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都说相思好相思令人老原文 旧相思、偏供闲昼。原文_翻译及赏析
旧相思、偏供闲昼。原文_翻译及赏析 旧相思、偏供闲昼。——宋代·吴文英《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旧相思、偏供闲昼。 春语莺迷翠柳。烟隔断、晴波远岫。寒压重帘幔拕绣。袖炉香,倩东风,与吹透。 花讯催时候。
旧相思、偏供闲昼。原文_翻译及赏析
旧相思、偏供闲昼。——宋代·吴文英《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旧相思、偏供闲昼。 春语莺迷翠柳。烟隔断、晴波远岫。寒压重帘幔拕绣。袖炉香,倩东风,与吹透。花讯催时候。旧相思、偏供闲昼。春澹情浓半中酒。玉痕销,似梅花,更清瘦。 春天 ,写景相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风殆荡,莺语啁啾,翠柳如烟,水波潋灩,远山如黛。室内帘幔重重,挡住了窗外的春光,仍透著寒意,令人感到压抑。袖中虽然笼著燃著香料的手炉,还是希望春风能将手炉吹得旺些。
春花催发,引起了旧日的相思情。如今孤身一人,闲极无聊得难挨这早春的清昼。唯有以酒销愁,来冲淡那春的引诱,情的煎熬。将醉未醉,闺中人玉损香销,有如梅花,甚或更加清瘦。
鉴赏
发端“春语莺迷翠柳。“烟隔断、晴波远岫”二句,以丽语勾出春暖花开的美景。“春语”句为近景,著“烟隔断”三字,点明下面所写“晴波远岫”是远景,开头所绘之春景,有柳之翠,莺之黄,山之青,水之绿,色彩鲜明清丽;有峰峦之静谧,水波之动荡,翠柳之摇曳,黄莺之歌唱,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动静交织、远近交融的立体画面。这画面充满蓬勃的生机,为下文起著反衬的作用。
“袖炉香”三句,写闺中人在薰香的室内,敬请春风的吹拂,“吹透”二字,刻画出闺中人要驱走重帘叠幔所造成的寒气与重压之情何等强烈。这里没有春天来临的欢愉与轻松,由此将“闺怨”正面作了暗示。
过片紧承“倩东风”,“花讯催时候”写闺中人盼望春天的迅速到来。“旧相思、偏供闲昼”一句,以直抒胸臆手法写出“闺怨”之情。“旧相思”与上片的“寒压”相呼应,可见“寒压”之感绝非客观的重帘叠幔所致,而是有内在的原因。因此,就更感到永昼漫漫,百无聊赖了。“春澹情浓半中酒”一句,继写闺中人的所为所感。正因“春澹情浓”这种感情的反差,造成的内心矛盾,也只好以酒消愁了。然而酩酊之后更引起身体不适。最后道“玉痕消,似梅花,更清瘦”,以闺中人玉损香销,如清瘦的梅花作结,从而将“闺怨”之情一笔托出。
创作背景
词人吴文英一生未第,游幕终身。据夏承焘《吴梦窗系年》:“梦窗在苏州曾纳一妾,后遭遣去。在杭州亦纳一妾,后则亡殁。集中怀人诸作,其时夏秋,其地苏州者,殆皆忆苏州遣妾。”有认为这首词即是创作于该时期的一首怀念虞姬妾的作品。也有人以为这是吴文英的一首普通闺怨词。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吴文英

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 对菱花、与说相思,看谁瘦损。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天街曾醉美人畔,凉枝移插乌巾。 算遗踪、犹有枕囊留,相思物。 但怪得、当年梦缘能短。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
很赞哦! (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