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之后是哪个朝代 历史材料二魏晋以来_中书---
历史材料二魏晋以来_中书---
1.“至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汉时设立,级别较低)始真为宰相,
B

试题分析:秦汉(西汉)时期,太尉、丞相(或相国)、御史大夫合称为“三公”,皆为宰相之职,由他们分管全国最高的军、政、司法监察大权。汉武帝为了集中君权,始用儒生为相,以便于控制。同时,设立大司马大将军之职以取代太尉之职,起用身边随从者侍中和文书档案保管者尚书,组成“内朝官”,归自己亲领;而变丞相、御史大夫领导的正规职官为“外朝官”,开始以内朝控制外朝,皇权得以增强。此后封建王朝总体上来看也呈现出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因此结合材料可知是B.A不对,这种变化是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非提高行政效率;C不对,根据材料“中书、尚书之官(汉时设立,级别较低)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可知三公的权力受到抑制而非提高,D “防止腐败”在材料中也无从体现。
点评:本题的要领在于把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总体趋势是相权削弱直至消亡,皇权不断加强;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2.【考诸历史,政府机构的演变是复杂的、漫长的历史过程
(1)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从“(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东晋则侍中始优.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可知汉、魏晋、唐三个时期中枢机构.中国古代皇帝是通过分化相权来达到专制的;(2)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从本国历史传统,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转变(时代变迁),外部的影响.可知影响中央机构演变的主要因素.故答案为:(1)演变:汉武帝设内朝以夺相权,魏晋时期出现了三省,隋唐时期三省正式成为宰相.方式:(另设机构)转移相权;分割相权(相互牵制).(2)因素:本国历史传统: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转变(时代变迁);外部的影响.。
3.历史问题:元朝行中书省、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魏晋南北朝:有三省六部制的雏形,但不是三省六部制
唐朝: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六部:归尚书省,分别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被分散,皇权加强)
宋朝:中央—二府三司制 地方:行省制
中书门下—最高权力机关(最高长官行使宰相权利,分割宰相权利,皇权加强。三省 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
元朝:中央:一省制,只设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六部归中书省)
相权重大(中国古代罕见的没有积极压制相权的朝代)
地方:行省制
(这些都是我自己的笔记,都是自己总结的,希望对你有帮助。我的历史成绩还算不错,还是能参考参考的)
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
(1) 三公九卿制(1分)郡县制(1分); 三省六部制(2分);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2分)
(2) 专制皇权高度发展(2分)
(3)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皇权日益集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三点中答出一点即得2分)
试题分析:(1)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秦朝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地方设立郡县制;材料二反映了唐朝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
(2)提取材料信息“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受到制约而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点评:复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重点问题: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历史影响;归纳北宋初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比较明清时期的中国和当时西方政治状况,分析不同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比较不同时期中央制度、地方制度的异同,归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趋势;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