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的全文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原文_翻译及赏析

火烧 2022-02-21 20:49:16 1042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原文_翻译及赏析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宋代·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睡起觉微寒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原文_翻译及赏析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宋代·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写景思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风柔和,阳光淡薄,已经是早春的季节了。刚脱掉棉袄,换上夹层的青衫,我的心情很好。一觉醒来微微有些寒意,鬓上的梅花妆现时已经乱了。
我日夜思念的故乡在哪里呢?只有在醉梦中才能忘却思乡的愁苦。香炉是我睡的时候点着的,现在沉水香的烟雾已经散了,而我的酒气却还未全消。

赏析

“春犹早”是说春天刚到,虽然阳光还较微弱,但风已变得柔和,不象冬天那样刚猛,天气已渐渐暖和起来。南方早春人们换著夹衫,欣喜万分。三、四两句接写昼寝醒后。“觉微寒是因为刚刚”睡起“,仍扣早春。鬓发上插戴的梅花已经残落。冬去春风闲适恬静,情绪基调是欢欣的。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的全文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原文_翻译及赏析

赏析二

根据这首词本身看来,很可能写于李清照南渡后。词中写的是一种思乡的浓愁,颇耐思味。当时是早春时节,天气温和,风光柔丽,女词人刚刚卸去冬装,换上夹衫,心情轻快而又愉悦。这是美好的大自然给词人心灵投上的一抹明亮的色彩。女词人睡起,感到几丝寒意,鬓上的“梅花”也已残破。上阕四句,委婉地透露出来的是一种含蓄、朦胧、带有几分凄冷的心境和幽细的愁思;女词人先淡淡几笔轻轻拈出了春“寒”和花“残”这样的审美感觉,放在读者的心头,通过这种“微寒”之感和残破的“梅花”意象,巧妙地闪射出她心灵深处的某种不如人意但又难言的惆怅之感。一位心灵触觉极为敏锐细腻的知识女性对良辰美景的复杂感触在这里已微露端倪。

下阕则波澜顿起,女词人将上阕曲折透露出来的那种凄清感和残缺美的底蕴一笔揭示出来:“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这实在是带着血泪的痛楚悲呼。她只能将一怀思乡愁绪诉诸杯中物。至此,读者已经明白了女词人心灵深处不安的原因;而上阕预先作为一种情感铺垫而悬垂的“微寒”之感以及那残破的“梅花”,也有了着落。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南渡后眷念沦陷的北方故乡而作的。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7年,李清照南下江宁,她接踵遭际国破、家亡、夫丧、颠沛流离的种种不幸。在这种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写下了这篇词。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报导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柳暝河桥,莺晴台苑,短策频惹春香。 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