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的区别及治疗 风热嗽简介
风热嗽简介
目录
1拼音2英文参考3注解4参考资料附:1治疗风热嗽的穴位2治疗风热嗽的方剂3治疗风热嗽的中成药4古籍中的风热嗽1拼音
fēng rè sòu
2英文参考
anemopyretic cough[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注解
风热嗽为病证名[1]。见《类证治裁·咳嗽》。指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所致的咳嗽[1]。症见咳嗽痰稠,身热,汗出恶风,口干咽痛,鼻流黄涕,苔薄,脉浮数等[1]。治宜疏风清热,宣通肺气[1]。用桑菊饮、银翘散等方[1]。本证类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疾患[1]。

参见咳嗽:咳嗽为病名[2]。出《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宋以前,咳、嗽同义[2]。《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多因外邪犯肺,或脏腑内伤,累及于肺所致[2]。《医学三字经·咳嗽》:“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子肺也。”外感者,以祛邪宣肺为主;内伤者,以调理脏腑、气血为主[2]。咳嗽从病邪分,有伤风咳嗽、风寒咳嗽、伤燥咳嗽、燥热咳嗽、痰饮咳嗽、风热嗽、热嗽、时行嗽、寒嗽、湿咳、暑咳、火咳、食咳等;从脏腑、气血分,有肺虚咳嗽、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大肠咳、小肠咳、胃咳、膀胱咳、三焦咳、胆咳、劳嗽、气嗽、瘀血嗽等;从咳嗽的时间与特点分,有久咳、五更嗽、夜嗽、干咳嗽、呷嗽、哑嗽、顿嗽等[2]。
4参考资料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40.治疗风热嗽的穴位
聚泉或点刺出血。灸法:可灸。治哮喘咳嗽,可用隔姜灸。热嗽,于艾炷中加雄黄末少许。冷嗽,则加款冬花末,灸毕...
更多治疗风热嗽的穴位治疗风热嗽的方剂
珠珀丸枳壳,微炒,1两,生黄芩2两)。主治:惊风痰涎,热嗽不出声,上下不能升降。用法用量:薄荷、灯心汤送下...
定肺止嗽饮4分。功能主治:孕妇咳嗽,属风属寒者。用法用量:热嗽,加黄芩8分;虚嗽,加紫菀1钱,冬花6分;发喘,...
芦筒温茶常呷12口,每1分作34夜吸。但嗽稍止,便住吸。注意:衄血及热嗽俱不宜用。摘录:《杏苑》卷五...
芎附汤。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8分,去滓,热嗽冷吐之。制备方法:上为粗末。《圣济总录》卷一五○...
金玉散调白汤;冷嗽,加葱白汤;暮嗽涕唾稠粘,加生姜汤;热嗽目胀闷,蜜水调下;气嗽胸腹胀满,加青皮汤;伤风流...
更多治疗风热嗽的方剂治疗风热嗽的中成药
石膏散药研末。功能主治:《宣明论方》卷九方之石膏散主治热嗽喘甚。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新汲水下或生姜汁蜜调下...
更多治疗风热嗽的中成药古籍中的风热嗽
《景岳全书》:[卷之十九明集·杂证谟咳嗽]论外备用方百六消痰火)玉粉丸(和百七痰嗽)桑皮散(散八四风热嗽)参苏饮(散三四风寒)十神汤(散四十外感)旋复...
《明医指掌》:[卷三]咳嗽证八、桔梗,或金沸草散。久嗽,风入肺,烟筒吸之。伤风热嗽者,消风百解散。寒热往来而嗽者,小柴胡汤。参苏饮...
《汤液本草》:[卷之五果部]杏仁皮尖用。《心》云∶散结润燥,散肺之风及热,是以风热嗽者用之。《本草》云∶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
《奇效良方》:[卷之三十咳嗽门(附论)]咳嗽通治方治伤风,上壅热嗽。方见伤寒门。《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饮膳正要》:[卷第三果品]梨味甘,寒,无毒。主热嗽,止渴,疏风,利小便,多食寒中。《饮膳正要》元忽思慧公元13141320年...
更多古籍中的风热嗽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保证100%正确,涉及到药方及用法用量的问题,不保证正确,仅供参考。由此造成的问题,本站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