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宗教演变史论文3000 简述新疆多种宗教的演变的历史
简述新疆多种宗教的演变的历史
新疆的宗教发展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原始宗教阶段。
公元前4世纪以前,新疆流行的是原始宗教。
此后,祆教经中亚传入新疆。
约公元前1世纪佛教传入新疆后,逐渐形成了以佛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格局。
4世纪至10世纪,祆教流行于新疆各地,吐鲁番地区尤为盛行,当时的高昌地方政权为此专门设置了管理机构。
这一时期,佛教进入鼎盛阶段,塔里木盆地周缘各绿洲佛寺林立,僧尼众多,形成了于阗、疏勒、龟兹、高昌等著名佛教中心。
道教于5世纪前后传入新疆,主要盛行于吐鲁番、哈密等地,至清代传播至新疆大部分地区。
摩尼教和景教(基督教聂斯脱利派)于6世纪相继传入新疆。
9世纪中叶,信奉摩尼教的回鹘人进入吐鲁番地区,建造寺院,开凿洞窟,翻译经典,绘制壁画。

10世纪至14世纪,景教随着许多地方回鹘等民族改信而兴盛,当时的疏勒、叶尔羌、于阗、轮台、高昌、哈密、阿力麻里(今霍城县境内)等地都是传教区。
2、佛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的形成阶段。
9世纪末10世纪初,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南部,新疆原有宗教格局再次发生变化。
喀喇汗王朝接受伊斯兰教后,于10世纪中叶向信仰佛教的于阗王国发动了40余年的宗教战争,11世纪初攻灭于阗,将伊斯兰教强制推行到这一地区。
由此形成了南疆以伊斯兰教为主、北疆以佛教为主,伊斯兰教与佛教并立的格局。
这一阶段早期,祆教、景教、摩尼教等宗教亦比较盛行。
但随着伊斯兰教的不断传播,这些宗教日趋衰落。
3、伊斯兰教与佛教并立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的演变阶段。
14世纪中叶东察合台汗国时期,统治者以战争等强制手段,将伊斯兰教逐渐推行到塔里木盆地北缘、吐鲁番盆地和哈密一带。
至16世纪初,新疆形成了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原来当地居民信仰的祆教、摩尼教、景教等逐渐消失,佛教、道教仍然存在。
17世纪初,卫拉特蒙古人接受了藏传佛教。
4、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的发展阶段。
约自18世纪始,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相继传入新疆。
新疆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延续至今。
扩展资料:
新疆历来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宗教关系和谐对新疆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历史经验表明,只有宗教关系和谐,新疆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才有基础和保障。
必须坚持各宗教一律平等,不使用行政力量扶持或压制某种宗教,任何宗教不得超越其他宗教而享有特殊地位;坚持宗教信仰自由,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坚持民族团结、彼此尊重、和睦相处。
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尊重信仰宗教的自由、又尊重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决不允许在信教和不信教、信这种教和信那种教、信这一教派和信那一教派群众之间制造纷争。
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法和教规的关系,增强法治观念。
无论是什么人、属于哪个民族、信仰什么宗教,只要触犯法律法规,都要依法处理,决不允许有法外之地、法外之人、法外之教。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疆的宗教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