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不要相信他 一些文学问题请帮忙相信对高手来说不难.

火烧 2023-03-02 01:38:17 1055
一些文学问题请帮忙相信对高手来说不难. 1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文艺传统的源头(人物和作品):浪漫主义是:屈原的《离骚》。现实主义是:诗经。2奴隶社会艺术的典型代表:司母戊鼎、《诗经》、古罗马角

一些文学问题请帮忙相信对高手来说不难.  

1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文艺传统的源头(人物和作品):

浪漫主义是:屈原的《离骚》。

现实主义是:诗经。

2奴隶社会艺术的典型代表:

司母戊鼎、《诗经》、古罗马角斗场、埃及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巴比伦空中花园、奥古斯都的和平祭坛。

3汉字形体结构发展的几个阶段:

汉字形体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几个阶段。

4<诗经>中的”六义”

诗经中的三个组成部分: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诗”最初都是乐歌,只是由于古乐失传, 后人已无法了解风、雅、颂各自在音乐上的特色了。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 区的乐调。

国是地区、方域之意。

十五国风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 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

周南、召南、豳都是地名,王是指东周王畿洛阳,其余是诸侯国名,十五国风即 这些地区的地方土乐。

国风中,豳风全部是西周作品,其他除少数产生于西周外, 大部分是东周作品。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

雅分为大雅和 小雅。

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 小雅共74篇,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

大雅 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 微者。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

周颂31篇,是 西周初期的诗。

周颂不同于其他诗的体例,不是由数章构成,每篇只有一章。

鲁 颂4篇,产生于春秋中叶鲁僖公时,都是颂美鲁僖公之作,《泮水》、《閟宫》 体裁近乎雅诗,《有駜》、《駉》则近于国风。

可见颂诗演变之迹。

商颂5篇, 大约是殷商中后期的作品。

从内容上可分为两类:《那》、《烈祖》、《玄鸟》 明显是祭歌,主要是写歌舞娱神和对祖先的赞颂。

《长发》和《殷武》的祭祀意 味不浓,可能是一种祝颂诗,主要写商部族的历史传说和神话。

前三篇不分章, 后二篇分章,风格近于“雅”,可能比前三篇晚出。

三种表现手法:

赋、比、兴

《诗经》的主要表现方法,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表现方法。

最早提出这种说法的是《周礼·春官》。

后有《毛诗序》 承袭了这种说法 。

它们在提法上均将 3 种内容体例(风、雅、颂)和 3 种表现方法(赋、比、兴)混为一谈 ,统称为六诗或六义,其概念比较含混。

直至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称:“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

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

用彼三事,成此三事 ,是故同称为义,非别有篇卷也”,才将三体与三法比较准确地区别开来,这一看法沿用下来。

关于赋、比、兴的解释,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

一种解释是将赋、比、兴与政治教化,美刺讽谏紧密相联。

最早作出这种解释的是汉代的郑玄。

这种解释的积极意义是它对唐代陈子昂、白居易等所标举的美刺比兴说有着直接的启迪作用;消极影响是它导致了后来许多诗论者游离艺术形象去片面地寻求诗歌的所谓微言大义。

另一种解释则是将赋、比 、兴释为单纯的艺术思维和表现手法,最早作出这种解释的是汉代的郑众,将“比”视为修辞中的比喻手法,将“兴”视为托“草木鸟兽以见意”的手法,这种解释为后代不少学者所继承,如晋代挚虞、宋代李仲蒙、朱熹等。

他们的说法都比较准确地概括了赋、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

赋、比、兴的归纳和研究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使诗歌艺术思维和表现方法在理论上的认识日趋深刻和完美,而且推动了诗歌在创作中的日趋丰富和完美,对促进古代诗歌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5”六艺”的内容:

中国奴隶社会时期学校的六门教育教学课程。

即礼、乐、射、御、书、数。

不要相信他 一些文学问题请帮忙相信对高手来说不难.

内容包括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

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六乐即 :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大武等古乐;五射即: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五御即:鸣和鸾、逐水曲 、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六书是古代学童练习写字的材料,为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归纳出来的6种条例 , 即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九数即九九乘法表,古代学校的数学教材。

关于六艺教育的实施,是根据学生年龄大小和课程深浅,循序进行的,且有小艺和大艺之分。

书、数为小艺,系初级课程;礼、乐、射、御为大艺,系高级课程。

关于六艺,还有另一种解释,即指《 诗经 》、《 尚书 》 、《礼记》、《乐书》、《易经》、《春秋》等六经。

六艺与六经的混称,始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滑稽列传》:“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夏、商、西周的六艺基本属于军事技艺性的,而儒家六经主要是理论知识性的。

6中国最大的异步遍年通体史:

《资治通鉴》

中国古代史学著作 。

北宋司马光撰。

全书294卷 ,另有《目录》30卷,《考异》30卷。

《通鉴》记载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共1362年的历史。

司马光曾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编年史 。

初成《通志》8卷 ,起战国至秦二世,表进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视。

治平三年(1066),诏置书局于崇文院,继续编纂。

宋神宗即位,赐书名为《资治通鉴》 ,并序以奖之。

元丰七年(1084)书成。

《通鉴》由司马光总其大成,协修者有刘恕、刘攽、范祖禹3人。

刘恕博闻强记,自《 史记 》以下诸史,旁及私记杂说,无所不览,对《通鉴》的讨论编次,用力最多。

刘攽于汉史 、 范祖禹于唐史 ,都有专深的研究 。

他们分工合作,各自作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由司马光修改润色,写成定稿。

其中是非予夺,一出于光。

《通鉴》征引史料极为丰富,除十七史外,所引杂史诸书达数百种。

书中叙事,往往一事用数种材料写成。

遇年月、事迹有歧异处 ,均加考订 ,并注明斟 酌取舍的原因 ,以为《考异》。

《通鉴》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资治通鉴》书影值,尤以《隋纪》、《唐纪》、《五代纪》史料价值最高。

《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 ,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

7中国乐府诗的第一个高潮及其代表作品:

汉武帝时期,《汉书·礼乐志》云:“至武帝定郊 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

以为协律都 尉,多举等”。

李延年:《日出入》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

8汉赋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骚体赋的代表作是贾谊的《吊屈原赋》和《鵩鸟赋》。

枚乘的《七发》;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

司马相如的名篇《子虚赋》、《上林赋》代表了汉代散体大赋的最高成就。

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题材上大致可分为5类 :①以描写城市宫殿为主,如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等。

②游猎类,以描写皇帝或贵族的狩猎为主,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长杨赋》、《羽猎赋》等。

③记行类,以记叙旅途经历、见闻为主,如班彪的《北征赋》,蔡邕的《述行赋》等。

④述志类,以抒发个人怀才不遇之情为主 ,如贾谊的《吊屈原赋》,班固的《幽通赋》,张衡的《思玄赋》等。

⑤咏物类,以描写风云山水花鸟草虫为主,如马融的《长笛赋》,王褒的《洞箫赋》等。

枚乘、司马相如、王褒、扬雄在文学发展史上被奉为汉赋正宗。

9封建世纪末的历史画卷: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

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画。

《红楼梦》的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学史上是罕见的。

10清末四大暴露小说:

《官场现形记》、《儒林外史》、《老残游记》和《孽海花》。

这四部小说的作者分别是:李宝嘉、吴研人、刘鹗和曾朴。

11和为”鸳鸯蝴蝶派”:

中国现代文学流派 。

发端于20世纪初叶的上海 。

因写才子佳人成双成对有如鸳鸯蝴蝶而得名。

作家众多,无严密组织。

作品内容驳杂,有言情

、哀情 、社会 、黑幕 、娼门、家庭、武侠、神怪、军事、侦探、滑稽、历史、宫闱、民间、公案等类别。

人们又多以其所办最有影响的刊物《 礼拜六》名之,统称之为礼拜六派。

全盛时期在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之间,代表作为徐枕亚的《玉梨魂》。

延续时间甚长,直至1949年,故又称民国旧派文学。

文学界一般认为,这是一个病态的消极的文学流派。

但其中有些作家如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等,也曾写过有积极意义的作品。

12文艺复兴及其代表艺术家\代表作品:

14~16 世纪反映西欧各国正 在形成中的资 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

其主要中心,最初在意大利,16世纪扩及德意志、尼德兰、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地。

文艺复兴的概念在14~16世纪时已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使用 。

词源 自意大利文 “ Rinascita ” ,一般 多 写为法文“Renaissance”。

当时人们认为 ,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

因此,文艺复兴着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但它并非单纯的古典复兴,实际上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

文艺复兴宣扬个性解放 、尊重人 、爱人等人文主义思想 ,用资产阶级的“ 人道”反对封建阶级的“神道”,用资产阶级的纵欲主义反对封建阶级的禁欲主义。

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

意大利文艺复兴最早的两位代表人物是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神曲》)。

薄伽丘《十日谈》。

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琪罗(《大卫》、《摩西》和《垂死的奴隶》)。

拉斐尔(《花园中的圣母》 、《西斯廷圣母》)。

莫尔《乌托邦》。

培根提倡“知识就是力量”,代表作有《新工具论》、《科学的伟大复兴》。

莎士比亚则是文艺复兴文学的巨人之一,他写有37部戏剧 、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其代表作如《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奥赛罗》、《威尼斯商人》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