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送友人入蜀译文 《送友人入蜀》赏析

火烧 2021-06-15 20:46:01 1059
《送友人入蜀》赏析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  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  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  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  不必问君平。  李白诗鉴赏   这首诗是天

《送友人入蜀》赏析  

送友人入蜀译文 《送友人入蜀》赏析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

  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

  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

  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

  不必问君平。

  李白诗鉴赏

  这首诗是天宝二年(743) 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

  全诗从送别和入蜀这两方面描述。首联写入蜀的道路,先从蜀道之难开始。“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意思是:听说蜀道崎岖险阻,层峦叠嶂,不易通行。语调平缓自然,仿佛两个好友在娓娓而谈,感情显得诚挚而恳切。它不但是平静地叙述,而且还是“见说”,显得很委婉,浑然无迹。首联入题,提出送别意。颔联就“崎岖不易行”的蜀道作进一步的具体描写。“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来,从人的脸侧重迭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升腾。“起” 、“ 生”两个动词用得极好,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想象奇异,境界奇美。

  蜀道一方面显得峥嵘险阻,另一方面也有优美动人的地方,瑰丽的风光就在秦栈上:“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此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写得生动、传神,含意丰富,表现了多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山岩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叶婆娑,笼罩着栈道。这正是从远处观看到的景色。秦栈便是由秦(今陕西省)入蜀的栈道,在山岩间凿石架木建成,路面狭隘,道旁不会长满树木。“笼”字准确地表现了栈道林荫是由山上树木朝下覆盖而成的特色。

  另一方面与前面的“芳树”相呼应,形象地描绘了春林长得繁盛芳茂的景象。最后,“笼秦栈”与对句的“绕蜀城”,字凝语炼,恰好构成严密工整的对偶句。

  前者写山上蜀道景致,后者写山下春江环绕成都而奔流的美景。远景与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衬,一幅瑰玮的蜀道山水画如在眼前。诗人以浓彩描绘蜀道胜景,这对入蜀的友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抚慰与鼓舞。尾联忽又翻出题旨:“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这是在告诫友人个人的官爵地位,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呢!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李白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转地劝诫友人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可谓谆谆善诱,凝聚着深挚的情谊,而其中又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尾联写得含蓄蕴藉,语短意长。

  这首诗,风格清新俊逸,曾被推崇为“五律正宗”

  (《唐宋诗醇》卷一)。诗的中间两联对仗工巧,而且,颔联语意奇险,极言蜀道之难,颈联忽描写纤丽,又道风景怡人,笔力开阖顿挫,变化万千。最后,以议论作结,突现主旨,更富有韵味。正如清人赵翼对李白五律的评价:“盖才气豪迈,全以神运,自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长。然有对偶处,仍自工丽;且工丽中别有一种英爽之气,溢出行墨之外”

zhl201701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