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 海兰珠皇太极 皇太极最器重的汉臣,地位在多尔衮之上,为清军入关立下汗马功劳
皇太极最器重的汉臣,地位在多尔衮之上,为清军入关立下汗马功劳
古代皇帝的庙号,是对他们生前功过的衡量和评价。通常来说,一个朝代庙号为“祖”的皇帝只有一人,即开国之君,清朝却非常特殊,共有3位帝王庙号带“祖”,清太祖努尔哈赤、清世祖顺治和清圣祖康熙,若皇太极在天有灵,一定感到非常憋屈,因为他的才能和功绩至少比儿子福临强很多。
皇太极作为努尔哈赤第八个儿子,十几岁就随兵出征,有勇有谋战功卓著,从众兄弟当中脱颖而出,在父亲死后得到群臣和贝勒们的拥戴,顺理成章继承汗位。皇太极之所以能被推举为大汗,并非运气好,就连大贝勒代善都称他“才德冠世,当速继大位”,从当时情况来看,皇太极也是大汗的不二人选。
《清史稿》中对皇太极有如此评价:“上仪表奇伟,聪睿绝伦,仁孝宽惠,廓然有大度。允文允武,内修政事,外勤讨伐,用兵如神,所向有功。”看似过于褒扬,实则名副其实,金庸在《袁崇焕评传》里也介绍过皇太极,称他是中国历代帝皇中不可多见的人物,才干和见识,不在刘邦、李世民、朱元璋之下。
皇太极刚继承汗位时,尽管明朝大不如从前,各地起义军让崇祯皇帝头疼,满清实力越来越强大,但满清依旧不是大明的对手,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皇太极非常聪明,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改变以往对汉臣和汉儒的太多,提拔有才华的汉臣。其中有一位汉臣,深得皇太极器重,他的地位甚至在多尔衮之上,为清军入关立下汗马功劳。
此人就是范文程,据说他还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直系子孙。公元1618年,范文程二十一岁,得知八旗军入城,他跟着哥哥主动拜见努尔哈赤,从大明子民摇身一变,成为后金(满清)马前卒,若先祖范仲淹知道有他这种子孙,肯定会气得吐血。
努尔哈赤活着的时候,范文程充其量只算谋士,并没有一官半职,也就是说不在编,更谈不上受到重用。皇太极时期,范文程迎来了仕途上的春天,不仅晋升为内院大学士,负责撰写皇帝敕谕,并且逐渐成为皇太极的心腹大臣。当时汉官在满清地位很低,为何范文程能有如此待遇呢?
首先,范文程个人能力强,思维缜密做事认真,如果不考虑人品的话,称得上智谋过人的牛人;其次,他对明朝局势了如指掌,还亲自劝降明朝将领,为皇太极招揽人才,比如孔有德、耿仲明等人,都是被范文程劝降的。最后,他对皇太极忠心耿耿,提出过许多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多尔衮身为亲王,又是皇太极的弟弟,但他在皇太极的心目中地位,还比不上身为汉臣的范文程。每次商议军国大事,皇太极都会询问范文程,只要是他给出的建议,皇太极几乎全部采纳,谁反对都没用。那时候满清没有科举选拔制度,范文程随口提了此事,皇太极立马效仿明朝,实施科举制度。

顺治登基后,尽管范文程的妻子被多尔衮的弟弟多铎抢走,范文程仍然效忠无比,劝说多尔衮尽快对出兵,进而入主中原。客观来说,如果不是范文程督促,清军未必有立即入关的打算。后来康熙曾说道:“文程之策,可抵百万雄兵。”史书认为,范文程为清朝立下奇功,对清朝来说,他的功绩几乎可与张良、刘伯温媲美,你觉得呢?
相关文章
- 历史上 海兰珠皇太极 孝庄文皇后简介,孝庄皇后为何嫁给姑父皇太极?
- 历史上 海兰珠皇太极 孝庄12岁就嫁给了34岁的皇太极! 孝庄皇后秘史
- 皇太极宸妃 揭秘:清太宗皇太极的一生挚爱是海兰珠吗?
- 历史上 海兰珠皇太极 孝庄为何不愿与皇太极合葬?
- 历史上皇太极和多尔衮是什么关系 皇太极简介:揭秘皇太极的儿子一共有几个?
- 历史上 海兰珠皇太极 孝庄为何不与皇太极合葬,是因曾下嫁给多尔衮吗?
- 历史上 海兰珠皇太极 孝庄死后为什么没有和皇太极合葬 秘密都在孝庄的遗嘱上
- 历史上 海兰珠皇太极 孝庄去世后,为何不愿意跟皇太极合葬?答案藏在她的遗嘱里
- 皇太极其实爱孝庄 多尔衮和皇太极的关系怎么样,多尔衮与皇太极是什么关系?
- 多尔衮和孝庄是怎么回事 孝庄和顺治的关系好吗?孝庄没和皇太极合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