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皇帝在位时间表 清朝皇帝在位时间列表,清朝历代皇帝在位时间表
清朝皇帝在位时间列表,清朝历代皇帝在位时间表
清朝历代皇帝在位时间表
庙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年号 皇陵
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616年~1626年 天命 福陵 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1627年~1643年 天聪/ 崇德 昭陵 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1644年~1661年 顺治 孝陵 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1662年~1722年 康熙 景陵 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1723年~1735年 雍正 泰陵 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1736年~1795年 乾隆 裕陵 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1796年~1820年 嘉庆 昌陵 宣宗:爱新觉罗旻宁 1821年~1850年 道光 慕陵 文宗:爱新觉罗奕詝 1851年~1861年 咸丰 定陵 穆宗:爱新觉罗载淳 1862年~1874年 祺祥/ 同治 惠陵 德宗:爱新觉罗载湉 1875年~1908年 光绪 崇陵 (无庙号)爱新觉罗溥仪 1909年~1911年 宣统 华龙陵园清朝皇帝的排列顺序及在位时间和长度
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 (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11.光绪: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
清朝各位皇帝及在位时间
一、皇太极(在位时间:1626年-1643年)
1、称帝改元
天聪十年(明崇祯九年,1636年),萨哈廉让诸贝勒检讨过去,表示今后忠诚效力,皇太极答应可以考虑了。
然后皇太极又以“早正尊号”征询汉官儒臣的意见,鲍承先、宁完我、范文程、罗绣锦等都表示赞成。萨哈廉又召集诸贝勒各书誓词,向皇太极效忠。
“外藩”诸贝勒闻讯也请求上尊号,皇太极同意了。上尊号的准备活动至天聪十年三月末大体就绪。
于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1636年)五月(1636年5月后改元崇德)称帝,定国号“大清”,改元崇德,改族名女真为满洲。
2、松锦大战
松锦之战是由皇太极发动,明清双方投入十几万大军参战,从公元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清军围困锦州城起,到公元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松山城被清军攻陷,明军主帅洪承畴被俘止,战争共经历了两年。
以明军惨败告终,明朝倾尽国力打造的九边精锐损失殆尽,只剩三万残军跟随吴三桂退守宁远,之后明朝在关外的城池悉数陷落,仅剩孤城宁远。此役是明清双方最后的关键战役,以后明朝再也没有能力组织起对清军的有效反击。
二、顺治(在位时间:1643年-1661年)
1、定鼎中原
顺治元年(1644年)明山海关守将吴三桂遣使向多尔衮乞师讨伐李自成。 四月二十一日,答应援吴的清军便在一片石击溃了李自成派去切断吴三桂后路的唐通部农民军。
四月二十三日,李自成与吴三桂军激战于山海关前,一时难分伯仲,双方鏖战至中午,吴军逐渐实力耗尽,为农民军包围。接着清军猝然袭击,农民军失利,李自成败退京师。清军正式入关。
五月二日,清军进占京师。多尔衮奏请六岁的福临迁都京师。六月,福临令洪承畴仍然担任兵部尚书同内院官一起处理政务。
九月,自盛京迁都北京,十月初一,在多尔衮率领的诸王以及满、汉大臣的劝进下,福临即皇帝位于北京故宫武英殿。
宣布“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此举标志着清王朝由地方政权开始转化为统治全中国的中央王朝。
三、康熙(在位时间:1661年-1722年)
1、撤三番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以平南王尚可喜请求归老辽东,但请求留其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为引线,引发了是否撤藩的激烈争论,七月决定下令“撤藩”。
同年十一月,吴三桂在云南提出反清复明,杀云南巡抚朱国治。 并于次年派将率军进攻湖南,攻陷常德、长沙、岳州、澧州、衡州等地。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国号周,大封诸将。未几即忧愤成疾,于八月病死。
吴三桂死后,其部将迎立其孙吴世璠继位,退居云贵。此后,清军先后收复湖南、广西和四川。康熙二十一年(1681年)冬,清军攻破昆明,吴世璠自杀,三藩平定。
2、收台湾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出兵攻台,在澎湖大败刘国轩所率领的郑氏海军,随后明郑纳土归降。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一府(台湾府)三县,即台湾县(今台南)、凤山县(今高雄)、诸罗县(今嘉义),隶福建省,并在台湾设巡道一员,总兵官一员,副将二员,兵八千。
在澎湖设副将一员,兵二千。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台湾的管辖,促进了台湾经济文化的发展。
四、雍正(在位时间:1722年-1735年)
1、推行新政
雍正元年(1723年),接受山西巡抚诺岷的建议,施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的措施,以此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并限制地方横征暴敛。
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帝又针对康熙末年各地亏空钱粮严重,决定严格清查,对贪官污吏即行抄家追赃,对民间拖欠,命在短期内分年带征。清理的政策,地方凡有亏空,限三年之内如数补足,如限满不完,从重治罪 。

2、平定青海
雍正帝继续执行清朝的扩张政策。康熙帝三征噶尔丹,噶尔丹之侄策妄阿拉布坦于雍正元年(1723年)支持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纠集二十万人进攻西宁反清,雍正命年羹尧、岳钟琪率兵讨伐,大胜,青海完全归入清朝版图。
五、乾隆(在位时间:1736年-1796年)
1、清缅战争
这场战争以1762年冬缅甸入侵中国云南普洱地区,清军自卫反击为开端,以1769年11月16日双方签订停战合约收场。
历时7年,清朝虽然取得了缅甸名义上的臣服,但是并未能获得战争的真正胜利。清朝缅甸双方都损失惨重,在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中,对缅战争也是其中唯一存在较多争议的一件。
乾隆帝晚年时曾说过,“五十多年八桩战事,就征缅这桩不算成功”。
2、苏四十三、田五起义
乾隆二十六年(1761)以来,撒拉族内部伊斯兰教新、老教派之间斗争日趋激烈,清政府实行“赦剿一,以分其力”的政策,偏袒老教,镇压新教,使矛盾激化。
四十六年新教群众在苏四十三、韩二个领导下,攻占了老教不少村庄,“教派之争”愈演愈烈,清派兵前往弹压,扬言“为老教作主”,“尽洗新教”,迫使苏四十三等举行反清起义。
三月,起义军攻占河州(今临夏),回、东乡等族人民也纷纷参加。起义军进抵兰州西关,攻城不下,退守华林山,7月被清军攻破,苏四十三等全部牺牲。
六、嘉庆(在位时间:1796年-1820年)
1、天理教起义
天理教之乱是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至十二月,林清、李文成领导豫东、京畿天理教的武装暴动。
天理教武装暴动虽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暴动,但因以“杀害官兵,以应劫数”及“若要吃白面,除非林清坐了殿”等口号来作动员,群众基础不广泛,不牢固,缺乏斗争准备,带有相当大的盲目性。加以交战双方力量过于悬殊,失败在所难免。
2、蔡牵起义
蔡牵起义是指清嘉庆三年至十年(1798-1805年),福建同安人蔡牵起义,以浙闽沿海为根据地,屡败清军,他一度在三盘岛驻扎,多次在洞头洋与官兵激战。
三盘岛上的铜钱岙,据说是因起义军存钱粮之处而得名。咸丰六年(1856年),福建林振、林川领导的起义军,于6月中旬连续三次攻打洞头岛东沙团练,鏖战多日,后因官兵协力围剿而退。
七、道光(在位时间:1820年-1850年)
1、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此次战争时政签订的。虎门销烟间接导致了不平等条约给华夏人民带来的伤害(割地赔款)。
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是国际禁毒日。
2、鸦片战争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
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t)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鸦片战争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八、咸丰(在位时间:1850年—1861年)
1、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
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
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
2、太平天国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
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1864年,随着太平天囯首都天京的(南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
九、同治(在位时间:1861年-1875年)
1、天津教案是1870年(同治九年)在天津所发生的一场震惊中外的教案。天津民众为反对天主教会在保教国(法国)武力的庇护下肆行宣教,而攻击天主教教会机构而造成数十人被谋杀。
此后教会动用武力,外国军舰来到天津,七国公使向总理衙门抗议,而清政府事后的对外妥协处理方式也引起很大争议。
十、光绪(在位时间:1875年—1908年)
1、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2、中日甲午战争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
十一、溥仪(在位时间:1909年-1912年)
1、武昌起义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
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
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清政府灭亡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于南京宣布立国,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2月12日,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将权力交给袁世凯政府,清朝灭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君主
百度百科——清朝历史
清朝历代皇帝在位时间表?
庙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年号 皇陵
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616年~1626年 天命 福陵 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1627年~1643年 天聪/ 崇德 昭陵 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1644年~1661年 顺治 孝陵 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1662年~1722年 康熙 景陵 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1723年~1735年 雍正 泰陵 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1736年~1795年 乾隆 裕陵 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1796年~1820年 嘉庆 昌陵 宣宗:爱新觉罗旻宁 1821年~1850年 道光 慕陵 文宗:爱新觉罗奕詝 1851年~1861年 咸丰 定陵 穆宗:爱新觉罗载淳 1862年~1874年 祺祥/ 同治 惠陵 德宗:爱新觉罗载湉 1875年~1908年 光绪 崇陵 (无庙号)爱新觉罗溥仪 1909年~1911年 宣统 华龙陵园清朝有几位皇帝及在位时间多久
清朝共有12位皇帝,在位时间如下:
1、努尔哈赤(天命):1616年~1626年(在位10年)
2、皇太极(天聪):1626年~1643年(在位10年)
3、福临(顺治):1644年~1661年(在位18年)
4、玄烨(康熙):1661年~1722年(在位61年,在位最长)
5、胤禛(雍正):1722年~1735年(在位13年)
6、弘历(乾隆):1736年~1796年(在位60年,实际执政63年)
7、永琰,后改顒琰(嘉庆):1796年~1820年(在位25年)
8、绵宁,后改旻宁(道光):1820年~1850年(在位30年)
9、奕詝(咸丰):1850年~1861年(在位11年)
10、载淳(同治):1861年~1875年(在位13年)
11、载湉(光绪):1875年~1908年(在位34年)
12、溥仪(宣统):1909年~1912年,1917年(复辟)(在位3年)
清朝君主是指清代的皇帝,清代从1616年至1912年共有12位君主,这里包括后金大汗、清朝皇帝和追尊未实际统治的君主。
扩展资料
清成宗义皇帝多尔衮为清太祖第十四子,和硕睿亲王,死后顺治帝追尊其为皇帝,旋因罪追夺其本人及其妻子敬孝义皇后、生母孝烈武皇后的尊号,开除宗籍,开棺戮尸,捣毁陵墓。后,乾隆皇帝为其平反,追复为睿忠亲王,恢复宗籍,修缮陵墓,封其后人为王,世袭罔替。
清高宗乾隆帝于乾隆六十年腊月让位于太子颙琰,自称太上皇,次年改元嘉庆。但太上皇掌握实权直至嘉庆四年驾崩,期间皇宫和宗室内部仍使用“乾隆”年号,称“乾隆六十一年”至“六十四年”,而外朝和民间使用“嘉庆元年”至“四年”。
咸丰十一年,清文宗驾崩,太子载淳即位,顾命八大臣拟定次年年号为“祺祥”。未几,慈安太后、慈禧太后、恭亲王奕䜣等发动“祺祥政变”(或“辛酉政变”),罢黜顾命八大臣,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改元“同治”,“祺祥”年号从未使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君主
请问清朝的几位皇帝在在位时间
1、努尔哈赤(清太祖),年号天命,在位时间始于1616年,结束于1626年,在位时间11年。
2、皇太极(清太宗),年号天聪、崇德,在位时间始于1626年~1643年,在位时间17年。
3、福临(清世祖),年号顺治,在位时间始于1643年,结束于1661年,在位时间18年。
4、玄烨(清圣祖),年号康熙,在位时间始于1661年,结束于1722年,在位时间61年。
5、胤禛(清世宗),年号雍正,在位时间始于1722年,结束于1735年,在位时间13年。
6、弘历(清高宗),年号乾隆,在位时间始于1735年,结束于1795年,在位时间60年。
7、颙琰(清仁宗),年号嘉庆,在位时间始于1796年,结束于1820年,在位时间25年。
8、旻宁(清宣宗),年号道光,在位时间始于1820年,结束于1850年,在位时间30年。
9、奕詝(清文宗),年号咸丰,在位时间始于1850年,结束于1861年,在位时间11年。
10、载淳(清穆宗),年号同治,在位时间始于1861年,结束于1875年,在位时间14年。
11、载湉(清德宗),年号光绪,在位时间始于1875年,结束于1908年,在位时间34年。
12、溥仪(清废帝),年号宣统,在位时间始于1908年,结束于1912年,在位时间3年。
扩展资料: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大顺攻占明朝国都北京,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军事上在随后的二十余年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郑氏台湾,逐步掌控全国。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清朝统治者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并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最终确定了中国近代的版图,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但是封建专制也推向了最高峰。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思想禁锢、科技停滞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
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开启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朝后期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北洋军阀袁世凯逼清末帝溥仪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清帝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
清朝灭亡后复辟势力一直存在,例如张勋复辟和伪满洲国,二战末期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伪满洲国彻底灭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
清朝所有皇帝在位时间各有多长
1、清太祖、努尔哈赤、1616年~1626年(在位10年)
2、清太宗、皇太极、1626年—1643年(在位17年)
3、清世祖、福临、1644年~1661年(在位18年)
4、清圣祖、玄烨、1661年~1722年(在位61年)
5、清世宗、胤禛、1722年~1735年(在位13年)
6、清高宗、弘历、1736年~1796年(在位60年)
7、清仁宗、颙琰、1796年~1820年(在位25年)
8、清宣宗、旻宁、1820年~1850年(在位30年)
9、清文宗、奕詝、1850年~1861年(在位11年)
10、清穆宗、载淳、1861年~1875年(在位13年)
11、清德宗、载湉、1875年~1908年(在位34年)
12、溥仪、1909年~1912年(在位3年)
扩展资料:
清朝君主是指清代的皇帝,一般也包括后金政权的大汗,清代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共有12位君主,如果从皇太极建立清朝开始则有11位君主。清朝入关以后共有十个皇帝。清朝十二个皇帝分别是:努尔哈赤(后金天命汗);
皇太极(后金天聪汗,改元为清后年号崇德)福临(顺治);玄烨(康熙);胤禛(雍正);弘历(乾隆);永琰,后改顒琰(嘉庆); 绵宁,后改旻宁(道光);奕詝(咸丰);载淳(同治);载湉(光绪);溥仪(宣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君主
清朝皇帝列表(包括谥号,在位年份)
庙号 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年号 皇陵
太祖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追尊) 爱新觉罗努尔赤 1616年— 1626年 天命 福陵 太宗 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爱新觉罗皇太极 1627年— 1643年 天聪 崇德 昭陵 世祖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爱新觉罗福临 1644年— 1661年 顺治 孝陵 圣祖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爱新觉罗玄烨 1662年— 1722年 康熙 景陵 世宗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爱新觉罗胤禛 1723年— 1735年 雍正 泰陵 高宗 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爱新觉罗弘历 1736年— 1795年 乾隆 裕陵 仁宗 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爱新觉罗颙琰 1796年— 1820年 嘉庆 昌陵 宣宗 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爱新觉罗旻宁 1821年— 1850年 道光 慕陵 文宗 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爱新觉罗奕詝 1851年— 1861年 咸丰 定陵 穆宗 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 爱新觉罗载淳 1862年— 1874年 同治 惠陵 德宗 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爱新觉罗载湉 1875年— 1908年 光绪 崇陵 无庙号谥号 爱新觉罗溥仪 1908年—1912年 宣统 清西陵 华龙陵园 清朝(423)时间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