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国历史上最美的王妃 历史上的王妃

火烧 2021-08-15 11:10:32 1026
历史上的王妃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离婚王妃史料记载,当年溥仪选皇后的时候,要溥仪从中选出一个皇后和一个皇妃。当时只有16岁的溥仪指定文绣为皇后,但无奈婉容出身贵族家庭,找人说动了隆裕太后,把婉容定为了皇后

历史上的王妃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离婚王妃

史料记载,当年溥仪选皇后的时候,要溥仪从中选出一个皇后和一个皇妃。

当时只有16岁的溥仪指定文绣为皇后,但无奈婉容出身贵族家庭,找人说动了隆裕太后,把婉容定为了皇后,自此婉容就对文绣记恨在心。

汉武帝皇后陈阿娇

陈阿娇是汉景帝的姐姐馆陶公主的女儿。

她母亲原想把她许给当时的太子,也就是汉景帝宠妃栗姬的儿子。

奈何栗姬太愚蠢,却拒绝了。

馆陶公主于是转向王美人母子。

一次,她抱着刘彻说:“彻儿长大了要讨媳妇,这些宫女你要哪一个?”刘彻便答:“如果能娶到阿娇,愿盖金屋以贮之。

”这就是金屋藏娇的典故。

后来,刘彻果然当了皇帝,立阿娇为皇后,也实现了诺言。

阿娇娇生惯养,开始有刘彻的宠爱,也相安无事。

但后来,刘彻身边的女人渐渐多了起来,尤其是有了卫子夫之后。

阿娇为人骄傲,善妒,又没有儿子。

终于失宠,又因为巫蛊之祸,退居长门宫。

后来,为了挽回汉武帝,阿娇用重金请司马相如作了一篇《长门赋》,但是汉武帝虽然欣赏这篇赋,却始终没有回头。

金屋藏娇虽美,去没有一个好结果。

但是,被立为皇后的卫子夫也很悲惨。

在她晚年,她的儿子——太子刘据,因为江充的陷害,被卷入巫蛊之祸中。

太子刘据一家都被杀,唯一保全下来的是太子刚出生没几天的曾孙刘病已(后来的汉宣帝)。

当时,卫子夫已经白发苍苍了。

汉武帝因太子的事,要废了她。

她便上吊自杀了。

汉宣帝皇后霍成君

汉武帝死后,即位的是小儿子——只有8岁的昭帝刘弗陵。

由大将军霍光辅政。

霍家因此权倾朝野。

昭帝的皇后上官氏,又是霍光的外孙女。

昭帝只活了24岁,没有孩子。

他死后,由一个宗室子弟即位。

但是新皇帝太荒淫,才当了100多天皇帝,霍光就用上官太后的懿旨废了他。

于是皇位又落空了。

这次,霍光去民间找来了汉武帝时被废的太子刘据的曾孙刘病已。

当年的太子一家都被杀害,惟有刘病已刚出生,躲过了这次灾害,大难不死。

他一直生活在民间,因此深知百姓的疾苦。

刘病已改名为刘询,就是汉宣帝。

在他即位前,他在民间已经有了共患难的妻子许平君。

但是,大臣却要求他立霍光的小女儿霍成君为皇后。

汉宣帝是个聪明的人。

他写了一份诏书,说是要访求他未当皇帝时在民间用过的配剑。

他用这份诏书来暗示他是个念旧的人。

于是,他不顾众臣的反对,将许平君立为皇后。

此举惹怒了霍成君的母亲霍显,也就是霍光的继配夫人。

她买通了御医,在许皇后分娩时下药毒死了她。

汉宣帝原想彻查此事,但是碍于霍光的权势,只好忍了下来。

不久,汉宣帝立了霍成君为皇后,但是并不宠她。

霍成君几次想毒杀许皇后留下的儿子,只是每次,汉宣帝都吩咐了保姆为太子试菜,霍成君的阴谋才没有得逞。

霍光死后,汉宣帝开始逐步削弱霍家的权势。

霍显和霍光的儿子霍禹等人意图谋反,被汉宣帝预先得知。

于是霍家全家被杀,霍成君被废。

至此,宣帝终于摆脱了牵制,为许皇后报仇了。

汉宣帝可以称得上是个好皇帝,他统治的时间和汉昭帝统治的时间被称为“昭宣中兴”。

霍光也可以说得上是一个好的大臣,一生都为国家社稷。

只是,他的妻子和儿子太贪婪,野心太大了。

汉元帝皇后王政君 乃是王禁次女,兄弟有八,姊妹

有四。

母李氏,生政君时,曾梦月入怀,及政君十余龄,婉娈淑顺,颇得女道。

惟父禁不修 边幅,好酒渔色,娶妾甚多。

李氏为禁正室,除生女政君外,尚有二男,一名凤,排行最 长,一名崇,排行第四。

此外有谭曼商立根及逢时,共计六子,皆系庶出。

李氏性多妒忌, 屡与王禁反目。

禁竟将李氏离婚。

李氏改嫁河内人苟宾为妻。

禁因政君渐长,许字人家,未

婚夫一聘即死。

至赵王欲娶政君为姬,才经纳币,又复病亡。

禁大为诧异,特邀相士南宫大

有,审视政君。

大有谓此女必贵,幸勿轻视。

好似王奉先女。

真是一对天生婆媳。

禁乃教女

读书鼓琴,政君却也灵敏,一学便能。

年至十八,奉了父命,入侍后宫。

会值太子良娣司马

氏,得病垂危,太子奭最爱良娣,百计求治,终无效验。

良娣且语太子道:“妾死非由天

命,想是姬妾等阴怀妒忌,咒我至死!”说着,泪下如雨。

恐是推己及人。

太子奭也哽咽不

止。

未几良娣即殁,太子奭且悲且愤,迁怒姬妾,不许相见。

宣帝因太子年已逾冠,尚未得 子,此次为了良娣一人,谢绝姬妾,如何得有子嗣。

乃嘱王皇后选择宫女数人,俟太子入朝皇后,随意赐给,王皇后当然照办。

一俟太子奭入见,便将选就五人,使之旁立,暗令女官 问明太子何人合意?太子奭只忆良娣,不愿他选,勉强瞧了一眼,随口答应道:“这五人中 却有一人可取。

”女官问是何人?太子又默然不答。

可巧有一绛衣女郎,立近太子身旁,女

官便以为太子看中此人,当即向皇后禀明,王皇后就使侍中杜辅,腋庭令浊贤,送绛衣女入 太子宫。

究竟此女为谁?原来就是王政君。

政君既入东宫,好多日不见召幸,至太子奭悲怀 稍减,偶至内殿,适与政君相遇,见她态度幽娴,修秾合度,也不禁惹起情魔,是晚即召令 侍寝。

两人年貌相当,联床同梦,自有一番枕席风光。

说也奇怪,太子前时,本有姬妾十余

人,七八年不生一子,偏是政君得幸,一索生男。

甘露三年秋季,太子宫内甲观画堂,有呱 呱声传彻户外,即由宫人报知宣帝。

宣帝大喜,取名为骜,才经弥月,便令乳媪抱入相见。

抚摩儿顶,号为太孙。

嗣是常置诸左右,不使少离。

无如翁孙缘浅,仅阅两载,宣帝就崩。

太子仰承父意,一经即位,就拟立骜为太子。

只因子以母贵,乃先将王政君立为皇后。

立后

逾年,方命骜为太子,骜年尚不过四岁哩。

西汉之亡,实自此始。

汉昭帝皇后上官氏 (前文提过)

她与汉武帝晚年托孤时的两位大人物都有密切的关系.她是上官桀的孙女,同时也是霍光的外孙女.因此关系,她被嫁给汉昭帝,那一年,她6岁,昭帝11岁.据说为了让她尽早生育出皇位继承人,霍光规定宫女都必须穿紧身内裤(汉制宫女都不穿内裤,以便于皇帝的临时召幸,事见<<汉书>> ).后来昭帝病死时,她才15岁,就开始了近40年的守寡历程,直到去世.有趣的事,汉宣帝即位之后,因辈分比昭帝小两辈,竟要叫她太皇太后,而她才15岁.

后唐庄宗李存勖皇后刘氏

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皇后刘氏,原是魏州成安(今河北大名东北)人,出身于贫寒的普通百姓之家,母亲早亡,父亲则以挖草药在乡间行医治病及占卜为生。

在李克用领兵攻打魏州时,曾占领了成安,刘皇后当时只有五六岁,为逃避战乱,父亲带她准备去他乡暂时谋生,等战乱平息后再回来。

未等出逃,村庄便遭到李克用属下部队的抢掠,当时领兵的将校是袁建丰,他见刘氏长得俊俏伶俐,便让人将她弄走,回去献给了晋王李克用的妃子曹氏做了一名小侍女。

这次被掠走本是祸事,但日后刘氏嫁给李存勖并做了皇后,也算是富贵无比了。

而最后刘氏却因为自己的贪婪与吝啬不仅失去了富贵的生活,还丧了性命,被赐自尽。

黄帝元妃嫘祖

嫘祖系西陵部落首领,黄帝娶嫘祖为妻。

首创养蚕制丝织绢,衣被天下,丝美中华。

佐政黄帝架官室、尊国基、统一中原。

她是中华史上第一位女性发明家、科学家、政治家。

西周以来,奉为中华母祖,尊为先蚕。

5000年前嫘祖诞生于古西陵国,故里即今四川省盐亭县金鸡镇青龙山嫘祖穴。

降生时云雾笼罩,龙凤腾空。

嫘祖俗名王凤,少年嫘祖于吉树坡发现天虫吃叶,吐丝结茧。

她亲手孵化家养,化天虫为家蚕,开辟了西陵养蚕的新时代。

嫘祖黄帝巡行天下,教民养蚕。

传授种桑养蚕之法,制丝织绢制衣之术,普及蚕桑丝绸文化。

黄帝、嫘祖西陵联姻,即返陈昌,东进中原,联合炎黄战胜蚩尤。

辅佐黄帝,统一中原,奠立国基。

中国历史上最美的王妃 历史上的王妃

文明兴邦,万邦黎民,称她为母。

嫘祖死于南巡道,遵嘱归葬于青龙山之首为陵。

其孙颛顼帝改建黄帝行宫为“嫘轩宫”,千秋祭祀、官公祭、民庙祭。

晋献公妃骊姬

骊姬,春秋时骊戎之女。

生年不详,卒于晋献公二十六年(前651年)。

晋献公五年(前672年)时,征伐骊戎,大获全胜,俘获了骊姬,带回晋国。

献公十分宠爱骊姬,把她立为夫人。

后来,骊姬生了一个儿子,叫奚齐。

从此,她就同优施设某,展开一系列活动,排挤晋献公另外的几个儿子,为奚齐争取继承晋国国君的地位。

晋献公诸子,知名者是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公子夷吾(后为晋惠公)。

骊姬设法说服晋献公,把太子申生封在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北),把公子重耳封在蒲(今山西隰县西北),把公子夷吾封在屈(包括南北二屈,北屈在今山西吉县东北,南屈在其南),而把奚齐留在晋献公身边,为以后让奚齐取代太子申生的地位埋下伏笔。

可是骊姬并不急于动手。

献公私下向她表示欲废太子,以奚齐代之的意思,骊姬还哭着说,“太子之立,诸侯皆已知之,而数将兵,百姓附之,奈何以贱妾之故废嫡立庶?君必行之,妾自杀也。

”她在表面上只为太子申生说好话,背后却指使人到普献公面前给申生进谗言,遂渐离间他们父子之间的感情。

骊姬觉得时机成熟以后,便迂回地采取行动。

她假托献公梦见了申生故去的母亲,让申生赶快回曲沃的祖庙去祭祀。

申生祭祀以后,把祭祀用过的酒肉礼品(胙)进奉给献公。

献公当时在外游猎未归,骊姬就把酒肉留在宫中,在里边下了毒药。

献公回来以后,厨师送上那些祭品,献公就要享用,骊姬当即拦住,说:“胙所从来远,宜试之。

”把酒洒在地上,地面隆起一个大包;肉喂狗,狗死;让小臣饮酒,小臣死。

骊姬顿时哭起来,边哭边说:“太子何忍也!其父而欲弑代之,况他人乎?且君老矣,且暮之人,曾不能待而欲弑之!”直接把罪名加在太子申生头上接着又对晋献公说:“太子所以然者,不过以妾及奚齐之故。

妾愿子母辟(避)之他国,若早自杀,毋徒使母子为太子所鱼肉也。

始君欲废之,妾犹恨之;至于今,妾殊自失于此。

”经她这样一说,晋献公信以为真。

在此情势下,申生不敢去自白,只好逃往外地。

晋献公得知申生出奔,更是怒不可遏,将太子之傅杜原款处死。

申生身被恶名,无法洗雪,自缢而死。

这时,公子重耳、公子夷吾正在绛都。

骊姬在晋献公面前谗言,说他二人也知道太子的阴谋。

两人听说后,急忙逃回自己的封地,促城自守。

献公见二人不辞而别,以为他们果真参与太子申生的“阴谋”,不久就派兵去讨伐。

重耳与夷吾先后逃亡到别的诸侯国。

这次事件的结果,是晋献公立奚齐为太子,骊姬的目的总算达到。

但没过几年,晋献公病危,临终前托孤于荀息,嘱他立奚齐为晋君。

可是晋献公一死,大夫里克随即发难,杀死骊姬和奚齐。

骊姬费尽心机为儿子夺取的权势,为自己夺来的地位,霎时成为一枕黄粱。

辽道宗皇后萧观音

辽帝国宫廷内,一向严禁读书,他们认为读书不但浪费时间,还会把一个人

的脑筋弄得太复杂,所以皇后也大都温柔不足,英爽有余。

辽国萧皇后多能指挥千军万 马冲锋陷阵,过一种“马作的卢飞,弓如霹雳弦惊”的生活。

辽道宗的皇后叫萧观音,是辽国萧后系列中的一个例外。

萧观音还是属于哪种颖慧透逸,娇艳动人的女性,她的才华主要 表现在诗词,书法,音律方面。

”她弹得一手好琵琶,称为当时第一。

这种才华与辽国 的风俗习惯便格格不入,再加上她个性内向纤柔,对于驰马射箭,动辄鲜血淋漓的场面 无法适应,便注定了她的人生悲剧。

清代的朱彝尊和纳兰性德都对她这种悲剧寄予了莫 大的同情。

朱彝尊在咏萧观音的洗妆中说:

细草含茸,圆荷倚盖,犹与舞衫相似。

回心院子,问殿脚香泥,可留萧字?怀古情

深,焚椒寻梦纸。

纳兰性德写道:

六宫佳丽谁曾见,层台尚临芳渚。

一镜空潆,鸳鸯拂破白萍去;看胭脂亭西,几堆

尘土,只有花铃,绾风深夜语。

萧观音对辽道宗不顾死活的狩猎活动十分担扰,常常谏劝辽道宗停止田猎活动,辽

道宗正是乐此不疲,那里听得进妇道人家的唠唠叨叨,为了眼不见心不烦,渐渐疏远了 萧观音,萧观音从此深宫孤寂。

在百无聊赖中,她希望以一曲《回心院词》打动丈夫的 心,重拾往日的欢乐。

《回心院词》共十首。

《回心院词》情致缠绵,萧观音叫宫廷乐师赵惟一谱上音乐。

赵惟一殚精虑智,把

《回心院词》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支玉笛,一曲琵琶,萧观音与赵惟一丝竹相合,每每 使听的人怦然心动,后宫盛传她两人情投意合,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又利用那纷纷谣琢, 恶意中伤,有意陷害萧观音。

先是,辽国皇太叔造反作乱,皇族耶律乙辛平乱有功而加封太子太傅,辽道宗长期 打猎,耶律乙辛渐渐地大权独揽,朝臣无不阿附,野心便日益增大,萧观音的儿子即太 子耶律睿颇为英明,耶律乙辛对他有些忌惮。

于是就想利用萧观音与赵惟一之间出现的 谣传予以打击,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在帐中狗头军师的参赞下,暗中派人作《十香词》, 进一步构陷。

《十香词》作好之后,耶律乙辛又暗中嘱咐与他相好的教坊伶官朱鹤顶的妻子清子, 再由清子拜托善弹琵琶的宫人单登,要单登相机行事,把《十香词》献给皇后,就说是 宋国皇后所作,皇后若能把它抄下来并为它谱曲,便可称为二绝,也好为后世留一段佳 话。

《十香同》遣词用语都十分暖昧,多少有些儿难登大雅之堂,但这正合孤寂中萧皇 后的心态,萧观音读后,深爱《十香词》,觉得它雅丽有致,除了亲手用彩绢抄写一遍 以外,还在末端又写了一首题为《怀古》的诗;

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

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到此,萧观音完全堕入了耶律乙辛所设的陷饼之中,耶律乙辛立即拿着萧观音亲手

誊写的《十香词》到辽道宗那里如此这般的大放厥词,有了这一个“物证”,又有了过

去的一些谣传,头脑简单,专喜打猎的辽道宗不由得不有些相信,这时耶律乙辛的走狗, 辽国宰相张孝杰乘机就《怀古》诗进行曲解,说道:“诗中‘宫中只数赵家妆’,‘惟 有知情一片月”,正包含了‘赵惟一’三字,此正是皇后思念赵惟一的表现。

”至此辽

道宗醋劲大发,勃然大怒。

认定萧观音与伶官赵惟一私通,敕令萧观音自尽,赵惟一凌 迟处死。

萧观音请求再见道宗一面竞不获准,她对道宗的一片思念落得个三十六岁自尽 而死。

年刚十八岁的太子耶律植也在耶律乙辛的构陷下废为庶人,不久之后也被害死。

后来耶律乙辛的夺权野心终为辽道宗知道,他逐步削夺耶律乙辛的权力,最后以耶 律乙辛妄图逃亡到宋朝为由,把耶律乙辛杀死。

辽道宗死后,皇太孙耶律延德继位,就 是天祚帝,为了他祖母的含冤莫白,更为了他父亲的被杀,首先将已死去的宰相张孝杰 剖棺戮尸,再搜捕耶律乙辛的子孙及亲旧,尽行诛戮。

天祚帝当然仍是以萧族部落的女子为皇后,可萧族女子中再没有一个长得象萧观音

这样漂亮、文采才华又这样高的人了。

辽景宗皇后萧燕燕

萧燕燕,汉名绰。

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

公元969年,耶律贤即位为景宗,封萧燕燕为贵妃,旋册立为皇后。

景宗因长期患病,由萧皇后代理军国大事。

979年,宋太宗赵光义攻打辽南京(今北京),辽南院枢密使韩匡嗣子韩德让代父守南京,他坚守待援。

萧皇后命名将耶律休哥、耶律钭轸救援。

于高梁河(北京西直门外)大败宋军,史称高梁河之战。

982年,景宗死,长子耶律隆绪即位,是为圣宗,尊生母萧皇后为"承天皇太后"(即京剧《四郎探母》中杨四郎岳母的原型)。

因圣宗年仅十二岁,萧太后奉景宗遗诏摄行国政。

986年,宋朝遣曹彬、潘美、杨继业将兵分三路伐辽。

萧太后带圣宗亲至前线督战,于歧沟大败曹彬,死者数万,西路军乘胜击败潘美,并于朔州俘获宋骁将杨继业。

继业拒不降辽,绝食三日而死,后人以其事迹编演成(杨家将)故事。

1004年,萧太后和圣宗率军南下,直逼澶州城(河南濮阳市),威胁宋的都城。

经过和谈,辽来订立"澶渊之盟",此后,两国之间不再有大的战事,

萧太后原有个情人叫韩德让,当上皇后以后萧燕燕始终不忘旧情。

景宗死后,她二人同帷同车,如同夫妻,这在当时契丹族的风俗是不奇怪的。

但她为了得到韩德让的专宠,毒死了韩德让的妻子李氏。

公元1009年,萧太后病死,终年五十七岁。

尊溢"睿智皇后",葬于乾陵。

史称她"习知军政,赏罚信明,指麾三军,将士用命。"

辽太祖皇后述律平

述律氏(879-953),名月理朵,汉名平,契丹族右大部人。

父婆姑,曾任阿扎割只(位居枢密使之下的高级武官)。

母耶律氏,是辽太祖姑母,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皇后。

勇敢果断过人。

公元916年,辽太祖建契丹国(太宗时改为辽),自号"大圣大明天皇帝",封述律平为"应天大明地皇后"。

同年,太祖率军攻党项,后方空虚,室韦部乘机来袭。

述律后整军迎战,大胜,威震西北。

述律皇后很有政治远见,幽州节度使刘守光在与李存勖的战争中连连失利,便派韩延徽为使向契丹求援。

韩延徽进见时不肯跪拜,太祖大怒,述律后谏道:"韩延徽守节不屈。

"太祖召来任命为参谋,成为左膀右臂。

917年,太祖调动三万兵马要攻打幽州,述律皇后反对,她以树皮为例说:幽州周围有土有民,就同这树皮一样,三千骑掠其四野,如同树被剥皮而不能存活。

太祖认为有理,停止了进攻幽州的行动。

922年,晋王李存勖攻打镇州(河北真定),威胁定州(河北定县),义武节度使王处直遣使贿赂契丹,要求太祖出兵攻打晋王,以解镇州之围。

述律皇后力谏不可,太祖不听,举兵南下,大败而回。

公元926年,太祖死,她以皇后身份摄军国事,一些大臣不服。

她以殉葬为借口,处死了若干可政敌,她本人也断右腕,纳人棺内,以代身殉。

从此被称为"断腕太后"。

述律皇后生有三子,长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三子耶律李胡。

927年十一月,耶律德光即位为太宗,尊述律皇后为"应天皇太后"。

太后对太宗连年南征表示不满,她认为应以"争取民心,胡汉和好为上策"。

947年,辽太宗在南征归途中病死,群臣拥立耶律倍之子耶律阮为帝,班师北归。

述律皇太后在上京(内蒙巴林左旗)另立三子耶律李胡为帝,命李胡率兵堵击。

李胡兵败,她被逐出上京,软禁于祖州(内蒙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953年病死,终年七十五岁。

谥号"贞烈",1052年改溢"淳钦皇后",葬于祖陵。

参考资料:scacm/bbs2003-2004/printpage.asp?BoardID=19&ID=11286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