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停工损失是 非常损失是否计入产品成本

火烧 2021-05-20 22:25:58 1081
非常损失是否计入产品成本 非常损失是否计入产品成本非常损失不计入产品的成本,发生的非常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产品的成本包括:1.存货的采购成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

非常损失是否计入产品成本  

非常损失是否计入产品成本

非常损失不计入产品的成本,发生的非常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产品的成本包括:
1.存货的采购成本
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2.存货的加工成本
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3.存货的其他成本
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如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所发生的设计费用等。

生产装置报废净损失是否应计入产品成本?

生产装置报废净损失是否应计入产品成本?
不能计入产品成本
正确做法是直接计入到营业外支出-报废固定资产净损失、
需到税局报备

资产减值损失计入产品成本吗?

资产减值损失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单独列示,计入当期损益,期末转入本年利润。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资产减值等准则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资产减值损失的专案进行明细核算。
三、企业根据资产减值等准则确定资产发生的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减值准备”、“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抵债资产——跌价准备”、“损余物资——跌价准备”等科目。
四、企业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等后,相关资产的价值又得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抵债资产—— 跌价准备”、“损余物资——跌价准备”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五、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油漆是否计入产品成本,还是计入制造费用

这看你做的是什么东西,油漆起到什么作用了。
如你所说,其实计入制造费用后,后面还是会先转入生产成本,再转入产品成本的。

生产成本能否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不可以。
必须通过库存商品科目中转。

计入产品成本 和 当期损益 的区别?

期间费用与产品成本的区别
1)期间费用的内容
期间费用是指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一特定产品成本,但容易确定其发生期间而应直 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期间费用是为了本期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同时,又很难确定其所归属的产品,但能确定它所发生的期间,因而在发生的当期,就将其列入发生当期的损益中,不再列入各产品的成本中。
2)产品成本
产品成本是指为生产一种产品或几种产品而消耗的费用,它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相联络。是可计入存货价值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及动力、制造费用四个成本专案。
3)与产品成本相比期间费用有如下几个特点:
A:在一定范围内,期间费用的高低与产品产量的多少不成正比例变动,即产量提高, 期间费用不一定增加,期间费用的高低与期间的长短有关,期间越长,期间费用越高;产品成本则与一定的产品的产量成正比例变动。产量越大,成本越高,反之成本越低。
B:期间费用发生后,就转入当期费用。而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最终要由完工产品成本负担。只有当产品销售出去之后,其实现的销售成本才能从当期销售收入中抵减。如果本期没有销售产品,则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就会递延到下期。
C:期间费用与企业的产品生产经营活动无关,它不是直接为产品生产而发生的, 因而,不应计入产品的制造成本中,而是在发生时即同当期的销售收入相配比,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作为当期销售收入的抵减专案;而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成本,则应计入产品的制造成本当中,最终形成产品的成本。

()不能计入产品成本的是

不能计入产品成本的是“D”管理费用。

产品成本是指企业所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的成本。产品成本应当与所销售商品或者所提供劳务而取得的收入进行配比。产品成本又分为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它们是与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相对应的一组概念。

产品成本是与产品成本直接相关的,已经确定了归属期和归属物件的各种直接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营业成本,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期间费用、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特定产品成本的费用。

扩充套件资料:

成本费用的做账方法

一、基本建设领用材料,计入产品生产成本

有些企业将不属于产品成本的费用支出列入直接材料费等成本专案.如企业为调节基建工程成本和产品生产成本,通过人为多计或少计辅助生产费用的错误做法,达其目的。

例如某生产企业将自营建造工程领用的材料,直接列入"直接材料费"作"借:生产成本,贷:原材料"的帐务处理,这样处理,把不应计入成本、费用的支出计入了成本、费用,虚减了利润,违反了成本、费用开支范围.

二、福利费用开支记入成本专案

有些企业违反成本、费用开支的范围,将应由福利费开支的费用列入成本专案,加大成本、减少利润,如某企业将福利部门人员的工资,列入成本专案"直接人工费".作"借:生产成本,贷:应付工资"的帐务处理.

三、福利部门接受劳务,不作转帐结算

有些企业将辅助生产车间为职工医院、食堂、学校等部门提供的水、电、汽、加工修理等费用全部转嫁给基本生产车间和企业管理部门.如果企业辅助生产车间向职工食堂提供水电,共计50万元,企业作"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5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50"的帐务处理,按规定应在"应付福利费"帐户内列支.这样一来,使产品成本虚增了50万元,"应付福利费"帐户则漏计50万元.

四、把对外投资的支出计入成本、费用专案中

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停工损失是 非常损失是否计入产品成本

有些企业以材料物资的方式,向其他企业进行投资时,不反映在"长期投资"科目中,而把减少的材料列入成本、费用专案中.如某机床生产厂以自己的钢材向某汽车制造厂进行投资,作"借:生产成本,贷:原材料"的帐务处理.这样,一方面加大了产品成本,减少利润,少交所得税;另一方面也隐瞒了投资收益,再次少计利润,少交所得税.

五、修理费用,重复计入生产成本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固定资产的修理费采用预提的方法,计入成本费用,但有些企业为控制利润实现数额,将车间固定资产修理费用重复计入生产成本.例如某企业每月预提3万元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计入生产成本,但企业为了压缩超额利润,又将实际支出的45万元装置修理费全部计入生产成本.年终将预提修理费用结转下年度.这样处理的结果,使企业生产成本虚增了36万元,利润虚减了36万元.

六、多期材料,一期分摊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

会计核算应正确划分各月份的界限,但有些企业违反规定,将不属于本期产品成本负担的材料费用支出一次全部列入本期成本专案.例如,某企业1999年3月购入原材料100吨,计12万元.当月领用该原材料2.5吨,但企业却将12万元全部计入产品成本,由此造成该企业少计当月利润的后果.

七、虚计费用,调节成本

有些企业为了调节产品成本和当年利润,有意将不应计入本帐户的费用计入本帐户或者将应计入本帐户的费用转移计入其他帐户.如某企业为了压缩当年利润,于12月份以修理车间的名义,虚领材料,计入制造费用帐户,月份终了分配计入产品成本.由此行为,造成企业本期利润虚减的结果.

八、回收物资,帐外处理

有些企业将回收的废料收集起来,不去冲减当月的领料数,而作为帐外物资处理.这样的结果使企业不仅没有如实反映产品生产中材料的实际消耗,而且也相对加大产品的直接材料费成本,少计利润,少纳税金.例如某企业将职工交回加工后余下的边角余料,不办理交库手续,不填废料交库单,不冲减当月的领料数.

九、生产费用分配,张冠李戴

有些企业为了调节当年损益,将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在盈利产品和亏损产品之间进行不合理分配,造成盈亏不实.例如某服装厂生产男装、女装和童装,1999年10月该企业女装和童装的销售要好于男装,该企业在分配间接费用时,按规定的分配标准计算出各种产品应分配数额后,有意将应分配计入亏损产品的制造费用,加计在盈利产品中.

十、未用材料,不作退库

有些企业为了调节本期损益,对车间领用原材料采用以领代耗的办法,将投入产品生产的材料全部计入产品成本,期末有剩余材料,不管下期是否需用,均不作退库处理.如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10月份多领用原材料20多万元,期末车间未办理材料退回和"假退料"手续,财会部门也未作扣减材料费用的帐务处理.由此,该企业造成多计费用少计利润的结果.

十一、改变分配方法,调节当年盈亏

企业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目标在产品费用和本月发出的生产费用,应在各种产品的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企业应当根据产品生产的特点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分配方法,但有的企业为了调节本期盈亏,往往改变已经选用的分配方法,并且在会计当期不作披露.

十二、虚估约当产量,调整本期损益

有些企业利用约当产量估算的特点,采用多计(少计)在产品数量的手法,虚增(或虚减)利润,来调节当年损益,例如某制造企业年末在产品300件,在产品完工程度为60%,约当产量为180件,但在分配费用时约当产量仅为200件,相应地使完工产品少计成本,随着产品的销售,也就自然少转了产品销售成本,导致利润增加.

十三、期间费用计入生产成本,或生产成本计入期间费用

有些企业为了调节当年利润,将发生的费用计入生产成本;或采用将应计入生产成本的费用计入期间费用.例如某企业为了实现计划利润目标,12月份将应计入"管理费用"帐户的10万元无形资产摊销挤入了"制造费用"帐户,月末分配制造费用时,将上述费用全部分配计入了"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帐户,由完工产品和在产品共同负担,这样,就造成少计期间费用,虚增利润的结果.

十四、已销产品不结转成本

有些企业对已销产品不作成本结转,只记收入不记成本;或者相反,对未销售产品视为销售、多转成本.例如某企业2000年5月销售产品1万件,成本80万元,销售收入100万元,该企业财务人员在进行帐务处理时,只记收入100万元,不转成本80万元,由此造成虚增利润80万元.

十五、随意改变结转产品销售成本的方法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在某一个会计年度内,一般只能确定一种计价方法.方法一经确定,不能随意变更.如确实需要改变计价方法的,必须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有些企业出于调节当年损益的需要,在年度中间随意改变既定的计价方法。

例如,某企业发出商品一直采用先进先出法,但在11月份时,材料市场价格上涨,该企业为了压低年末利润,遂改用后进先出法核算出库产品的实际成本,并且在年末的会计报表附注中并未披露.

十六、随意调节成本差异率

有些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企业,在结转产品成本差异时,通过调高或压低成本差异率的方式,多计算或少计算结转的产品成本差异,以达到虚减或虚增利润的目的.例如某企业为了压低利润,有意提高产品成本差异率,多转产品销售成本,以达到虚减利润的目的.

十七、不按比例结转成本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采用分期收款销售方式销售产品,按合同约定日期确认销售收入,在每期实现销售的同时,应按产品全部销售成本与全部销售收入的比率,计算出本期应结转的销售成本.有些企业为了调节当年损益,在分期收款销售的产品实现收入时,人为地确定结转产品销售成本的比率,多转或少转销售成本,以虚增或虚减利润。

如某企业年初销售一批产品价款500万元,成本400万元,在一年内分四次收款,每次收款比率为25%,按季度收款,在4月份本应收取款项125万元,结转成本100万元,但该企业为了体现上半年的利润,采用人为少转成本的方法,结转成本80万元,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十八、任意扩大开支范围,提高费用标准

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各项开支均有标准,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许多乱花、乱摊、乱计费用的问题.有些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违反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任意扩大开支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从而提高企业费用水平,减少当期利润.如某企业领导人将其家属的"游山玩水"费用列为本单位职工的差旅费来报销,使该企业虚增管理费用,虚减利润.

十九、期间费用,转作待摊处理

有些企业为了实现既定利润目标,就采用将本期发生的期间费用总额中,转出一部分数额列作待摊费用的作假手法来达到目的.如某企业年计划利润300万元,1-11月份已实现利润270万元,尚需实现30万元的利润才可达到计划,但该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预计12月份至多能实现利润20万元.为了完成300万元的利润目标,该企业财务人员从管理费用中转出10万元计入"待摊费用"帐户,并结转下年度挂帐,从而使当期利润达到既定目标.

二十、利用"汇兑损益"帐户人为调节利润水平

会计制度规定对外币帐户,应采用月初或业务发生当日市场汇率作为记帐汇率,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汇兑损益,可以采用集中结转法或逐笔结转法进行计算结转,一种方法选用后1年内不得变更.但有些外币业务较多的企业,为了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采用多种方法人为调整汇兑损益.例如某企业为了调低年末利润,就有意在期末按低于帐面汇率的期末汇率计算期末人民币余额,使当期发生汇兑损失,减少当期利润等.

二十一、混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向银行借款用于购建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尚未交付使用前而支付的借款利息记入财务费用.企业用借款进行在建工程,在固定资产尚未交付使用前发生的贷款利息,应计入固定资产的造价.但有些企业,为了调节利润,故意混淆记入成本与费用的界限。

例如某企业1999年1月1日向银行借款用于自营营业大厅,期限3年,该营业厅于2000年1月1日竣工并交付使用.但企业在2000年2月的帐务处理中,依然作:"借:在建工程,贷:长期借款"的会计分录,少计财务费用,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二十二、将利息收入转作"小金库",不冲销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包括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以及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筹集生产经营资金发生的其他费用等.但有些企业在实务操作中,违反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将利息收入转作"小金库",不冲销财务费用,而虚增期末利润.如某企业出纳人员将每期的利息收入不作帐务处理,不在"银行存款"与"财务费用"帐簿上进行反映,而是提取后存入部门"小金库",留待日后部门搞职工福利之用.

二十三、不按规定摊销无形资产和开办费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开办费的摊销都应记入"管理费用",作"借:管理费用,贷: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帐务处理,但有些企业为了调节期末利润,人为地多摊或少摊无形资产(或开办费),从而多计或少计费用,以达到其目的.

二十四、坏帐损失不按规定提取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采用备抵法核算坏帐损失的企业,应于期末计提坏帐准备,计入管理费用.作:"借:管理费用,贷:坏帐准备".有些企业为了调高或调低期末利润,就会于期末人为地提高(降低)提取比例,或变动提取依据(应收帐款)的数额,以增加或减少期间费用,来达到目的的.

二十五、把应计入成本的运输费列入期间费用

按照有关规定,企业购入固定资产、专项投资用的材料和装置的运输费应计入装置或材料的成本,作为其原值的组成部分;但有些企业却将这部分运输费列入期间费用而增大了本期利润.

二十六、职工医药费、记入管理费用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职工医药费开支应在"应付福利费"列支,有些企业为减少福利费开支,往往将部分药费挤入管理费用.从而虚减了当期利润.如某炼铁厂自1999年12月份开始在报销职工医药费时,作"借:管理费用,贷:现金"的帐务处理,将医药费全部挤入了管理费用,违反了国家有关制度的规定.

产品成本----百度百科

购买机器装置是否计入产品成本

购买机器装置如果是用于生产,制应计入产品成本。
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并根据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
基本生产车间使用的固定资产,所计提的折旧应计入制造费用,并最终计入所生产的产品成本。
计提折旧,
借:制造费用-折旧费
贷:累计折旧
分摊成本,
借:生产成本-A产品/B产品
贷:制造费用-折旧费

计入产品成本有哪些

产品成本是指企业为了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可以指一定时期为生产一定数量产品而发生的成本总额,也可以指一定时期生产产品单位成本。产品成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产品成本是企业在生产单位(车间、分厂)内为生产和管理而支出的各种耗费,主要有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生产工人工资和各项制造费用。广义的产品成本包括生产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等。可以作为产品成本列示的具体内容必须要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企业不得随意乱挤和乱摊成本。
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有:原材料、直接人工费。
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有:折旧、维修费、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维修人员工资、生产用的水电费、包装物、周转物摊销、低值易耗品摊销等。通过制造费用科目归集和分配。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