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刺破房地产泡沫 中国房地产泡沫论和其他的国家有什么不同吗

火烧 2022-01-18 13:43:07 1033
中国房地产泡沫论和其他的国家有什么不同吗 中国房地产泡沫论和其他的国家有什么不同吗中国房产不可能破灭,也没有多少泡沫,原因如下: 1、中国国家太大,城市太多,各个城市的情况很不一样。那些数万元一平的房

中国房地产泡沫论和其他的国家有什么不同吗  

中国房地产泡沫论和其他的国家有什么不同吗

中国房产不可能破灭,也没有多少泡沫,原因如下: 1、中国国家太大,城市太多,各个城市的情况很不一样。那些数万元一平的房价毕竟是少数。多数是万元左右的均价。 2、中国有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只有一线城市是房屋较热的

陶冬:中国房地产泡沫和其他国家的不同吗

我认为中国房产不可能破灭,也没有多少泡沫,原因如下:
1、中国国家太大,城市太多,各个城市的情况很不一样。那些数万元一平的房价毕竟是少数。多数是万元左右的均价。
2、中国有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只有一线城市是房屋较热的,而其他地区,房产依然是泡沫不多的。
3、以笔者家为例,我这里靠海的地级市。房价贵的1万多,便宜的6000左右,基本上泡沫不能说很多。因为各类上缴国家的税是2000-3000元,加上2000元的房屋建造成本,房价也就应该是这个价格。而且卖的也很火。
4、另外中国政斧也不是当年的日本政斧,中国也不会坐视房价泡沫吹破而不理的。

中国房地产泡沫的问题

可能破裂时间:不会破裂,所以没有预计破裂时间。
具体理由:第一:刚需过剩,支援房地产的长久兴盛,80年生育高峰以及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城市化程序将支撑各级城市的房产基础;第二:各机构(各级政府、银行、房管部门、开发商、已有住房N套以上的中产阶级以上人群)利益联络紧密,互为制约,破裂则一损俱损;第三:政府调控能力超强,不会允许中国出现类似美国次贷危机的情况发生(同时如果市场崩盘,中国会遇到已购房产者强烈的压力,而这批人是中国的中产以上人士,比买不起房的穷人实力可大出很多,他们的情绪又有谁去安抚?安抚不了还了得?之于中国,这比次贷危机可要严重),任何危险的讯号都可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得以最合理的解决;第四:

刺破房地产泡沫 中国房地产泡沫论和其他的国家有什么不同吗

结果只有崩盘。本人怀着良心,劝刚需这两年千万别买房。

如果中国房地产泡沫崩盘

没有任何影响。现在说不会崩盘的无非以下几种论据:
第一:政府是最大开发商,但是可以告诉你,政府只是最大受益人,并非开发商,收手只是时间问题,一旦找到新经济增长点(比如IT一样的新兴行业),放弃房屋这种敏感的民生话题只是时间问题,09年末的紧急中经会议已经强烈释放了这个讯号,7.5万亿甚至更多投入到新兴发动机的寻找工作中。之所以还是暂时不放弃房地产行业,很明显,还没有找到新出路。没有任何一个政府会傻到冒着拉美化的风险搞经济。山西煤炭收回国有就是先例,时机到了,放倒几个商人不是大问题。
第二:银行是最大的受害者(所谓跌了不还贷怎么办)。持这种观点的人士无非是寄望于,银行提供了个人支付首付外的其他房屋价款。这完全是种误区。除了那些零首付的人士,基本可以放弃这个愚蠢的想法。因为不论多少,30%也好,40%也好,个人是支付了自己的钞票在先才有可能从银行贷到差额款项,但是银行和房屋销售方之间是100%支付吗?回答是否定的,只是“转账”,钱款还控制在银行手中,销售方不可能扛着100%的钞票满街跑,被放倒抛弃的那天,银行非但一分钱不会损失,作为第一债权人,不但可以控制这个风险,还可以从拒绝还贷的人士手里收回房屋第二,第三次出售,账面亏空总是可以补足的。抵押贷款这个事物到今天已经700多年的历史了,并没有任何一家银行因为不还贷而倒闭,美国那些因为贷款出了问题的银行是信用贷款,给融资造成了杠杆泡沫,跟抵押贷款2回事哦。同时,也正因为这30%或者N%,证明了另外一个问题,实际安全房价就是现在的30%,只要收回30%,银行是保本不亏的。
第三,购房人不接受,闹事。怎么可能,误区太大了。在城市里,房改房,政策房的持有者是大多数,商品房的持有者是小比例的,很多商品房持有者也是变卖了前者加了很少的钱转换的商品房。真正亏损的只是很少一部分人,兴不起风浪,反而在“民意”的借口下很容易沦为穷人的斗争目标,被再利用一把。现在分房,集资建房并没有停止,你买比如1万一米,很多人买几千块而已,不会有损失。只是名义价格下降而已。
第四,官员的利益受损。更是无稽之谈,上千万的别墅你买那是上千万一分钱不能少,很多官员,红顶商人,相关利益人购买几十万足矣,跌去一半又如何,钱财无损,还能骗个好名声,何乐不为。
第五,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这是真正的和中央在博弈,不过好在中央集权的国家,真动起手来,换人就是了。反正那些钱又不能直接揣到任何一个地方官的口袋里,想别的法子就是了。
第六,造成经济连锁反应。那你可以反过来想想,没有货币化房屋的时候,经济有没有崩溃,只要工农业没有收到本质的打击,经济维持向好是没有问题的,而继续维持房屋业的价格,正是摧毁这些国本的做法。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肯长期这么干下去。
第七,城市化程序的误区。认为城市化是把中国建设成北京,上海,广州几个城市,把人都弄来。恰恰相反,政府说的城市化是把现在落后的地区建设成新兴村镇,或许存在短期的房屋炒作抬价行为,但是长期看来,这张饼摊薄后,缓跌的趋势非常明显。
第八,地王频出,怎么可能崩盘。正是因为这个“频出”,才预示了政府的英明,先看看地王都是什么企业拿到吧,国企吧,那就是建立了所谓的安全缓冲带。跌与涨的主动权被收到政府手里去了。如果都是私企,民企拿到地王那才是要暴涨的前兆。政府这么做2手准备,如果可以继续高价卖,就高价出售,何乐不为,如果不可以延续或者找到了新出路,就打压,国企的后门反正通著银行的前门,无所谓债务问题的。这倒是只有我国可以使用的利器。做平帐目就是了,不会少什么,两边的利益都占尽了。
其他比如游资,外资什么的都不值一哂,扔在中国经济这条大船里,一个角落而已。另外,中国人的收入储蓄比较高,虽然钱不多,抗风险能力还是不差的,这点比美国,欧洲人强一些,只是后续保障差一些,自己给自己保障就是了。
说了很多,是作为有房者的看法而已,其实对于每个个人,实际对于任何经济事务的态度,建议你都应该持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态度,不要把所有的财富放倒一个篮子里,你可以考虑多种方式减少经济变化对自己生活的影响,比如增加储蓄,余钱才拿出来买房,买股票,卖古董什么的。而且,储蓄外第一理财方式是投资实业,绝不是投资砖头瓦块。希望你多考虑这方面。

  中国房地产泡沫什么时候会炸?

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所产生的各项令人着迷的资料中,有这样一个有意思的数字:中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从2000年的36%,升至2010年的近50%。因此,人们可以相当有把握地假定,到2011年底,中国城市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
就此而言,有关中国各大城市是否正在经历一场房产泡沫的一份新报告,发表得很及时。
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的阿什利??戴维斯(Ashley Davies)正面回击了有关中国正出现泡沫的种种说法。
“有太多空置房”——他说,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尽管各种估计有所不同,但通常采用的数字(6400万套空置住房)相当于每100人4.8套住房。美国的空置率达到每100人5.9套住房。
“中国房产相当昂贵”——他说,没错,但并不贵得太离谱。房价收入比在中国一部分地区高得令人头晕。以北京为例,德国商业银行表示,北京的房价已达到平均年收入的38倍。但在其它城市,如沈阳,这个数字仍在10倍左右,即在法兰克福(5倍)和纽约(12倍)之间,但低于台北(20倍)和新加坡(18倍)。如果工资上升得足够快,这些比率中有一些将回落至更加令人舒适的水平。 更重要的是,中国房价尚未达到日本的水平。
上世纪80年代,东京的写字楼价格曾经高达每平米25万美元。在北京,这个数字目前仅为4100美元,相当于新加坡水平的三分之一。况且,人们谈论中国可能出现房产泡沫已有多年,而当年在日本没有人预见到房产泡沫。(这引出一个问题:泡沫是否只在你预见不到它的情况下才会存在?)
“住房建设的投资过多“——他说,未必如此。尽管住房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超出日本顶峰时期水平——但并无历史证据显示多高的水平才算过高。中国建造的许多楼房质量低劣,需要以较快的速度更换。再加上高速城市化,这意味着高水平的住房投资在中国能够长期持续。
戴维斯承认,对依靠出售土地来产生收入的中国地方政府来说,其财政状况令人担忧。它们严重依赖于楼市繁荣,市场逆转将损害它们的支出能力。
中国经济即将出现的放缓,也将令人更加关注房产泡沫问题、以及该问题对银行体系意味着什么。与此同时,中国(据称正在酝酿的)开放资本账户可能导致资本大量流出,因为有钱的中国人可能卖出国内资产,转而在海外大量买入房地产、股票等。
结论是:
在我们看来,中国房产市场确实有些活跃过度,但并未构成真正意义上的泡沫。因此,理智的政策回应是推进资本账户自由化,同时严格管束房产市场。这似乎也正是中国官方正在尝试的做法。
它让你揣测:如果中国不存在住房投资泡沫,会不会在其它领域存在投资泡沫呢?(作者: 乔希??诺布林,来源: :98znz./news/detail/65)

加速中国房地产泡沫的因素

可以用百度搜索呀,网上很多的。先给你转一篇:
房地产泡沫产生原因
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一个问题,手机、电视、电脑等高科技产品的价格波动一直能够遵守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而房地产,一个并不需要多少科技含量的产品,价格却能逆市而上,狂涨无止呢?很简单,在中国人眼里,房产是必须品,是生活安定的一种基本保障方式,只要稍有能力,哪怕再艰难也要置办一处房产,开发商及投资商正是抓住这一点,敢于抬高价格压榨购房者的最后一滴财富,房产的价格逐渐脱离价值的束缚,造成泡沫的产生;手机等是奢侈品,可有可无,要想顺利以交易的形式,实现获利,只能遵循基本的供求变化,半点强求不得,产品的价格始终在围绕价值波动。
“生活必须”是泡沫产生的基本前提,但并非唯一因素,要产生“泡沫”离不开其它两大要素的有力配合——人们基本生活资料被剥夺以及资本掠夺财富的高度发展。
只有在人们基本生活资料被剥夺的情况下,才能打破人们自己自足的可能,使“生活必须”只能通过交易的方式获得成为人们生存的必要条件。并且,生活资料的剥夺,虽然对调动人们的生活积极性,集中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国家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如果不能合理的提供人们获得生活必须资料的有效途径(相应的工作岗位、社会补偿、社会保障等),将使社会上相关人群的购买力下降,无法获得相应的生活资料,加速社会经济泡沫的产生,为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打个比喻:政府收了农田后,看似给农民一定的补偿了,但您知道这对这些农民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不仅他们这一代,以后世世代代都不能依靠土地进行生存了,只能去寻找新的出路,找不到就只能吃老本,吃完老本怎么办天知道,毕竟现在中国还不能提供足够供人生存的岗位。)
资本掠夺财富的高度发展。货币资本从诞生以来,其作用已从简单的流通领域,过渡到聚敛财富的最有效方式。资本所有者凭借著对资本的占有,任意掠夺百姓的劳动及劳动成果(百姓没有基本的生活资料,要生存只能接受他们的盘剥)。在这场以生存为威慑的较量中,无疑资本所有者享有最大的主动权。他们掠夺的行为更增加了社会财富的集中,在巩固自身财富地位的同时,却为社会埋下不安定因素:百姓手中财富不断减少,实际购买力降低,加速经济泡沫的产生,当百姓手中的财富连维持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时,必将产生更严重的社会危机。
解决泡沫危机的有效手段,只能是政府调控或转嫁财富聚敛市场,以税收实现社会保障。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正是通过“政府调控或转嫁财富聚敛市场,以税收实现社会保障”的方式成功转嫁此种危机,这也是西方国家近几年没有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但这种方式在我国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我国缺少人家发达的科技水平,无法为对外财富积累提供有效保障。再说,此种聚敛手段也是变相欺诈,不是正道。我国只能通过政府调控的方式解决泡沫危机。
《来源:房地产法律网fangchan100.》

中国房地产泡沫会在2017年破灭吗

不知道你所说房地产泡沫是多大范围的概念,破灭又是什么体现。
目前,在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并不景气,部分地区泡沫早已浮现。国家所指的去库存,重点指的是三四线城市。但政策实施的结果与政策目标有很大背离,也就是一线城市热,去库存效果好,而三四线城市却不见好转。
不过,不管如何调控,其目标是稳定物价,绝不是要把房地产逼上绝路。否则,是难以承受之重,因为房地产本身承载的就业、金融等利益,还关联钢铁、水泥等建材行业的就业,房地产一旦完全塌陷,不要说gdp,波及银行、就业等经济和社会风险是可怕的。
此外,要明白房地产本身有成本支撑作用。如果你投资200万才能建成一套房子,唯利是图的开发商会仅卖150万吗?二手房方面,若你近年花100万买的一套房子,愿意以60万出手吗?

中国房地产泡沫经济辩论问题

银行信贷在房地产业的过度扩张是造成房地产泡沫过度膨胀的重要原因。
中国房地产价格日益偏离实际均衡价格,从而进一步导致房地产泡沫膨胀。
另外,房地产调控措施不协调,加剧了房地产泡沫的产生,一是严格控制土地价格的政策,使房地产用地价格大幅上涨,抬高了建房的成本,增强了地价上涨带动房价上涨的预期。
二是由于目前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实力小,控制信贷的措施直接制约了房地产企业的活动。而对需求增长缺乏的调控措施,使投资增长幅度回落大于需求回落幅度,加剧了供求矛盾,推动了房价上涨。
综合来看,中国房地产泡沫经济的产生原因是比较复杂多样的,既有房地产业性质内在因素,又有国家政策与消费信贷制度等外在因素,因此单从内部或外部因素,或者主要从单个因素来展开分析中国房地产泡沫经济未免有失偏颇。

中国房地产泡沫如何解决?

加强房地产信贷和土地出让监控、建立房地产资讯释出机制、提高房地产市场准入门槛将是缓解积压房,抑制房地产市场膨胀的有效手段 不过在我看来这都无济于事,地价一倍翻一倍,地王一个又一个,房价已经背离了它的价值了,我还担心将来买房啊,希望再碰上各金融危机,房价打个1,2折····(^o^)/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