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视死如归和舍生忘死的区别 聶荌:弟弟重情重義,我也能舍生忘死

火烧 2021-07-12 15:01:59 1050
聶荌:弟弟重情重義,我也能舍生忘死 今天講一個有關恩情與親情的故事,故事的女主角名叫聶荌(音“岸”),也叫聶榮。這個名字估計沒幾個人聽過,不過說起他的弟弟那可是鼎鼎有名。她弟弟名叫聶政,是《史記·刺客

聶荌:弟弟重情重義,我也能舍生忘死  

今天講一個有關恩情與親情的故事,故事的女主角名叫聶荌(音“岸”),也叫聶榮。

這個名字估計沒幾個人聽過,不過說起他的弟弟那可是鼎鼎有名。

她弟弟名叫聶政,是《史記·刺客列傳》中著名的五位刺客之一,與刺殺秦王的荊軻齊名。

郭沫若歷史劇《棠棣之花》講述的就是聶政的事跡。因為金庸小說《笑傲江湖》而眾人皆知的古典名曲《廣陵散》據說描繪的也是他的英雄壯舉。

今天這個故事就先從聶政講起。

聶政是戰國時期韓國軹深井裡人,由於目睹當時弱肉強食的社會現狀,他打小就有一副鋤強扶弱的俠義心腸。此後他遍訪名師,練就一身出神入化的好武藝。

青年時期,他開始行俠仗義,最終因為殺人而受到官府追捕,不得不攜同母親和姐姐遠走他鄉,最後流落到了齊國一處偏僻的市集當起了屠夫,以賣肉為生。

即便如此,他依然不改俠義本色,處處為窮人出頭,慣打抱不平,因此俠名遠播,受到百姓的喜愛。

此時韓國正值韓哀侯當政,嚴仲子是朝中大臣,而俠累則是當朝宰相,兩人素有積怨。

後來矛盾激化,嚴仲子實力不如俠累,擔心自己可能哪天不明不白就身首異處,於是趕緊逃離了韓國。

在逃亡過程中,嚴仲子四處尋訪能人異士,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到韓國殺掉俠累。當他來到齊國的時候,聽聞到聶政的俠名,於是就想方設法與他結交。

他鄉遇老鄉,再加上嚴仲子豪邁大方,聶政不久就和他成為了朋友。

之後嚴仲子更是常常來到聶政家拜訪,而且每次都會帶上豐厚的禮品,這樣,聶政的一家人都非常喜歡這位豪爽慷慨的男人。

看到時機成熟,有一天,嚴仲子親自備下美味佳肴宴請聶政一家,酒飽飯足之後,他又取出黃金百兩想要贈送給聶政母親,說是要孝敬她老人家。

你說平時吃吃喝喝也就算了,突然贈送這麽昂貴的東西,聶政當場就驚呆了,雖然是朋友,可也不能接受這麽貴重的禮物啊。

於是他趕緊擺了擺手,對嚴仲子說,我雖然家境貧寒,但是每日屠宰為業,也有些收入,侍奉母親完全沒有問題,怎麽能夠接受你這麽多的黃金呢?

看到聶政的態度那麽堅決,嚴仲子便將他拉到一旁,並將自己因為得罪權臣而不得不逃亡齊國的遭遇和盤托出。然後對他說,我四處逃亡來到此地,因為聽說了你的俠義行為,深感欽佩,所以才想要和你結交。如今這小小黃金只不過想作為令堂生活之資,略表心意,並沒有什麽其他的想法,你就不要推辭了。

聶政一聽之下心中明白了他的話外之音,但還是不願接受他的好意。於是便對他說,我本一介草民,流落到齊國做個市井屠夫,只是為了奉養一家老小而已,並沒有什麽宏圖大志。如今姐姐未嫁、母親為老,我是不能不顧性命,對別人許下什麽承諾的。

聽到他袒露心聲,嚴仲子並沒有因此而心生不滿,他理解他的苦衷,所以依然對他一家以禮相待。這一切聶政都看在眼裡。

幾年之後,聶政的姐姐出嫁了,母親也離開了人世。這下他完全沒有什麽值得牽掛的東西了,於是決定報答嚴仲子當年的知遇之恩,替他除掉俠累。

可俠累貴為韓國宰相,朝中勢力眾多,家族實力龐大,嚴仲子本欲派人協助聶政,可卻被他一口回絕。他只想一人做事一人當,就算失敗了也不會連累到別人。

就這樣,聶政帶著一把寶劍獨自上路了。他藏在俠累的府邸前面,當看到俠累走出大門時,突然一躍而起,兩邊的衛兵還沒來得及做出反應,俠累已經被他一式“白虹貫日”刺倒在地。

見此情形,眾人紛紛前來捉拿他,可這些人根本不是聶政的對手,全部被他刺翻在地。

看到目的已經達成,聶政先用劍剝掉自己的臉皮,再刺瞎自己的雙眼,將自己弄得面目全非,最後再劃破自己的肚子,切腹而死。

他之所以要這樣做,是因為他不想讓人認出自己的出身來歷,從而連累到遠嫁的姐姐。

果然,這一刺殺事件在韓國掀起了軒然大波。為了追查真凶,他們將聶政的屍體置於鬧市,並懸賞千金,想要查出他的身份來,可惜一直沒人知道。

不久之後,這事便傳到了聶荌的耳朵裡。她一聽之下馬上明白那個人就是自己的弟弟。

於是她立刻動身,來到韓國。當她看到橫躺在鬧市上那具面目全非的屍體時,一眼就認出正是自己的弟弟,不由得悲痛不已。

聶荌不想弟弟的俠義之名就此埋沒,於是她伏跪在弟弟的屍體上,放聲大哭起來。她一邊流著淚一邊大聲地告訴守衛計程車兵和周圍的群眾說,殺死韓國宰相的正是我的弟弟,軹深井裡的聶政。

圍觀的人群都很奇怪,問她道,這個人刺殺了我們國家的宰相,大王正懸賞千金追查凶手呢,你難道沒有聽說嗎,居然還敢前來相認?

聶荌悲慟地說道,我弟弟本是韓國人,因為受到別人的侮辱陷害而不得不逃亡國外。身在異鄉的他在市井中屠宰為生,侍奉著娘親姊姊。後來嚴仲子不為弟弟名聲不佳、地位低下而輕視於他,反而對他禮遇有加,因此弟弟一直想要報答他的恩情。可惜當初娘未老、我未嫁,他才遲遲沒有行動。

後來母親去世,我也嫁了人,他終於沒有後顧之憂。

都說“士為知己者死”,他為了報答恩情而又不連累於我才走到了今天這一步,我怎麽能讓他的英名從此埋沒呢,我要讓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知恩必報、有情有義的大丈夫。

视死如归和舍生忘死的区别 聶荌:弟弟重情重義,我也能舍生忘死

說完這話,她不等旁邊的侍衛上來抓捕自己,一把抽出弟弟身上的寶劍往脖子上一抹,頓時倒在了弟弟的屍體之上。

眾人見此情形,無不受到深深的震撼。

這事很快就傳得世人皆知,晉、楚、齊、衛等國聽說之後,都紛紛稱讚說,不但聶政是一位真正的勇士,他的姐姐聶荌也是一位貞烈的女人啊!

可以說,在那個年代,很多人為了自己的理想、為了自己的原則、為了自己的知己,真正做到了不畏生死、舍身取義的壯舉。

-完-

題外話:《廣陵散》是我國十大傳世名曲之一,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以善彈此曲著稱。後來嵇康為司馬昭所害,臨刑前,嵇康惋惜的說“廣陵散為此絕矣”。此後所見的《廣陵散》最早記錄在明代的《神奇秘譜》之上,譜中有關於“刺韓”、“衝冠”、“發怒”、“報劍”等內容的分段小標題,所以古來琴曲家即把《廣陵散》與《聶政刺韓傀曲》看作是異名同曲。

(圖片來自網絡)

如果喜歡,就點個“在看”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