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集体经济吗 历史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弊端

火烧 2021-11-29 19:17:41 1075
历史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弊端 1、家庭分散经营,经营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2、农民不能自由处置土地,限制了农民的择业自由。3、农村基础设施难以建设,农业生产长期高成本。4、家庭小块田地分散

历史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弊端  

1、家庭分散经营,经营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2、农民不能自由处置土地,限制了农民的择业自由。

3、农村基础设施难以建设,农业生产长期高成本。

4、家庭小块田地分散经营,不利于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5、家庭小块田地分散经营,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管理成本。

6、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制度缺乏规范化的法律保障,制约了农民通过经营土地提高收入的能力。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集体经济吗 历史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弊端

扩展资料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启农村发展新时代

包产到户不仅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而且增强了劳动的责任心。

”詹才杰告诉记者,承包之前集体劳动时,自己每天早上都拿着哨子吹通知大家该动工了。

可有时候连吹两三遍都看不到一个人影出来。

承包到户后,根本不用你吹哨子,许多人家天不亮就下到田里拔草施肥,有人甚至抱着“你早我要比你更早”的心态,相互间较着劲拼命干,田间管理的任何一个细节也都格外尽心尽力。

同时,包产到户还赋予农户农业生产的自主权。

种什么作物,选择什么品种,种多少,怎么种,这些都由自己说了算。

曾经在当时镇江地区所辖溧水县洪蓝镇组织开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试点工作的汤荣桂告诉记者,除了句容天王外,镇江地委还要求其他县市也要选择一个乡镇开展试点工作,这些试点工作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积累了宝贵经验。

1982年9月7日,由地区、县、乡、村四级干部参加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动员大会在句容县桥头镇召开,地委书记王一香亲自作动员报告,正式发出农村改革动员令。

长期工作在农业生产一线的邵金富、汤荣桂等老人都清楚地记得,那次会议规格之高,影响之广,令人终身难忘。

此后,以土地“集体所有、分户经营”为主要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市轰轰烈烈地全面推行。

到1983年底,全市16881个生产队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占总队数的99.7%。

与此同时,针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家一户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如老弱病残家庭耕地的耕作问题,拖拉机库房等无法拆分的集体资产使用问题,孤寡老人的供养问题,春种秋种品种统一布局问题,国家统一订购农户粮食问题。

统一搞一些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农田基本设施问题等等,我市在广泛调查研究和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制定了统分结合的“八统一”机制,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集体服务,使农民的积极性和集体的优越性都得到充分发挥。

“这些做法不仅收到了非常好的成效,而且被中央向全国推广。

”说起这事,曾经参与武进罗溪镇“八统一”探索和调研工作的汤荣桂至今仍非常自豪。

时任镇江地区农委经管科科员的邵金富告诉记者,在种植业联产承包取得初步成效之后,紧接着又向林、牧、副、渔业包括社队林副业场圃扩展,让“包”字“上山下水”,荒山荒水荒滩的开发性承包也有了新的突破、新的发展。

1984年12月全市造林荒山14万亩,承包到户的占78.2%,承包到组的占21.8%,22万亩放养水面承包到户的占89.2%,荒地荒滩5.16万亩承包到户的占42.4%。

那一年,全市粮食总产达25.62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比1978年净增5.84亿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