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朝万历 万历皇帝的苦恼

火烧 2021-05-30 11:03:22 1043
万历皇帝的苦恼 万历本质上是一个很随性、很懒惰的人,不喜政务。 这也难怪,他的父亲隆庆皇帝很懒、不喜政务,但国家依旧打理得井井有条;自己在位前十年,母亲李太后将一切国事交由张居正负责,国家也是治理得井

万历皇帝的苦恼  

明朝万历 万历皇帝的苦恼
万历本质上是一个很随性、很懒惰的人,不喜政务。 这也难怪,他的父亲隆庆皇帝很懒、不喜政务,但国家依旧打理得井井有条;自己在位前十年,母亲李太后将一切国事交由张居正负责,国家也是治理得井井有条。再说,帝王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不就是「 ”垂拱而天下治”吗? 然而,开国皇帝朱元璋立下祖制,——皇帝是政府的惟一决策者。朱元璋是一个不愿分享权力的人,又是一个「 ”劳模”型的领导,他要求他的子孙也要与他一样克勤克俭、牢牢地掌握住每一项军国大权。万历的皇位是继承而来的,他怎能随意违背老祖宗的遗训呢? 这的确是让万历皇帝左右为难! 万历十七年(1589年)之后,皇帝不再接见朝臣。对此,皇帝自己的解释是「 ”腰痛脚软,行立不便”「 ”足心疼痛、步履艰难”。可在言官们看来,这不过只是不想上朝的借口。后来,又发展到连大臣们的奏章也不批复,直接「 ”留中”不发。内阁出现了「 ”人滞于官”和「 ”曹署多空”的现象。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右副都御史谢杰批评皇帝荒于政事,亲政后政不如初。在位中期以后,方入内阁的廷臣不知皇帝长相如何;于慎行、赵志皋、张位和沈一贯等四位国家重臣虽对政事忧心如焚,却无计可施,仅能以数太阳影子长短来打发值班的时间。 万历四十年(1612年),南京各道御史上疏:「 ”台省空虚,那些致力于废除掉,皇上深居二十多年,从来没有一个接见大臣,天下将要沦陷的忧虑”。首辅叶向高却说皇帝一日可接见福王两次。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十一月,「 ”部、寺大官十缺六、七,风宪重地空署几年,六科只剩下四个人,十三道只剩下五人”。 不过,万历「 ”怠政”三十年,朝廷官员缺员如此严重,但帝国运行并没有什么灾难性影响。反正,尽管众多政府事务,皇帝不愿处置又不轻易授权于太监或大臣,但整个文官政府的运转并没有陷入所谓可怕的停顿之中,帝国依旧取得了「 ”万历三大征”的辉煌胜利。即使是后来出兵辽东,惨败萨尔浒,开原和铁岭沦陷,首都震动,万历任用熊廷弼守辽东,屯兵筑城,也是很快地稳住了阵脚,没有割地赔款,没有「 ”靖康之耻”。 事实上,万历皇帝只是拥有最高权威,其权力已在相当大程度上受制于规则。按说,皇帝想立太子,找个自认为更合适的继承人,不是什么事儿,皇帝家事,需要外人插手吗?可是,万历想立自己喜欢的儿子福王,大臣们认为违反「 ”立长不立幼”的规矩,就是不同意,他还真没有办法。因立太子之事,万历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五年,史称「 ”国本之争”。后索性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 万历要撂摊子,不想管政事了,但帝国精英们就是要让皇帝拥有绝对权力和绝对权威、做一个无所不能的「 ”圣君”,而不是像同时期的英国精英们一样试图限制王权、监督国王活动;就是要等候皇帝这位最高权威的最后拍板,而不愿再去体验「 ”封贡票决”式的决策方式;就是要皇帝管事,而不让「 ”统而不治”。 万历后期的内阁首辅及重臣们宁可忧心忡忡、上班以观看太阳影子打发时间,也不愿、实际不敢尝试「 ”权归内阁”。 这的确是万历皇帝的无奈,这也是中国历史的无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