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南、北极的气候是怎样的

火烧 2016-11-26 09:55:14 1061
在那没有树木花草,没有人类定居,终年都是冰雪统治的地球南北两极,气候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人们常常用“夜以继日”来形容一个人勤奋好学或者勤奋工作。可是,在两极地区,如果有人在那里工作的话,他们却是“日以继日”或者“夜以继夜”地在工作! 原来,在地球上越向两极

在那没有树木花草,没有人类定居,终年都是冰雪统治的地球南北两极,气候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人们常常用“夜以继日”来形容一个人勤奋好学或者勤奋工作。可是,在两极地区,如果有人在那里工作的话,他们却是“日以继日”或者“夜以继夜”地在工作!

原来,在地球上越向两极,冬季的黑夜和夏季的白天越来越长,一直到南北纬66度半的极圈纬度上,每到夏至(北半球通常是6月21日)这天,白天最长,全天24小时都有太阳,称为极昼;可是到了冬至(北半球通常是12月22日)这天,白天最短,短到太阳全天都不上山,称为极夜。再往两极去,夏季极昼和冬季极夜的时间更长。例如到了纬度70度上,极昼和极夜分别可以连续2个月左右,到了80度纬圈上,极昼和极夜更长到4个半月上下,到了两极,干脆是半年白昼,半年黑夜。换句话说,在那里的一“天”一“夜”正好就是一年!

在极昼这半年里,太阳也不象我们这里每天东升西落,而是在天边绕你转圈儿,转一圈就是一天,所以这里虽然没有黑夜,也同样可以知道时间,因为太阳象无形的钟表时针一样,它的每一个方位就相应一定的时间。到了极夜,这是在世界上最漫长的长夜里,却也并不是一团漆黑,天上星月争辉,还有那高纬度才能见到的极光,不时给那皑皑雪原的夜空挂上了彩色缤纷的巨幅屏幕。

南极的严寒,世界第一。例如在海拔3488米的苏联在南极的东方气象站,这里盛夏1月平均气温是-32.6℃,比我国最北的黑龙江省漠河隆冬还要冷。自1957年建站以来的最高气温也从没上升到-20℃过。东方站最冷在8月,月平均气温低到-68.3℃。极端最低气温是-88.3℃。

北极虽也很冷,但不象南极那样严寒。北极中心地区盛夏7月平均气温虽还在0℃以下,但已十分接近0℃,大约在-1℃左右,而最冷的2月份中,在最冷的地区北美东部和格陵兰西部以北的海区,也只有-36℃左右。这主要是因为北极是个洋,海拔低,四周的大陆和山脉都比它高,所以,地形上叫做“北极盆”(地〉,而南极却是一个耸立在海洋之上的大高原,其中55%的面积高于2000米,主峰高达5140米。此外,北极冬季多云,对地面也起了保暖的作用。

大家也许都听说过南极风很大吧?因为书刊上也常有:带雪的暴风把“铁索磨亮”,使木板被风蚀若干厚度等等记载。这也是事实。例如南极圏纬度上有个法国南极站,年平均风速达到每秒10米以上,全年7级以上大风多达301天,最大风速是每秒90米。可是南极也并不是处处大风,特别是内陆广大地区风普遍很小,例如苏联东方站每年8级以上大风平均只有4天,最多的1968年也才13天。而我国北京、上海等地每年刮8级以上大风也有20.4〜20.9天之多,最多年份是35〜48天。北极地区风更小,据4、6、7、8、9、10、11号北极飘浮站7113次观测记录,北极中部地区多数风速都在每秒3〜5米之间,只有1次超过20米。


世界上最大的冰雪之库的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竟和沙漠干旱地区一样地少,这也是令人惊异的。南北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都少于200毫米,中心地区更少:北极多在100〜150毫米之间,南极更在50毫米以下。例如,南极点年降水量只有10毫米,东方站27毫米,髙原站42毫米。和我国吐鲁番、塔里木和柴达木盆地等干旱沙漠地区相仿。不过,因为南极气温极低,几乎没有蒸发,据多数科学工作者计算结果,认为南极高原的冰雪总量近期还在缓慢地増长哩!

南极的降雨量虽然不多,但是它那里却有“无云降水”。在无风的极夜中,如果向天空打开手电筒,就常常会看到大气中有无数的极细微的冰晶在缓慢沉降(北极有时也有这种现象),时间久了,终于在地面积成象白霜似的一层。例如,内陆的高原站,1967〜1968两年中,虽有连续5个月没有降水的记载,可是每月都有23〜29天大气中有冰晶沉浮,根据该站49个测点的记录,平均月“降水量”达1.2毫米(化为水深)。由于南极内陆中心地区年雨量极少,因此无云降水的降水量竟占了年降水量中相当大的比重!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