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国古代官职 古代中国别称有哪些:

火烧 2023-02-23 03:55:38 1066
古代中国别称有哪些: 1、神州古圣人以中国神州,上当辰极,下正地心,俗称“神州大地”。神州即华夏、中国、中土。俗称“神州大地”。中土为神州,黄帝为中央天神。黄帝以土德王,相传黄帝领治的土地称为神州,赤

古代中国别称有哪些:  

中国古代官职 古代中国别称有哪些:

1、神州

古圣人以中国神州,上当辰极,下正地心,俗称“神州大地”。

神州即华夏、中国、中土。

俗称“神州大地”。

中土为神州,黄帝为中央天神。

黄帝以土德王,相传黄帝领治的土地称为神州,赤帝统辖的土地称为赤县,赤县和神州合称“神州赤县”或“赤县神州”。

神州雄屹九垓数千载,何以万古相冠?不亦谬哉!夫万古者,诚非精微象数也。

实寄吾辈之情思,托区区之遐想,祈与太清同始兴而舍湮灭耳!春风放胆梳万柳,夜雨瞒人润百花。

廿一纪,九天居士拟春风夜雨为标范;欲仙游而观万仞,骋翰逸而致神飞。

腕下汩汩泻出“数泠清泉挟几多珠玉”,化文以成《万古神州赋》。

2、华夏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

本义为周朝于西周时期的自称,以区别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后复包举中国全部领土而言,遂又为中国的古称。

黄帝和炎帝在中原为争夺部落联盟首领而爆发了阪泉之战,炎帝族战败,并入黄帝族,炎黄联盟初具雏形。

炎黄集团以炎帝族和黄帝族为主体,他们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东夷集团的九黎族首领蚩尤,势力扩大至今日的山东境内,并与山东境内东夷集团的其他部落组成更庞大的大华夏部落联盟,华夏族源流基本固定。

公元前2100-前770年黄河中下游黄帝族的后裔先后建立了夏朝、商朝、周朝,经过夏商周三代的民族融合,华夏族正式形成了。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了自春秋战国以来群雄割据的局面。

汉族于先秦时自称华夏,华夏族。

从汉朝开始逐渐以汉族代替了诸夏、华夏等旧称。

华夏文明亦称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

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中华文明是这两种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

3、九州

“九州”是中国的别称之一,不同时代有不同州名版本,一般为《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徐州、冀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方圆”是指范围。

因此,“九州方圆”,即“中国这块地方”。

即九州方圆,地大物博,气势磅礴的一种景象。

到后来,“九州”终于具体化为九个大型的行政区划。

因在现有可靠资料中,具体的“九州”只见于战国,而未见于春秋,所以其时间可能在战国初期。

4、中原

中原一词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它是指以河南为核心延及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被古代华夏民族视为天下中心。

古人常将“中国”、“中土”、“中州”、“中土”用作中原的同义语。

一般认为,古代中原地区系华夏族部落集中分布的区域,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即今天的河南省。

中原地域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有所蔓延。

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族自称中国,以别于四夷。

一些夏、商时期的河南省周边地区,随着中原文化的传播,也被纳入中原文化区。

广义的中原是以中原六大古都群(洛阳,开封,商丘,安阳,郑州,南阳)为中心,辐射黄河中下游一带的广大平原地区,狭义的中原即指天地之中、中州河南。

5、契丹

中国之所以被叫做契丹,和一个叫马可波罗的老头子也有关系,马可波罗明明是来的元朝七日游,回去后却兴奋的说契丹如何富庶、如何好,此时也说明契丹的存在感已经超过了元,从此“契丹”就成了中国的代名词。

在俄语、希腊语,以及中古英语中,整个中国均被称为“契丹”。

当然,这是因为契丹当时在世界上比宋更有存在感的缘故,在许多强盛的朝代,就不存在这种喧宾夺主的可能性,比如秦、汉、唐,外国人直接称之为秦、汉、唐。

外国人对中国人的称呼是,“秦人”、“汉人“、“唐人”。

目前有10个国家依然称中国为契丹,都是拜马可波罗所赐。

也有人一口咬定,欧洲人就以“昌南”作为瓷器(china)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称,久而久之,欧洲人就把昌南的本意忘了,只记得瓷器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