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先秦文学的影响 先秦著作《管子》对后学的影响有哪些?
先秦著作《管子》对后学的影响有哪些?
管仲思想博大宏富,对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哲学、道德伦理方面都有深刻认识。
《管子》一书在社会科学方面几乎无所不包,而且对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某些内容也有许多论述。像这样全面完整的著作在先秦古籍中是罕见的。因此当时诸学派对管仲思想极为重视。往往成为讨论的中心议题。

管仲思想对荀子的影响。荀子对管仲及其著作采取了既批判又接受的态度。荀子称赞管仲是天下之大知(智广,足以托国谁拥有他谁就会强大。另一方面又批评他未及修礼,力功不力义,力知不力人,野人也/不可为天子大夫。但他还是肯定了管仲其人,认为虽不是大忠,也称得上次忠。
管仲思想是儒、道、法思想的先驱。故对荀子思想也有很大影响。在管仲的自然观思想体系基础上形成了荀子的自然天道观。管仲说: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古今也。荀子继承这一思想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管仲有人君天地的思想,即人以其能,善于用道、度天、度地、务地利。管仲注意天时地利变化规律,探索利用天地自然条件,提出了社会实践的理论,荀子在人君天地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理论。理论突破了孔孟天人合一的观点。主张天人相分,强调了人的主观作用。礼法并举的观点,管仲强调礼义廉耻,乃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提出礼法是巩固政权的软硬两手。荀子也主张礼法并举提出隆礼至法则国有常规。强调了礼与法的统一性,并互为补充。
黄老学派也承袭了管仲的一些思想。《管子》一书中的《白心》、《内业》、《心术》上、《心术》下四篇,揭示了黄老之学的内容和特征,即道与气、道与法、道与术及修身与治国的结合。
法家学派主要以阐发管仲法家思想为首要任务。管仲是历代法家的先驱,其思想主要体现在治国称霸的具体实践中。该学派不断完善管仲法治思想,继承了礼法并举理论,形成了较完整的法制思体系。
儒家学派在孔子之后以孟子为代表。孟子游于稷下学宫,吸收了管仲的某些思想。如重民,重视人民物质生活条件,与民同忧同乐等。孟子也重视民众生活,提出: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说明孟子对管子思想的吸收。又如经济方面,管仲主张均地分力,实行分户经营,以个体生产代替群体耕作,强调生产者积极性。孟子也提出制民之产的观点,主张生产者有恒产,保护生产者的利益,调动劳动积极性。
兵家学派,发挥了管仲的军事思想,形成了丰富的军事战略战术思想。管仲学派重视战争,但决不穷兵黩武。认为:贫民伤财莫大于兵,危国忧主莫速于兵因此,不能轻易用兵。^另外,在军队建设、军事战略上都有发挥。
管仲学派的阴阳五行说,对管仲学说有了新的发展。管,阴阳五行说主要体现在《幼官》、《四时》、《五行》、《轻重》等篇中。其中主要明了五行相生的特色及圣王务时而寄政的根本性内容。即阴阳消长变化是天地的根本道理,四时运行是根本规律,刑政和德政要适应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