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国古代史朱绍侯pdf百度云 中国历史文选张大可pdf

火烧 2023-01-10 09:40:18 1173
中国历史文选张大可 df 一、党锢列传序翻译后汉书周子同主编《中国历史文选》宋史。苏轼传》中有这样的记述:苏轼少时,母亲程氏教其汉书《范谤传》。范谤是东汉党争时受迫害的一个忠臣,任命为清诏使的时候,慨

中国历史文选张大可pdf  

一、党锢列传序翻译后汉书周子同主编《中国历史文选》

宋史。

苏轼传》中有这样的记述:苏轼少时,母亲程氏教其汉书《范谤传》。范谤是东汉党争时受迫害的一个忠臣,任命为清诏使的时候,慨然有澄清天下的志向。

后受迫害时,不苟且偷生,宁愿付出生命,像“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一样。临别辞母时说:“为儿不孝,没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范母说:“一个人既想成就名节,又想富贵寿考,岂能两全?母亲原你去完成理想。”读到这里时,小苏轼发誓自己长大了也要做范谤。

苏母说:“你能做范谤,难道我就不能做范母吗?”范滂传①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②。 少厉清节③,为州里所服④,举孝廉、光禄四行⑤。

时冀州饥荒⑥,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⑦,案察之⑧。滂登车揽辔⑨,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⑩。

及至州境(11),守令自知臧污(12),望风解印绶去(13)。其所举奏,莫不厌塞众议(14)。

迁光禄勋主事(15)。 时陈蕃为光禄勋(16),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17)。

郭林宗闻而让蕃曰(18):"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19)?今成其去就之名(20),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21)?"藩乃谢焉(22)。复为太尉黄琼所辟(23)。

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24),滂奏刺吏、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馀人(25)。尚书责滂所劾猥多(26),疑有私故。

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27),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28)!间以会日迫促(29),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30),方更参实(31)。 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

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32)。"吏不能诘(33)。

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34)。太守宗资先闻其名(35),请署功曹(36),委任政事。

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37),不与共朝(38)。

显荐异节 (39),抽拔幽陋(40)。滂外甥西平李颂(41),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42),资用为吏。

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43)。资迁怒(44),捶书佐朱零(45)。

零仰曰(46):"范滂清裁(47),犹以利刃齿腐朽(48)。 今日宁受笞死(49),而滂不可违。

"资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50),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

后牢修诬言钩党(51),滂坐系黄门北寺狱(52)。狱吏谓曰:"凡坐系皆祭皋陶(53)。

"滂曰:"皋陶贤者,古之直臣。知滂无罪,将理之于帝 (54);如其有罪,祭之何益!"众人由此亦止。

狱吏将加掠考(55),滂以同囚多婴病(56),乃请先就格(57),遂与同郡袁忠争受楚毒(58)。桓帝使中常侍王甫以次辨诘(59),滂等皆三木囊头(60),暴于阶下(61)。

馀人在前,或对或否,滂、忠于后越次而进(62)。王甫诘曰:"君为人臣,不惟忠国(63),而共造部党(64),自相褒举(65),评论朝廷,虚构无端(66),诸所谋结,并欲何为?皆以情对(67),不得隐饰。

"滂对曰:" 臣闻仲尼之言(68),'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69),。欲使善善同其清,恶恶同其污,谓王政之所愿闻,不悟更以为党(70)。

"甫曰:"卿更相拔举,迭为唇齿,有不合者,见则排斥,其意如何?"滂乃慷慨仰天曰:"古之循善(71),自求多福;今之循善,身陷大戮(72)。 身死之日,愿埋滂于首阳山侧(73),上不负皇天,下不愧夷、齐。

"甫愍然为之改容(74)。乃得并解桎梏(75)。

中国古代史朱绍侯pdf百度云 中国历史文选张大可pdf

滂后事释(76),南归。始发京师(77),汝南、南阳士大夫迎之者数千两(78)。

同囚乡人殷陶、黄穆(79),亦免俱归,并卫侍于滂,应对宾客。 滂顾谓陶等曰:"今子相随,是重吾祸也(80)。

"遂遁还乡里。初,滂等系狱,尚书霍諝理之(81)。

及得免,到京师,往候諝而不为谢(82)。或有让滂者(83),对曰:"昔叔向婴罪,祁奚救之,未闻羊舌有谢恩之辞,祁老有自伐之色(84)。

"竟无所言。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

督邮吴导至县(85),抱诏书,闭传舍(86),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

"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87),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88)。

滂白母曰 (89):"仲博孝敬(90),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91),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92),勿增感戚(93)。

"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94),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95):"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

"行路闻之(96),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论曰(97):李膺振拔污险之中(98),蕴义生风(99),以鼓动流俗,激素行以耻威权(100),立廉尚以振贵□(101),使天下之士奋迅感概 (102),波荡而从之,幽深牢、破室族而不顾(103),至于子伏其死而母欢其义。 壮矣哉!子曰:"道之将废也与?命也(104)!"注释注释① 本篇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

东汉末年,政治黑暗,宦官与外戚交替专权,垄断仕进之路,甚至公开卖官鬻。

二、周予同的《中国历史文选》有辅导书吗

周予同《中国历史文选》

文选部分:

一、《尚书·牧誓》 (先秦片断史料)

二、《左传·泓之战》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三、《左传·城濮之战》

四、《国语·勾贱灭吴》 (先秦史料,国别史)

五、《战国策·秦围赵之邯郸》 (先秦史料,非严格意义的史书。)

六、《史记·始皇本纪》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七、《史记·六国年表·序》

八、《汉书·食货志》(节选)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九、《汉书·张骞传》

十、《后汉书·党锢列传序》

十一、《三国志·让县自明本志令》

十二、《洛阳伽蓝记·法云寺》 (北魏笔记小说类)

十三、《史通·二体》 (史评类)

十四、《通志·总序》

十五、《通典·田制》 (典志类)

十六、《通鉴·肥水之战》 (编年体)

十七、《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纪事本末体)

十八、《明实录·作铁榜申诫公侯》(实录)

十九、《潜研堂文集·经史子集之名何昉》 (清代笔记小说类)

二十、《廿二史札记·汉初布衣将相之局》 (清代笔记小说类)

二十一、《新史学·中国之旧史》(节选)(梁启超著)

自己找吧,应该是很不错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