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古代君王不虚心纳谏的事例 中国历史上有那些"纳谏"的事例,成功的和不成功的

火烧 2022-02-11 18:52:24 1115
中国历史上有那些"纳谏"的事例,成功的和不成功的 中国历史上有那些"纳谏"的事例,成功的和不成功的1唐太宗李世民和贤相魏徵2邹忌讽齐王3纳谏触龙说赵太后4司马迁因替李陵辩解而受宫刑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复国

中国历史上有那些"纳谏"的事例,成功的和不成功的  

中国历史上有那些"纳谏"的事例,成功的和不成功的

1唐太宗李世民和贤相魏徵2邹忌讽齐王3纳谏触龙说赵太后4司马迁因替李陵辩解而受宫刑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复国成功的案例

1.最早的一次是夏朝的少康复国。
少康是中国夏朝的第六代天子,其父相被敌对的寒浞派人杀死。少康是遗腹子,凭借个人魅力,得到有仍氏、有虞氏的帮助,广施德政而得到夏后氏遗民的拥护。经过周密的策划,少康通过用间、行刺等手段,以弱胜强,最终战胜寒浞父子,复兴夏朝。


2:勾践复兴越国:
越王勾践(约公元前520~前465)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姓姒,氏越,名勾践,又名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前496年即位,曾败于吴,被迫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臣事吴王,后被放归返国,卧薪尝胆,重用范蠡、文种,使越之国力渐渐恢复起来,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连战不利,不得已而与越议和。前473年迫使夫差自尽,灭吴称霸,是春秋最后一位霸主。


3.光武中兴:
刘秀推翻王莽,完成了统一大业,恢复了汉室的统治,史称东汉。

中国历史上有勇气就成功的事情

在足够高的地方跳楼。建议你不要相信有勇气就成功的事情,成功肯定还有别的原因

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皇帝是谁,都有那些功绩

秦始皇-嬴政的功绩最大无人敢与他媲美,众所周知;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斗量衡、修筑万里长城这都是任何一代帝王都做不到的!至于他的过失嘛,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比如焚书坑儒这也有历史的原因,逼得他不能不这样做嘛。
希望采纳

中国历史上没有没复国成功的案例?

南宋时期,蒙古兴起,消灭了很多国家,最后,蒙古开始进攻中国。
中国进行了50多年的英勇抵抗,但最终还是被蒙古消灭了,中国首次彻底亡国。
但中国人不甘心当亡国奴,不断的奋起反抗,民族起义前仆后继。
最终的民族大起义打垮了蒙古统治。起义军的一支,在朱元璋的领导下,于洪武元年光复北京,把盘踞在中国100多年的蒙古人赶回了老家。
中国是蒙古吞并的所有国家中,第一个独立的,为其他被占领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之后,其他国家逐渐独立,俄罗斯也在100年后摆脱蒙古的野蛮统治,成为独立国家。

中国历史上有过成功的变法,改良,变革吗

有,商鞅变法就成功了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卫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间谍是谁

貂蝉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之一,“闭月”就是讲她。貂蝉也是女间谍的鼻祖之一,她亲身实践了美人计和连环计。

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成功的变法/改革吗?

成功的变法改革:春秋时期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北魏孝文帝改革,北周武帝改革。后周世宗改革。
失败的:唐朝王叔文改革,明朝张居正改革,北宋庆历新政,清朝戊戍变法

古代君王不虚心纳谏的事例 中国历史上有那些

中国历史上有哪几次成功的宫廷政变?

例如清圣祖即位之初的对付鳌拜,仁宗即位之初的对付和珅,这两人都属于贵族集团,如不剪除,新君的权力便得不到保障,实际上也是宫廷政变,只是由皇帝这方面来发动。中国的宫廷政变,说来源远流长,西周初年的管蔡之叛,就是一场未遂的宫廷政变,嵇康即曾为管蔡鸣不平,说二人是怀忠抱诚。为杜甫称为“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是在宫廷政变、杀兄灭弟之后攫取帝位,今人李宗吾的《厚黑学》即以唐太宗为代表。宋初的烛影摇红故事,至今仍为宫闱间一大疑案。少数民族如辽、金、元的宫廷政变,也是史不绝书,那位以荒淫出名的海陵王完颜亮,也是得天下于宫廷政变。到了明代,惠帝即位才四年,他的叔父燕王朱棣即发动宫廷政变,还说他要效法周公辅成王。
中国宫廷政变所以特别频繁,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帝王后宫之多内宠,由多妻而多子,由多子而造成储位之争,明知这是要用生命作代价,但因天无二日,大家就愿做扑灯之蛾,康熙朝因争储位而投入哄斗的漩涡就有九个。还有一点,由于多妻,使妇女(后妃)也进入政变的行列,本书前部分写的孝庄太后,后部分写的孝钦太后,两人在清代历史上起的作用虽不相同,却都是聪明而富于才能、善用权谋,以孤儿寡妇之身,在宫廷政变中十分活跃的妇女。
清人发迹于游牧,君主虽也多妻,尚无预立太子以及立嫡立贤之制,入关后,因受汉化影响,到了第二代康熙朝,为了储位之争,纠纷延续父子两朝,骨肉相残,大狱频兴,牵连受祸的为数极多,自圣祖晚年至世宗初期,为宫廷政变一个高潮。但圣祖晚年,政局逐渐倾斜,大臣的朋党因储位之争而不断起伏,世宗即位后,以铁腕而大事整顿,言出令随,雷厉风行,清除了许多积弊,开乾隆朝巨集迈之局,而大清帝国的绝对专制,也至雍正朝而完固。他的儿子高宗,能在和平环境中顺利取得帝位,则又与乃父的惩前毖后,祕密建储的预谋大有关系。
第二个高潮则是文宗在热河逝世后,由垂帘听政而使孝钦初露锋芒,促成辛酉政变,三十余年后又有戊戌政变,六十余岁的文宗遗孀那拉氏,却成为政变舞台上唱大轴的主角。但自戊戌以后,大清帝国的命运日益暗淡,列强势力已经威胁到卧榻之侧,皇权已经残缺,那拉氏要想废德宗而另立大阿哥,也深恐洋人要干预而未果,这以后谁都没有发动宫廷政变的力量了。
宫廷政变的核心是权力之争,环绕这一核心,诸如结党营私钩心斗角、看风驶舵、投井下石、翻覆无常、泄愤报怨(如济尔哈朗与多尔衮,孝钦与肃顺等)一系列现象,就像万花筒那样摇滚于政变的风头浪口中,也是很自然的规律,于是大家都成为失控的野马,什么残忍卑鄙的手段都用得出,对于心理学家,倒是很现成的研究史料。今天有些家庭纠纷中的父子结怨、兄弟狠斗的事例,读了本书中的某些故事后,也会引起您的兴趣和思考,历史的镜子虽然已蒙上灰尘,但当我们抹去灰尘,擦亮镜子后,仍然可以窥见活动着的影子。

一、李斯矫昭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在出巡途中。
按照赢政的遗诏,本应是长子扶苏继位,但扶苏当时正在上郡督军,所以宰相李斯便与赢政的幼子胡亥以及宦官赵高串通一气,毁掉了先皇的遗诏,并另拟两份假诏,一份赐死于扶苏,一份立胡亥继位。
李斯矫昭,不仅令赢政大帝死不瞑目,也因后来秦二世的暴政导致了秦朝的加速灭亡。
二、周勃诛吕
西汉开国之君刘邦的皇后吕雉,是一个历史上声名赫赫的女野心家。刘邦死后,先后有三位皇帝继位,但吕雉利用皇太后的身份,一直独揽朝纲,甚至废除了刘邦非姓刘不能封王的“白马之盟”,继而把自己的兄弟侄儿大批封王。
吕后死后,周勃,曹参等人重执“白马盟誓”大旗,起兵诛吕,并废除了吕后所立假惠帝子婴,拥立刘邦子代王刘恒为汉文帝。
周勃诛吕,不仅还朝政与刘氏家族,还开启了历史上轰轰烈烈的“文景之治”。
三、王莽篡位
西汉王朝最后一任皇帝刘婴,继位时只有两岁。在刘婴五岁时,大野心家王莽发动宫廷政变,逼尚不识字的五岁顽童刘婴颁诏“禅让”,把皇位“让”给了自己,致使历时二百一十五年的西汉王朝就此结束。王莽改朝换代为新王朝。
四、司马除曹
公元239年魏明帝死亡。司马懿与曹爽共同辅佐年仅8岁的幼主曹芳。但势力更大的曹爽很快剥夺了司马懿的实权,独揽了魏国的军政大权。
公元249年春,司马氏父子曹爽陪同幼主外出谒祭之机,发动政变,并把整个曹爽集团一律诛灭三族。此后,司马懿开始独掌曹魏中央大权,为后来的司马氏以晋代魏奠定了基础。
五、杨广弑父
隋文帝的二儿子晋王杨广,一直垂涎于其长兄杨勇的太子位。后来杨勇因生活奢侈渐失隋文帝的欢心,杨广于是捏造杨勇谋反,致使隋文帝将杨勇贬为平民,改立自己为皇太子。
公元602年,隋文帝病重,杨广入宫侍奉。因调戏陈夫人被隋文帝怒斥,杨广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杀了父亲登上了皇位。
而正是由于隋炀帝后来的横征暴敛,才使隋王朝的气数早早地殆尽。
六、玄武门之变
公元626年,唐王朝建立的第九年,李世民伏兵玄武门,诛杀了前来上朝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李渊为了避免重蹈前朝隋文帝的覆辙,便立即传位给李世民,自己退居为太上皇。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虽有杀兄逼父之过,但却从此开创了大唐盛世,继而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七、张、崔复唐
公元705年,已称帝已经十四年的武则天病重。同为凤阁鸾台平章事(即宰相)的张柬之、崔玄暐趁机起事,占领玄武门,斩杀武则天宠任的麟台监张易之、春官侍郎张宗昌,并逼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太子李显重即帝位。
唐王朝中断了十四年之后再次复国。
八、陈桥兵变
赵匡胤本是后周帝国七岁小皇帝郭宗训的殿前护从官,但却一直伺机夺取后周政权。 960年正月初一,北方边关突报契丹军队来犯。宰相范质仓促间派遣赵匡胤前往抵御。
但赵匡胤率大军行至开封东北十公里的陈桥驿便安营扎寨。黎明时分,部下将领把早已准备好的黄龙袍披到了赵匡胤的身上,于是,赵匡胤以“皇帝”的身分返回开封。
郭宗训无奈退位,赵匡胤将仅仅立国十年的后周帝国改国号为宋,中国从而又进入了一个统一的历史时期。
九、靖难之变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太祖朱元璋驾崩,建文帝即位后既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密谋削藩。燕王朱棣被逼无奈以讨齐泰,黄子澄变更“祖训”为名起兵南下,号令其师曰“靖难”。此时由于大明能争善战的宿将早已被朱元璋除掉,建文帝手中已无良将可用。
但战争还是整个历时了四年(1399—1402年),朱棣才占领南京,并正式即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
十、戊戌政变
清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推行新政。但清政府中的守旧派不能容忍维新运动的发展,于是就有人上书慈禧太后要求杀了康有为、梁启超,甚至废除光绪请太后“垂帘听政”。九月二十一日,光绪皇帝由于袁世凯的出卖,被慈禧太后囚禁于中南海瀛台。慈禧太后随后释出训政诏书,再次临朝“训政”。
“戊戌政变”成功后,慈禧太将谭嗣同等六人在北京菜市口杀害。光绪皇帝推行的所有新政措施,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堂外,也全部被废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