修复自栾盈之乱带来的伤害。

前546年,晋国正卿赵文子与楚国令尹子木在宋国结盟,史称“弭兵之会”,持续了上百年的晋楚争霸基本结束,中原迎来和平。

宋康王,或称宋王偃,又称宋献王(《荀子·王霸篇》)。

战国时期宋国君主,宋剔成君之弟。

子姓,戴氏,名偃。

史载戴偃堂堂一表,“面有神光,力能屈伸铁钩”。

剔成二十七年(前329年)戴偃以武力取得宋国君主之位,宋剔成君逃至齐国。

戴偃在第十一年时,自立为王。

《史记》称“东伐齐,取五城。

南败楚,拓地三百余里,西败魏军,取二城,灭滕(山东省滕州市),有其地。

”,号称“五千乘之劲宋”。

到了前286年,宋国发生内乱,齐举兵灭宋。

宋王偃出亡,死在魏国的温邑(今河南省温县)。

王偃的形象,在秦汉以后多有抹黑,如穷兵黩武、暴虐无道,《战国策》说他“剖伛之背,锲朝涉之胫”,故后人称“桀宋”。

夺封丘舍人韩凭之妻息露,《搜神记》载韩凭自杀,息露亦死,死前求合葬而不得。

两座坟墓上,忽然各长出一棵小树,相攀相附,结成连理。

宋朝康王,即宋高宗赵构(1107年-1187年),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

曾被封为“康王”。

北宋末,代表北宋朝廷出使金营。

金兵攻陷汴京,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即位,改年号为“建炎”。

赵构即位后,在金兵追击下不断南逃,据说,赵构有一次在黄河北岸被金兵追逼,只剩下了他单身匹马,后有忠臣之子李马舍生忘死地背着他逃至河边,又驾船过河,才幸免于难。

事后,赵构为了标榜自己是真命天子,有天神相助,捏造出了“泥马渡康王”的故事。

他担心李马会揭穿真相,便将李马药哑,不久杀死了李马。

赵构政治上昏庸无能,对金国一味地屈膝妥协,为了达成与金的“绍兴和议”,不惜杀害抗金的民族英雄岳飞,与卖国贼秦桧一样臭名昭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