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早知道蔡桓侯要来请他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
原文:扁鹊见蔡桓(huán)公,立有间(jiān)。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yìng)。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uán)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tàng〕熨(wèi)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在骨髓(suǐ),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suì)死。——节选自《韩非子 喻老》。韩非著,为法家重要著作。
译文:
扁鹊进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君王,您的皮肤间有点小病,不医治的话,恐怕要更厉害了。”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走后,桓侯毫不在乎地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当作功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拜见桓侯,(对桓侯)说:“君王,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肉里,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桓侯却不理睬(他)。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了。
过了十天,扁鹊再去拜见桓侯,(对桓侯)说:“君王,您的病已经到了肠胃中,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桓侯又不理睬(他)。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了。
过了十天,扁鹊看到桓侯后转身就跑。桓侯特地派人去问他。扁鹊说:“(病)在皮肤,(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到了肌肉,(是)针灸(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到了肠胃里,(是)火剂汤(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管的事了,(医药已经)没有办法的。现在(他的病)已经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说话了。”
过了五天,桓侯浑身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于是桓侯就死去了。
[编辑本段]原文 扁鹊见蔡桓(huán)公,立有间(jiàn)。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yìng)。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úan)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tàng〕熨(wèi)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suì)死。 [编辑本段]注译: 1.扁鹊(biǎn què):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mò)地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用传说 中的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2.蔡桓(huán)公:实指齐桓公田午(前400年—前357年,44岁),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齐国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因为当时蔡国已亡,而齐国都上蔡,故说蔡桓公。(齐国都城是临淄,田氏代齐之后也不曾迁都,何来“齐国都上蔡”一说,难道此上蔡非彼上蔡?) 3.有间(jiàn)——一会儿。 4.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5腠(còu)理:皮肤的纹理。 6.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君王自称。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称寡人。 7.好(hào)——喜欢。 8.居十日——呆了十天 。 居——停,过。 9.益——更加。 10.还(xuán)走——转身就走。 还(xuán)——通“旋”,回转。走——小步快跑。 11.故——特意。 12.汤(tàng)熨(wèi)——用热水敷烫皮肤。汤,同“烫”,用热水焐(wù)。熨,用药物热敷。 13.针石——金属针和石针。指针灸(jiǔ)。 14.火齐(jì)——火齐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同“剂”。 15.司命之所属——司命神所掌管的事。司命,传说掌管生死的神。属,管,掌握。 16.奈何——怎么办、怎么样。 17.臣是以无请也——我因此不再询问(他的病情)了。无请,不再请求,意思是不再说话。 18.索——寻找。 19.遂——于是、就。 20.及——达到。 21.是以——以是,因此。 22.应——理睬。 23.恐——恐怕,担心。 24.疾和病——在此,“疾"是指小病,而"病"是大病,所以在此“疾”“病”不相同 25.功——本领。 26.肌肤——肌肉和皮肤。 27.使——让 [编辑本段]小结: 以时间为序,写扁鹊与蔡桓公的四次见面,又传神地再现两人见面时不同的神态、语言和性格,突出扁鹊慧眼识病,尽职尽责,敢于直言,机智避祸,和桓公的骄横自信、讳疾忌医。结尾,扁鹊不得不逃亡,暗示了专制君主统治下的残暴。文中深刻揭示了及时医过,防微杜渐的道理,颇能引人深思。 参考文献::baidu./s?wd=%B1%E2%C8%B5%BC%FB%B2%CC%BB%B8%B9%AB&word=%B1%E2%C8%B5%BC%FB%B2%CC%BB%B8%B9%AB&tn=sitehao123&o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和译文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
扁鹊见蔡桓(huán)公,立有间(jiān)。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yìng)。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uán)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tàng〕熨(wèi)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在骨髓(suǐ),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suì)死。
节选
节选自《韩非子 喻老》。韩非著,为法家重要著作。
注译:
1.扁鹊(biǎn què):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mò)地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用传说
中的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关于扁鹊:又一次扁鹊行医到虢(读音:国)国,虢国的太子死了,正要下葬。扁鹊问明了其病情后,断定太子未死,先用针刺疗法,一会儿太子醒来,又把药物敷在太子肋下,一会儿,太子就站了起来,最后给太子配汤药喝,仅仅服了30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复了。】
2.蔡桓(huán)公:实指齐桓公田午(前400年—前357年,44岁),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齐国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因为当时蔡国已亡,而齐国都上蔡,故说蔡桓公。(齐国都城是临淄,田氏代齐之后也不曾迁都,何来“齐国都上蔡”一说,难道此上蔡非彼上蔡?)
3.有间(jiān)——一会儿。
4.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5腠(còu)理:皮肤的纹理。
6.寡人——古代君主谦称自己。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君王自称。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称寡人。
7.好(hào)——喜欢。
8.居十日——呆了十天 。 居——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经历。在文中译“过了”。
9.益——更加。
10.还(xuán)走——转身就走。 还(xuán)——通“旋”,旋转,掉转。走——跑,逃跑。
11.故——特意。
12.汤(tàng)熨(wèi)——用热水敷烫皮肤。汤,同“烫”,用热水焐(wù)。熨,用药物热敷。
13.针石——金属针和石针。指用针刺治病。
14.火齐(jì)——火齐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同“剂”。
15.司命之所属——司命神所掌管的事。司命,掌管人生命的神。属,管,掌握。
16.奈何——怎么办、怎么样。
17.臣是以无请也——我因此不再询问(他的病情)了。无请,不再请求,意思是不再说话。
18.索——寻找。
19.遂——于是、就。
20.及——达到。
21.是以——以是,因此。
22.应——答应,理睬。
23.恐——恐怕
24.将——要
25.功——本领。
26.肌肤——肌肉和皮肤。
27.使——让
28.故——特意
29.居——过了
小结:
以时间为序,写扁鹊与蔡桓公的四次见面,又传神地再现两人见面时不同的神态、语言和性格,突出扁鹊慧眼识病,尽职尽责,敢于直言,机智避祸,和桓公的骄横自信、讳疾忌医。结尾,扁鹊不得不逃亡,暗示了专制君主统治下的残暴。文中深刻揭示了及时医过,防微杜渐的道理,颇能引人深思。
译文
扁鹊进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君王,您的皮肤间有点小病,不医治的话,恐怕要更厉害了。”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走后,桓侯毫不在乎地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当作功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拜见桓侯,(对桓侯)说:“君王,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肉里,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桓侯却不理睬(他)。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了。
过了十天,扁鹊再去拜见桓侯,(对桓侯)说:“君王,您的病已经到了肠胃中,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桓侯又不理睬(他)。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了。
过了十天,扁鹊看到桓侯后转身就跑。桓侯特地派人去问他。扁鹊说:“(病)在皮肤,(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到了肌肉,(是)针灸(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到了肠胃里,(是)火剂汤(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管的事了,(医药已经)没有办法的。现在(他的病)已经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说话了。”
过了五天,桓侯浑身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于是桓侯就死去了。
难句理解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医生。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好治,喜欢治。不病:没病(的人)。以为功:把(它)当成功劳。
全句的意思是: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他们的病当作自己的功劳。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望:远远看见。还:通“旋”,回转、掉转。走:跑。
全句意思是:扁鹊远远看见桓侯转身就跑。
③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今:现在。是以:因此。请:请求。
全句意思是:现在(您的病)在骨髓里,因此我就不再请求给您治病了。
④讳疾忌医——讳:隐瞒。疾:病。忌:惧,害怕。医:医治。本意是隐瞒病情,害怕医治。比喻隐瞒缺点和错误,拒绝批评和帮助。
寓意
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也要像对待疾病一样,决不能讳疾忌医,而应当虚心接受批评,防患于未然。若一意孤行,后果则不堪设想,要在适当的时候听取他人的意见,防微杜渐,对症下药,及时医治。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记叙蔡桓公因讳疾忌医最终致死的故事,告诉了人们有病要及早医治,要防微杜渐;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写作顺序
时间顺序(大体以“居十日”为单位)。
注音
腠 còu 齐 jì 遂 suì
好 hào汤 tàng 熨 wèi
通假字
(汤)熨之所及也:同(烫),用热水焐
望桓候而(还)走:同(旋),回转
火(齐)之所及也:同(剂),汤药
古今异义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走: 古 跑走 今 行走
臣是以无请也。 请: 古 询问 今 礼貌地求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以为: 古 把......当做 今 认为
立有间。 间 古 一会 今 中间
居十日,扁鹊复见 居: 古 止,停 今 居住
使人索扁鹊 索: 古 寻找 今 绳索
省略句
医之好治不病以(之)为功
(病)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病)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翻译
欣姐,,雯雯来回答了 ,,给个面子哈 扁鹊进见蔡桓公,站着(看了)一会儿,说道:“您的皮肤纹理间有点小病,不医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桓侯(对左右的人)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肌肉里,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不理睬,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肠胃,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还是不理睬。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在进见时)远远看了桓侯一眼,转身就跑。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为什么跑),扁鹊说:“皮肤纹理间的病,用热水焐、用药热敷,可以治好;肌肉里的病,可以用针灸治好;肠胃的病,可以用火剂治好;骨髓里的病,那是司命神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的。桓侯的病现在已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过问了。”过了五天,桓侯浑身剧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逃到秦国去了。桓侯就死了.注译:扁鹊(biàn què):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mò)地(今河北省任丘县境内)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蔡桓公:蔡国(今河南省蔡县一带)的国君。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立:站立。有间(jiàn):一会儿。〕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君:国君您(指蔡桓公)。疾:疾病。腠(còu)理:皮肤的纹理。不治将恐深:不及时治疗的话恐怕将要更加厉害。将:将要。恐:恐怕。深:厉害、更甚。〕 桓侯曰:“寡人无疾。”〔桓侯:即蔡桓公。寡人:古代诸侯国的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出:退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好(hào):喜欢。不病:没有疾病(的人),此作名词性词组。以为功:即“以(之)为功”(省略介词宾语),意思是“把(它)作为功劳。”〕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居:止、停。居十日:待(dāi)了十天。复:再次。肌肤:肌肉和皮肤。益:更加。〕 桓侯不应。〔应(yīng):答应、理睬。〕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悦(yuè):高兴。〕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望桓侯而还走:(扁鹊)望见蔡桓公转身就跑。而:连词,表顺承。还(xuán):同“旋”,意思是“回转”、“掉转”。走:跑。〕 桓侯故使人问之,〔故:特意。使:令、让。问之:问他(指扁鹊)。〕 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汤熨之所及也:(是)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汤(tàng):同“烫”,即用热水焐(wù)。熨(yùn):用药物热敷。之:助词,无实义。所及:所达到的(所字结构)。也:语气助词,表判断。〕 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针石:金属针和石针。这里指针刺治病。〕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火齐(jì):火齐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同“剂”。〕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司命之所属:司命所管的。司命:传说中掌管生死的神。属:管。之:助词,无实义。无奈何:没有办法。奈何:怎么办、怎么样。也:语助词,表肯定。〕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今在:现在(疾病)在……。是以:即“以是”,意思是“因此”。是:指示代词,此。无请:不问,意思是不再说话。请:问。也:语助词,表肯定,了。〕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体痛:身体疼痛。索:寻找。已逃秦矣:已经逃(到)秦国去了。逃秦:即“逃(于)秦”省略介词“于”。矣:语助词,表时间,了。〕 桓侯遂死。〔遂(suì):于是,就。〕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节选自《韩非子·喻老》."喻老",意思是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作者叙述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本意是说明老子"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即计划克服困难,要着手于它还容易的时候,做大事业,要着手于它细微的时候)这一观点的.
它说明一切祸患在开始发生时都是极其细微的,难于觉察的,如果不注意防范,必将产生由量到质的变化,以致最终酿成大害;同时也提醒我们,要避免祸患,必须见微而知著,及早加以提防.桓侯之病正经历了这样一个由隐匿向显著发展的过程.它由腠理而至肌肤,由肌肤而至肠胃,一时虽未造成彻骨之痛,但病情却仍在不间断地逐步发展,以致由肠胃而至骨髓,发生了根本的转化,终于使桓侯陷入了无可挽回的绝境.此外,桓侯的悲惨结局还告诉我们,认真听取意见,尤其是听取有远见卓识的意见,是十分重要的;而固执己见,刚愎自用则是取祸之由.试想桓侯若是听取了扁鹊的建议,即使在病入肠胃之时,也还有救治的余地,决不至于丧命.正由于他拒绝了扁鹊的正确建议,才惹下了致死之祸,使扁鹊这样的名医也回天乏术了.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②,扁鹊曰:“君有疾③在腠理④,不治将恐⑤深⑥。”桓侯曰:“寡人⑦无疾。”扁鹊出⑧,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⑨!”居十日⑩,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11),不治将益(12)深。”桓侯不应(13)。扁鹊出,桓侯又不悦(14)。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15)。桓侯故(16)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17);在肌肤,针石(18)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19)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20),无奈何也(21)。今在骨髓,臣是以(22)无请(23)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24)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25)死。
【字词注释】
①节选自《韩非子·喻老》。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mò#)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蔡桓(hu2n)公,蔡国(现在河南省上蔡县一带)国君,下文称“桓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作齐桓公)。②有间:有一会儿。③疾:小病。④腠(c$u)理:皮肤的纹理。⑤将恐:恐怕要。将,要。⑥深:甚,厉害。⑦寡人:古代诸侯对自己的谦称。⑧出:退出。⑨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之,助词,没有实在意义。⑩居十日:待(d1i)了十天。居,止、停。(11)肌肤:肌肉和皮肤。(12)益:更。(13)应(y@ng):答应、理睬。(14)悦(yu8):高兴。(15)还(xu2n)走:转身就跑。还,同“旋”,回转、掉转。(16)故:特意。(17)汤(t4ng)熨(w8i)之所及也:(是)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汤,同“烫”,用热水焐(w))。熨,用药物热敷。(18)针石:金属针和石针。这里指用针刺治病。(19)火齐(j@):火齐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同剂。(20)司命之所属:司命,星名,三台中的上台二星。《晋书·天文志》中载“三台……上台为司命,主寿。”传说中掌管生死的神。属,隶属,管。(21)无奈何也:没有办法。(22)是以:就是“以是”,因此。以,因为、由于。(23)无请:不问,意思是不再说话。请,问。(24)索:寻找。(25)遂:结果就。
【诗文翻译】
扁鹊进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在您的皮肤间有点小病,不医治的话,恐怕要厉害了。”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走后,桓侯说:“医生(总是这样)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进见,(对桓侯)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肉里,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下去。”桓侯不理睬。扁鹊走后,桓侯又一次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再去进见,(对桓侯)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肠胃中,不医治的话,会更加深入下去。”桓侯又不理睬。扁鹊走后,桓侯再一次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远远)望见桓侯转身就跑。桓侯特地派人去问他。扁鹊说:“病在表皮,用热水焐,用药物热敷能够治疗;(病)在肌肉里,用针灸能够治疗;(病)在肠胃里,用火剂能够治疗;(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的事了,(医生)是没有办法的。现在(他的病)在骨髓里,所以我不再过问了。”过了五天,桓侯浑身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桓侯就死去了。
译文:
扁鹊进见蔡桓公,在桓公面前站着看了一会儿,扁鹊说:“您有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中,不医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退出以后,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了,不及时医治将要更加严重。”桓侯又不理睬。扁鹊退出后,桓侯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桓侯又没有理睬。扁鹊退出后,桓侯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在进见时远远看见桓侯就转身跑了。桓侯特意派人问扁鹊为什么转身就跑,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中,是汤熨的力量能达到部位;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是针灸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在肠胃里,是火剂汤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管辖的部位,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问了。”又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桓侯就病死了。
《扁鹊见蔡桓公》有关资料:作者简介
韩非(前280—前233),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是韩国贵族,屡谏韩王变法图强,不被采纳.著书十余万言.秦王嬴政看见他的著述想用他,便攻打韩国.韩国派韩非出使.韩非到秦国后,遭李斯,姚贾谗毁,服毒死于狱中.
韩非总结了前期法家的理论和实践,建立了"法,术,势"相结合的完整的法家思想体系.他的文章长于推论事理,词锋犀利,剖析入微,文风峻刻峭拔.他与孟子,庄子和荀子,并称战国散文四大家.
韩非的代表作品有《说难》《孤愤》《五蠹》《显学》《六反》《八说》《八奸》《亡征》等篇.本篇选自《韩非子》中的《喻老》篇.韩非用《扁鹊见蔡桓公》这个故事,形象地阐明了"图难于其易"的道理.
扁鹊见蔡桓公 译文
扁鹊进见蔡桓公,站着(看了)一会儿,说道:“您的皮肤纹理间有点小病,不医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桓侯(对左右的人)说:“医生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拿来炫耀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肌肉里,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不理睬,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肠胃,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还是不理睬。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在进见时)远远看了桓侯一眼,转身就跑。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为什么跑),扁鹊说:“皮肤纹理间的病,用热水焐、用药热敷,可以治好;肌肉里的病,可以用针灸治好;肠胃的病,可以用火剂治好;骨髓里的病,那是司命神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的。桓侯的病现在已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过问了。”过了五天,桓侯浑身剧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逃到秦国去了。桓侯就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