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在哪里可以看 四大名著其實是誤傳,按照歷史應是六大名著,另外兩部也好看
四大名著其實是誤傳,按照歷史應是六大名著,另外兩部也好看
四大名著,可以說人人皆知,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據重要的地位。《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三國演義》,隨便哪一部都是不朽的經典。但是其實“四大名著”這四個字,最開始只是一種誤傳,真實歷史中,其實中國應當有”六大名著“,而被排除出四大名著的另外兩本,在民間也是家喻戶曉,精彩程度並不亞於這四本。
名著之一:《紅樓夢》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被公認為是四大名著之首,作者是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看似講的是林黛玉和賈寶玉之間的愛情故事,但是其實卻是套著愛情故事的殼,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興衰,講遍了人生百態,講遍了當時社會中閨閣女兒的命如浮萍。小說的主角看似是賈寶玉,但是賈寶玉更像是一個故事的講述者,通過他的口,在講述這些女子們的故事。
在小說中,曹雪芹藉由賈寶玉之口,字字讚美女性,將女性的地位加以推崇。可惜的是,這部《紅樓夢》並不是完稿,原作者曹雪芹的小說只寫到了80回,後40回莫名遺失。著名作家張愛玲曾經說過,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夢未完。而這個《紅樓夢》未完,不僅是張愛玲一人之恨,更是諸多文學愛好者之恨。為了能從文章中探尋出來結局的蛛絲馬跡,現在社會上便有專門有研究《紅樓夢》的學派——紅學。
名著之二:《西遊記》
《西遊記》在四大名著中顯得比較低齡,但是它卻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神魔小說,作者為明代吳承恩。“唐三藏西天取經”,這件事卻有其事,吳承恩就是在這個真實的歷史事件的基礎上,加上自己豐富的想象,創作出來了《西遊記》這部小說。雖然說《西遊記》看似是一篇神魔志怪的小說,但是吳承恩卻通過小說反映出來了當時明朝的社會現狀。也因為小說的通俗易懂,和豐富的戲劇衝突,因此《西遊記》一問世,就受到了民百姓的推崇。時至今日,《西遊記》即便在世界上也廣為流傳,被先後翻譯為多種語言,成為了一部世界經典名著。
名著之三:《水滸傳》
《水滸傳》開創了中國長篇武俠節義小說的先河,作者是元末施耐庵。簡單的來說,《水滸傳》講的是一群好漢的故事,故事背景設定在北宋年間,以宋江為首的好漢因為不滿當朝權貴的作威作福因而憤然起義。《水滸傳》是一個壯烈的故事,講了108梁山好漢如何集結、如何被招安,如何散落天涯,小說中處處是伏筆、處處是隱喻,與其說它是一篇小說,不如說它更像是一部史詩。
施耐庵在創作小說的時候,正好遇上元末的戰亂,為了躲避戰事,因此他來到鄉間隱居,就此有了創作《水滸傳》的念頭。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在看《水滸傳》的時候,雖然它講的是宋朝的事,但是卻要套上元末明初的真實歷史事件來看,一定會有更深的體會。
名著之四:《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顧名思義就是對於三國真實歷史事件的重新演義,其實《三國演義》並不是它的全名,它的全名應當是《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是元末羅貫中。這部小說既尊重了三國時期的具體歷史事實,又加入了作者自己的聯想和創作,講述了魏蜀吳三國之間的紛爭與戰火。
之所以三國時期的歷史為人們熟知,大部分都要歸功於《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也正是因為這部小說,曹操、諸葛亮、周瑜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除了講解歷史之外,《三國演義》中也有不少的兵法策略,有人與人之間戰場上的智慧博弈。可以這麼說,《三國演義》是一部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的小說。
名著之五:《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是一部荒誕詭譎的短篇小說合集,作者是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中一共有500個故事,其中有的是蒲松齡根據民間傳說改編而來,有的則是蒲松齡的全新創作。雖然是個志怪小說,但是《聊齋志異》在中國文壇上的地位不可撼動。這些故事有的看似荒誕不經,但是其實故事背後卻大有深意。
通過這些故事,既可以看到當時社會百姓生活的現狀,也可以看到百姓對於當朝權貴的批判,既有歷史意義也有現實意義。而“愛情”,是《聊齋志異》的故事裡面最多的主題,這些愛情故事大多是反封建反禮教的,即便在當今看來,也是很有反抗精神的,更不用說當時封閉的清朝了。
名著之六:《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部批判意味濃厚的長篇小說,作者是清代吳敬梓。相對於其他五部小說,《儒林外史》的篇幅不長,一共只有56回,但是其中的現實批判意味卻值得細細品味。《如林外史》講的是人們面對功名利祿的差異表現,以眾人之間的這種差異,來表述作者本人對於人性的一種理性批判。《儒林外史》雖然章節短,但是文筆辛辣,內容豐富,連魯迅、胡適都曾經對《儒林外史》讚不絕口。在經過翻譯之後,《儒林外史》更是獲得了外國文學界的高度讚譽。
原本是六大名著,《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也並未失傳,怎麼就變成了四大名著,被開除出隊伍了呢?其實,這是因為新中國成立之後,為了更好的普及傳統文化,不至於讓這些經典名著失傳。於是由國家人民出版社牽頭,率先推出了《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這四部小說,並且起了名字叫做“四大名著”,而《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並不在首批印刷之列。沒想到這“四大名著”一經推出直接爆火,其他出版社見狀也紛紛跟風,也出版了自己的“四大名著”,而《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就被落在了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