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抚军大将军 大司农

火烧 2022-07-21 07:40:33 1041
大司农   大司农(汉语拼音:dɑ i o ɡ;英语:ham erlai for the atio al trea ury),中国秦汉时全国财政经济的主管官,后逐渐演变为专掌国家仓廪或劝课农桑之官。本

大司农  

  大司农(汉语拼音:dɑsinonɡ;英语:hamberlain for the national treasury),中国秦汉时全国财政经济的主管官,后逐渐演变为专掌国家仓廪或劝课农桑之官。本名治粟内史,汉景帝后元年(公元前143),更名为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为大司农。新莽时称羲和,后又改为纳言,东汉时复称大司农。从西汉到东汉,或简称为大农。多种租税赋敛都由大司农收取,把收来的粮食、布帛输送到国家诸仓贮存,货币则储于都内。据记载,西汉时大司农每年从百姓赋敛所得达四十余万万钱。凡百官俸禄、军费和工程造作等用度,都由它支付。另外,它还管理一些官营的农业和手工业。分布于各地的官田,其中有些便由大司农派人耕种;官营的煮盐和冶铁也都归大司农主管。武帝时设置平准、均输,这类官府商业也归大司农经管。

  大司农秩为中二千石,下面有两丞。属官有太仓、均输、平准、都内、藉田五令、丞,还有斡官、铁市两长、丞。郡国的都仓、农监、都水也属大司农。

宗正

  东汉时大司农下的属官仅有太仓、平准、?官三令、丞,其余都被省减,或改隶于郡国。大司农成为单纯的中央财政主管长官。

抚军大将军 大司农

  魏晋以后,大司农之权为度支尚书所夺,逐渐变成不管财政、会计,主要掌国家仓廪之官,称司农卿。唐、宋沿袭。元代大司农又改掌劝课农桑、水利、救荒等事。明初废。原国家仓廪诸事务,明、清全转归户部各属官管理。

参见条目

“大司农283974” 4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