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南方北方过年的风俗 我国南方人是怎样过年的

火烧 2021-05-12 09:47:28 1071
我国南方人是怎样过年的 我国南方人是怎样过年的过年的习俗,南方和北方有很大不同。比如,吃新年饺子。这对于北方人来讲,非常重要。不吃新年饺子,那就算不上过年。而南方人则更看重年夜饭,只要一家人团团圆圆围

我国南方人是怎样过年的  

我国南方人是怎样过年的

过年的习俗,南方和北方有很大不同。比如,吃新年饺子。这对于北方人来讲,非常重要。不吃新年饺子,那就算不上过年。而南方人则更看重年夜饭,只要一家人团团圆圆围住在一起吃完一顿年夜饭,则就算过年了,有没有饺子则就无所谓了。
但南方人过年,除了年夜饭之外,大年初一的早餐也是非常讲究的。为了新年有个好兆头,大人小孩在大年初一都是不允许睡懒觉的。不管除夕夜玩得多晚,大年初一早上六点多都得起床,七点多一家子要坐在一起吃新年早餐。
就在这顿早餐里,蕴含着一个南方人过年的特殊习俗。(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知道此习俗的朋友也不必奇怪。如有不同,欢迎大家一起来晒,算是相互拜年。)
什么习俗呢?说起来也简单。就是这顿早餐必须由家庭的男主人来烧。主要是考虑家庭妇女给家人烧饭烧了一年了,一直不得歇。乞丐过年还放三天假呢,家庭妇女为何就不能享受一次过年假的权利?但男人一般又盯不了主灶,做年夜饭也只有打下手的份。那就只好选一个简单的专案----做大年初一的早餐,来简单意思一下。也是充分考虑到男人大多不会做饭,所以大年初一的早餐都是成品。事先早就由女人准备好一蒸笼的馒头、发糕、米粿等,男人早上起来,只需搁到锅里点火蒸上十分钟即可,不需要任何技术含量。但这事别看简单,意义却是十分重大的。体现了夫妻互相体贴尊重的文化传统。现在形势可能变了,会做饭、管做饭的男人多了,女人倒成了厨房里的弱势群体。以前说女人得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现在的女人一般只上商场,不下厨房。但不管女人怎么变,男人起早做大年初一早餐的习俗仍没有变(估计也不好变)。
虽然做早餐比较简单,但其他一些准备工作还是比较复杂的。负责做早餐的家庭主男,一般会在五点左右起床。先把屋子院子里里外外打扫一遍,再用若干个果盘盛好花生、瓜子、水果等小吃放在桌子上。然后到厨房烧一壶滚烫的开水备用,最好点火做早餐。早餐做得后,还要用带盖的茶杯(平常只是客人来时才用的那种),给家人每人泡一杯放了白糖的茶水。家人洗漱完后,先是坐在一起喝茶吃点干果,说一些过年的吉利话,为新的一年讨一些彩头。大概十分钟后,把桌上的小吃收起来,再把蒸好的早餐端上来,一家人美美地吃上一顿。新的一年,就这样开始了。
对于家庭主妇来说,大年初一除了不做早餐,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初一不洗衣服。这一天洗衣服的女人,不但不会被人看作勤快,反而会被认为懒惰。该洗的衣服,年三十必须全部搞定,绝不能留到第二年再洗。
还有一点。北方人大年初一,一大早就忙着给长辈嗑头拜年,但南方人(一部分)大年初一只是上山给已故的老人拜年(上新年坟),从初二才开始走亲。
要不说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一点一滴里,都是那么有内涵。(不知道能不能帮上你)

南方人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藉著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省]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醃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江苏省]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淅江省]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湖北省]
黄岗县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广东省]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台湾省)
台湾地处亚热带,早期来自大陆的移民多无法适应这里的气候,死于瘴疠时疫者,时有所闻。因此,端午这个以驱疾避疫为基本精神的节日,便显得格外重要。
前清时期的端午习俗,可以王瑛曾的《重修凤山县志》(十七六四年)卷三附录中的记述为代表:五月五日清晨,燃稻梗一束,向室隅薰之,用楮钱送于路旁,名日送蚊。门楣悬蒲艾兼插禾稗,谓可避蚊蚋;榕一枝,谓老而弥健。彼此以西瓜、角黍相馈遗。好事者于海口浅处,用钱或布为标,三皮渔般争相夺取,胜者鸣锣喝采,号日斗龙舟。午为小儿女结五采缕,男系左腕,女系右腕,名日神炼。
民间另有一种说法,认为插艾、榕能使身体强健。俗话说“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私塾里的学生,照例要在端什节送红包给先生作谢礼,先生则以一把扇子作为回礼。
铃木清一郎的《台湾旧惯冠婚葬祭年中行事》(一九三四年)记载,丧期中的家庭,端午节不包粽子,而是由亲友赠送,称之为“送节”。丧家则以糖做为回礼。而农家把称为“福金”的金纸来在竹竿上,插在间,据说可以防害而获丰收。有些地方在端午节有作“咸茶”的习俗,就是用盐来醃紫苏叶和蕃石榴叶,据说可以当药茶,清除一切毒气。
日治时代的屏东县佳冬乡,还有在端午节这天打石战的习俗。石战在佳冬地区已流传了数百年,每年到了端午节前几天,众人纷纷拳擦掌,准备打场硬仗。石战以村落为单位,组织一如军队,并设有参谋长等职位。组织一如军队,并设有参谋长等职位。男人在“前线”掷石作战。妇女则在后方负责运送石头。单况泪烈时,动辄造成伤亡。战胜的一方可至战败的村子大肆吃喝一番。战败的村民则落荒而逃。若不幸被对方俘虏了,会被强迫脱裤处罚,当众羞辱一番。这项奇特的习俗,据说可保一整年好运,所以佳冬人乐此不疲。但是因为石战常造成严重的伤亡,再加上地方政府一再的禁止,遂在日治末期逐渐式微。
端午节,家家户户还有打“午时水”的风俗。午时水指的就是端午节中午打上的井水。据说午时水用来泡茶酿酒特别香醇,生饮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谚语道:“午时洗目睭(眼睛),明到若乌鹙”,又说“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最富传奇色彩的午时水,则来自大甲镇砧山上的剑井。传说井是当年郑成功插剑祷泉的地点,而自又相传鎑砧山盛产各种灵药仙草,于是剑井午时水的功效便被传说得神奇无比。每年端午节,剑井旁边争没午时水的人总是挤得密不通风。据说端午节正午对着井中仔细观看,还可以看见郑成功的那把影。而看见剑影的人,这一年一定无灾厄。
划龙舟,台湾称为“扒龙船”。据《民俗台湾》一卷六号上记载,日据时代士林的端午龙舟的习俗如下:自五月初一起,就先到水边“迎水神”。初五正午,即敲响锣鼓,扛起龙舟到河岸,途都有居民烧香礼拜。俗语说:“五月五。龙船鼓,满街路”。表示欢迎,称为“接龙船”。赛过龙,还要于初十“送水神”,并举行“谢江”的仪式。
台中南屯的头店,自清朝中叶,就有在开春后,穿木醒穿山甲的习俗。光复后,这个习俗固定在每年的端什节举行。犁头店在清朝,是台中最繁荣的地区,据说,这是因为当地位居穿七甲穴的缘故。所以,当地居民每年端午都会穿上木屐,来回重踏地面,以期用巨大的声响震醒穿山甲。目前,这项习俗已改采趣味竞赛的型式。由四个人自组一队,穿上两条长木皮钉成的环木屐竞走。卡卡的木屐声,确也震醒了犁头店居民们怀旧的情绪。
在节日食俗方面,台湾俗传端午吃桃、茄子及菜豆,可以健康、长。俗话说:“食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台式的粽子制法分为南北两种。北部作法是米漏泡于水中,沥干后用油炒香,并君入五香粉、胡椒粉、酱油等调味料。将米蒸熟后再用竹叶包裹填馅,再一次使人味。也有人宜接用油将米粒炒至半熟,包裹真馅后蒸食。南部的作法是用纯白糯米漏泡后加肉馅,以绿竹叶包裹,水煮至熟透。因为制作方式有别,所以南北两地的粽子也风味各异。北部的粽子有浓郁的五香胡椒味,南部的肉粽则带有淡淡的竹叶清春,各特色。料的内容则有猪肉、香菇、虾米、花生、咸蛋黄、红葱头、栗子、蠔干等,随个人喜好增添。
苗栗地区的客家人过端午,也吃茄子及长豆、桃李等。但这些食物所代表的意义则和南人有别。吃子固然是取其长之意,吃李子则象征子孙繁衍,有人还认为可以预防中暑。吃长豆是为不被蛇咬(因长豆形状像蛇)。吃茄子则可预防蚊子咬(茄子客语叫做“吊菜”,而“咬”,土音为“ㄉ一ㄠ”,取其谐音)。
客家人包粽子还分碱粽及咸粽。碱粽特别是用来祭祀的。客家人过端午须准备四份牲醴,一付拜土地公,一付拜万善爷,一付拜附近的大庙。而碱粽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祭品。咸粽则分米粽及粄(粿)粽两种,纯粹用来解馋。
--------------------------------------------------------------------------------

南方人是怎样过清明节的?(简短)

那要看什么地方,每个地方都不一样的,我们家有去先人的墓地祭拜,扫墓。

南方人家是怎样过冬的

房间里穿很厚的衣服,比如棉衣;一定要穿棉拖鞋;有的人家会开空调;大部分南方人不开空调。80后的年轻人新买的房子会考虑装地暖,但目前地暖在南方还不算很普及。

我国南方是怎样过春节的

跟北方不太一样,不吃饺子,吃火锅,而且是那种清水火锅

南方人的农村菜是怎样做的

做法【一】
樱桃丸子的制作材料:
主料:猪肉(瘦)250克,猪肉(肥)125克
辅料:鸡蛋60克
调料:盐2克,植物油50克,番茄酱50克,白砂糖5克,淀粉(蚕豆)5克,醋3克
樱桃丸子的特色:此菜色泽艳红,形象美观,外酥内嫩,落口酥脆,有樱桃之味,是下酒好菜。
樱桃丸子的做法:
1. 猪肥瘦肉剁成茸,盛入碗内;
2. 猪瘦肉碗内磕入鸡蛋,下精盐搅拌成稠肉糊;
3. 番茄酱、白糖、醋、硝水50毫升放入另一碗内调成卤汁;
4. 锅置旺火上,下植物油烧至六成热,将肉茸糊挤成樱桃大小的丸子,逐个下锅炸至外焦内酥时捞出;
5. 原炒锅倒去余油后仍置旺火上,下卤汁烧沸,用溼淀粉调稀勾芡,加香油少许,放入丸子翻炒几下,起锅盛盘即成。
樱桃丸子的制作要诀:
1. 炸肉丸时,挤的肉丸大小要一致;
2. 要掌握好油温火候;
3. 质地要外焦内酥,无渣感;
4. 因有过油炸制樱桃丸过程,需准备植物油1000克。
做法【二】
原料: 五花猪方肉500克,豆油500克,番茄酱100克,白糖75克,醋30克,盐5克,芝麻油50克,味精5克,樱桃汁50克,大葱25克,鸡汤500毫升,生姜15克,料酒15克。
做法:
1、猪五花方肉用刀刮去表皮毛污,浸入冷水浸泡后,洗净,捞出,放入开水锅里烧开,氽去血污,捞出,洗净,切8毫米见方的小块。
2、烧热锅放水1公斤,并加入肉块和葱姜块,用小火炖至八成烂,倒入漏勺,沥去水分,待用。
3、炒锅烧热,放入豆油,烧至八成热,将肉块投入炸成牙黄色时,连油一起倒入漏勺,沥去油。
4、原炒锅烧热,放入芝麻油,四成热时,放入番茄酱,待油炒至呈红色时,放入肉块,加入鸡汤、料酒、葱姜末、白糖、醋、盐、味精、樱桃汁,用小火煨15分钟,再用旺火至汤汁浓厚,出锅,装盆。
特色: 呈艳红色,酸中带甜,酥烂适口。好受伤!

湖南人是怎样过年的

长沙(湖南省会)
有客人前来拜年的时候,要放鞭炮迎接。客人入座以后,还要送上两枚槟榔。这槟榔被誉为元宝,也就是祝福发财的意思了。
长沙过年还有这样的讲究:就是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四方。说的是大年初一是做儿子的应去父母家拜年;初二做女婿的应随堂客去岳父母家拜年。初三初四就是亲朋戚友互相拜年了。
株洲(湖南工业重镇)
株洲的炎陵县是湖南客家人聚居区,炎陵客家人十分看重过年,一般早在年前几个月就开始晒好薯片、米年糕供过年油炸、炒食。冬至一到,便开始蒸酒,熏制腊肉。除夕夜吃团圆饭时,在丰盛的菜肴旁,他们还不忘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客家人正月初一的大门是不能随便开启的,要等到吉时。时辰一到,家家大门开启,刹时鞭炮齐鸣,响彻山野。这天起,大家相见均拱手互道“新年好”,儿孙们也要给长辈拜年。初三是“送穷鬼”,这天一早,人们就将家里积存了两天的的垃圾,往路边一倒,将装垃圾的簸箕往垃圾上一扣,燃上三根香,放三只鞭炮后喊道“穷鬼去,富鬼来”。这表示家里送走穷鬼,从此走向富裕。拜祭也罢,送“穷鬼”也罢,表达的都是客家人对幸福生活的深切向往。
湘潭(伟人md故里)
在湘潭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论是农村或城镇,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耍狮子的。不光是湘潭,这一习俗在湘中一带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舞龙灯先要“接龙”:舞龙的队伍经常挨家挨户发请帖,凡是接了请帖的人家就依次进屋去舞龙灯表示祝贺。舞的时候,一条龙上下飞舞、左旋右转,伴随着欢快的锣鼓,节日的气氛更加浓烈。
岳阳(范仲淹笔下岳阳楼所在地)
按岳阳的民间旧俗,农历腊月二十四要祭灶,祭灶古时候用的是黄羊,后来民间多供奉糖,意思是要粘住“灶王爷”的嘴,只让他“上天说好话,下界保平安”。湘阴、汨罗等地则多用水豆腐,说“灶王爷”是吃素的。
岳阳人把大年三十的午饭叫“团年饭”。桌上的鱼要用鲤鱼,俗话说“鲤鱼跳龙门,步步高”。摆在桌上却不能全都吃完,寄寓年年有余。吃团年饭时,不能吃牛肉,说是吃了牛肉,家庭会不和睦。青菜在岳阳人的团年饭上是不能少的,说是吃了青菜,一年清清爽爽,无病无灾。
常德(国家文明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
常德人在吃年夜饭之前有放鞭炮的习惯,团年饭一般在清晨或者傍晚进行,饭菜上桌以后先敬已经去世的老人表示尊敬和想念之情。守岁时全家人坐在一起吃点心聊天,凌晨12点左右会放鞭炮庆贺新年。三十晚上要把屋子里面所有的灯都开着,这是代表了来年红红火火的意思。初一不能把水往外泼、不能扫地不能把垃圾扔在外面,也不能外出,这样的风俗一直流传了很多年。
衡阳(南岳衡山会让你流连忘返)
在衡阳过新年,有一道菜您一定会吃到,而且这道菜一定是第一个端上来的,名字也特别简单,就叫“头碗”。这头碗里面用到的食材可丰富呢,一般是用饭豆、红枣垫底,上面顺次加入圆蛋、黄雀肉、鱼丸,再以腰花、海参封顶。
每年的大年初一,到南岳大庙虔诚地烧上一炷香,成为很多衡阳人过年必做的一件事情。而且还有人大年三十的晚上就等候在这里,只为了能烧上初一的第一炷香,可以想象,这绵绵的烟火中饱含着人们对来年生活的企盼。
益阳(世界著名的苎麻之乡)
在益阳,过年的团年饭一般都吃得很慢时间拉得很长。有的人家吃上2~3小时也不散席。吃过年饭,天色渐晚,这时家家户户便在堂屋里堆起丁块柴烧起大火,还要把屋内外所有的灯都点亮。益阳农家有俗语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大年三十没有大火是不成气氛的。即便是大晴天,也得烧火烤火。
春节期间,益阳、桃江、沅江、南县等地,还流传着打“三棒鼓”的习俗。表演者可以只有一个人,也有两三个人合打的。表演者一边念顺口溜,一边双手丢接三短棒。三根短棒一样长、凿孔处安有三个铜钱,抛接时沙沙作响、富有节奏,花样繁多,变化无常。
娄底(梅山龙宫很值得一看哦)
在娄底新化,大年初一必须要准备极其丰盛的早餐,民间传说新年的第一餐愈丰盛表示这一年愈丰收。同样是在新化,在腊八节这一天,除了传统的祭祖敬神的活动之外,人们还要举行一个传统的逐疫仪式。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也就是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新化在腊八节这天举行的仪式叫做腊月击鼓驱疫。
张家界(世界旅游胜地)
张家界的少数民族众多,在土家族的习俗中,每年要过三次年,腊月二十九(或二十八)“过赶年”,农历六月二十五过“六月年”,十月初一过“十月年”。
“赶年”的晚上,土家人燃起篝火,围着篝火跳摆手舞,唱调年歌。“十月年”是土家人在迁移后为迎接新家园第一个丰收季节而进行的,十月初一,土家人组织起庆祝活动,互相拜年,共庆“十月年”。
怀化
当正月初一零点钟声敲响时,怀化家家户户都会燃放长长的鞭炮——“千子鞭”,以示辞去旧岁,迎接新年。随后大家都会将门户关好,这被称作是“关财门”——及时关住已获得的财喜,不让它往门外流走。等到初一清晨时,再燃放鞭炮,大开门户,接纳新年的喜气和财富。此外餈粑是怀化人过年最重要的食物之一。
怀化(火车拖来的城市)
当正月初一零点钟声敲响时,怀化家家户户都会燃放长长的鞭炮——“千子鞭”,以示辞去旧岁,迎接新年。随后大家都会将门户关好,这被称作是“关财门”——及时关住已获得的财喜,不让它往门外流走。等到初一清晨时,再燃放鞭炮,大开门户,接纳新年的喜气和财富。此外餈粑是怀化人过年最重要的食物之一。
邵阳(历史上的宝庆府)
每到年底的时候,邵阳的家家户户都一定要做一道菜,这就是猪血丸子。邵阳人称猪血丸子为“血粑”,春节时候,“血粑”炒腊肉是邵阳人待客的一道好菜。除了猪血丸子,邵阳还保留了一种特殊的春节习俗,那就是——滩头年画。滩头位于湖南省隆回县东南部,距县城30公里。元末明初设镇,始称“楚南滩镇”。滩头漫山遍野的楠竹,清澈见底的溶洞溪水和古朴淳厚的民风,孕育了中国民间美术珍品——滩头年画。
郴州(粤、港、澳后花园)
在郴州农村,过年会有一道特别客气的菜,就是大块肉。这大块肉名副其实大块,因为每块至少半斤以上,而每个客人一次要把这整块都吃下去。
郴州地区过年期间还有很多特别的忌讳。比方说不能说“剪刀”这两个字,因为会把好运“剪掉”,还比方三十晚上是不能关灯的,初一不能清扫垃圾等等。
永州(《捕蛇者说》你看过吗?)
永州的糯米粑粑很出名,又香又糯,过年时都用来互相送礼。正月里妇女们走人家都提着篮子,里面放的大半是粑粑,还有麻糖之类。舂粑粑都是选上好的重阳糯米,用甑蒸熟,再倒进臼坑里,用舂捶去舂。这要很大的力气,好糯米粘性大,没有力气的舂捶沾著就提不出来了。舂好了,女人家把手洗干净,再抹点油去臼坑里抓一把出来,做成一个个的雪白的粑粑,放在大簸箕里。然后用筷子在每个粑粑中间点一点红颜色,看起来又漂亮又吉庆。
湘西自治州(沈从文故乡。以土家族、苗族为主。)
湘西人的年夜饭吃得特别早,称作是“过赶年”。相传在过去,穷人每年的欠账都要在过年之前还清,为了避免因为债主逼债而不能安心过年,大伙就赶在年三十清早过年,这习俗一直流传到了现在。每年过年的前一天,湘西人都习惯洗头洗澡,换新衣服,然后早早睡下,等到凌晨12点,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了。吃年夜饭的时间一般是从凌晨1点到早上的5点之间。吃饭之前,家家都会在门口放一大串鞭炮,一般照例是家里的最长者先吃第一口,然后全家人开始吃饭。年夜饭吃完后,等天一亮,一家老小就会上山祭祀祖宗。

一定要吃腊肉,因为湖南地系山区,道路崎岖,气候温暖潮溼.所以购买不便,久储易坏.加之湖南人喜食香辣,而正好腊肉解决这些问题.久而久之,湖南人养成吃腊肉的习惯.

南方北方过年的风俗 我国南方人是怎样过年的

我国南方人喜爱吃大米的原因是

地理位置影响啊

南方人过年都干嘛啊?

我们家是晚上七点多吃团圆饭,然后跟爸爸一起贴门联等等,然后就聚在一起聊天看电视、吃汤圆,或者是放鞭炮,春晚偶尔会看,但是今年连奶奶都不想看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