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军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火烧 2022-01-04 21:49:50 1043
军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军人特殊的职业性质及其生活条件与人际关系,易产生多种心理应激源,加上现代军事技术装备的高科技含量,对军人的心理适应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军人的心理素质则直接影响着部队的战斗

军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军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军人特殊的职业性质及其生活条件与人际关系,易产生多种心理应激源,加上现代军事技术装备的高科技含量,对军人的心理适应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军人的心理素质则直接影响着部队的战斗力,因此,在军队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一、军人的心理状况

1.军人的心理特征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军人具有敏锐的认知能力、丰富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并且,长期在高度集中的战斗集体中训练、生活,会逐步形成鲜明的个性心理特征,表现出军人所特有的能力、气质与性格。[1]

窦兰君等[2]运用SCL-90和康奈尔医学指数问卷(CMI)测量1500名陆军战士的一些心理参数,结果表明,士兵的SCL-90和CMI与中国青年人常模基本一致。

由于在部队长期集体生活,培养出了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军人的心理素质相对较好,适应性强,比较合群,但是较国人常模个性外倾,情绪相对不够稳定,易产生焦虑、紧张、易怒的情绪反映[3]。

2.军人心理应激及精神疾患

军队具有很大的机动性、命令性、突然性、艰巨性,甚至具有危险性,平时紧张的军训、演习等,乃至一些生活中的意外事件,都会成为各类心理疾患的应激源,使那些具有内向倾向、情绪不稳定倾向、精神质倾向等个性特征的军人出现应激症候。

景生保等[4][5]对2206名军人调查,应激反应总检出率为97.64%,应激症候平均检出率为19.96%,发现有抑郁症状的为41.56%,有严重抑郁症状者为23.84%;熊鸿燕等[6]对886名军人进行了情绪及个性人格的流行病学调查,也发现类似结果,该人群60%以上有焦虑和抑郁情绪,其中1%左右的比较严重。

张理义[7]对981名战士心理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3年追踪观察表明,入伍第6个月是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高峰期,第3年精神疾病总患病率为42.1‰,其中精神病患率为7.3‰,神经症患病率34.8‰;战士发生心理疾患与其精神疾病家族史、个性的掩饰倾向、负性精神紧张总值及个性内向倾向等密切相关,与入伍时间、城乡、文化程度等也有一定关系。

二、军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1992年,三总部联合下发的《军队健康教育方案》(试行)中,只在新兵集训期间的"基础教育"部分安排了心理卫生的内容,课时为2小时,主要讲解一般心理现象、心理知识、心理卫生与健康的关系以及调整心理状态的方法。不难想像,在短短的2小时内,对心理卫生知识只能是蜻蜓点水般地泛泛而谈。

《方案》在继续教育、专题教育及康复教育等内容安排中,则未能够列出心理健康教育,这必然导致广大部队在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容易忽视心理卫生。从而,一方面官兵心理应激甚至精神疾患增多,另一方面,卫生人员面对官兵的心理问题,往往会表现得束手无策。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