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和B的区别 A、B、C、D、E、F、G、H元素均属于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下表所示,已知D元素最高
A、B、C、D、E、F、G、H元素均属于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下表所示,已知D元素最高
A、B、C、D、E、F、G、H元素均属于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下表所示,已知D元素最高
D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D(OH) 3 ,该物质既能和强酸反应,也能和强碱反应,则D为Al元素,根据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以及与Al元素的关系可知A为Be元素,B为Na元素,C为Mg元素,E为O元素,F为P元素,G为S元素,H为Cl元素,(1)由以上分析可知B为Na元素,D为Al元素,故答案为:Na;Al;
(2)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F、G、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H 3 PO 4 、H 2 SO 4 、HClO 4 ,则酸性为H 3 PO 4 <H 2 SO 4 <HClO 4 ,故答案为:H 3 PO 4 ;H 2 SO 4 ;HClO 4 ;
(3)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E、F、G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为E>G>F,则对应的氢化物分别为H 2 O、H 2 S、
PH 3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则稳定性为H 2 O>H 2 S>PH 3 ,故答案为:H 2 O;H 2 S;PH 3 .
少、B、C、D、E、F、G、H元素均属于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右下表所示,已知D元素最高
中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8水化物8化学式为中(OH)3,该物质既能和强酸反应,也能和强碱反应,则中为A2元素,根据元素所在周期表中8位置以及与A2元素8关系可知A为Be元素,B为Na元素,C为M九元素,E为O元素,F为P元素,九为S元素,H为C2元素,
(1)由以上分析可知B为Na元素,中为A2元素,故答案为:Na;A2;
(u)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8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8最高价氧化物对应8水化物8酸性逐渐增强,F、九、H8最高价氧化物对应8水化物分别为:H3PO4、HuSO4、HC2O4,则酸性为H3PO4<HuSO4<HC2O4,故答案为:H3PO4;HuSO4;HC2O4;
(3)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8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8非金属性逐渐减弱,E、F、九1种元素8非金属性为E>九>F,则对应8氢化物分别为HuO、HuS、
PH3,元素8非金属性越强,对应8氢化物越稳定,则稳定性为HuO>HuS>PH3,故答案为:HuO;HuS;PH3.
短周期元素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X可以是惰性气体元素
A、B、C、D、E、F、G、H、I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中的位置如图所示:(1)B、C、D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为氢、B为碳、C为氮、D为氧、E为Na、M为Al、F为Si、G为硫、H为Cl、I为Ar、J为钾、L为Fe、K为Ni,
(1)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氮元素2p轨道容纳3个电子,为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氧元素,故第一电离能N>O>C,
故答案为:N>O>C;
(2)①NH3为分子晶体,②PH3为分子晶体,③NaCl为离子晶体,④KCl为离子晶体,⑤SiO2为原子晶体,熔点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分子晶体中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点越高但氨气中含氢键,其熔点高于②,离子晶体中离子半径小的晶格能大,熔点高,所以熔点为⑤>③>④>①>②;
由于NH3能形成氢键,沸点高于PH3,比PH3易液化,
故答案为:⑤>③>④>①>②;NH3能形成氢键,沸点高于PH3;
(3)每个铁原子被2个N原子共用,每个N原子被4个Fe原子共用,所以Fe原子与N原子的个数比为2:1,
故答案为:2:1;
(4)C=N中为平面结构,-NH2中为三角锥结构,杂化形式分别是sp2、sp3,
故答案为:sp2、sp3;
(5)原子处于面心与顶点,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以顶点M原子研究,与之最近的原子处于面心,每个顶点为12个共用,故M原子配位数为12,
故答案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12.
A、B、C、D、E、F、G、H、I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中的位置如图1所示:(1)元素K的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为H,B为C,C为N,D为O,E为Na,F为Si,G为P,H为Cl,I为Ar,J为K,L为Fe,K为Co,
(1)Co的原子序数为27,电子排布为[Ar]3d74s2,d轨道有3个单电子,故答案为:3;
(2)Ar的原子结构最稳定,则Ar的第一电离能最大;G和H形成的每个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化合物为三氯化磷,分子式为PCl3,故答案为:Ar;PCl3;
(3)C=N中为平面结构,-NH2中为三角锥结构,杂化形式分别是sp2、sp3,环状结构为平面结构,与环直接相连的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内,该分子中位于同一平面的原子数最多是6个N、3个C和3个H,共12个,故答案为:sp2、sp3;12;
(4)①NH3为分子晶体,②PH3为分子晶体,③NaCl为离子晶体,④KCl为离子晶体,⑤SiO2为原子晶体,熔点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分子晶体中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点越高但氨气中含氢键,其熔点高于②,离子晶体中离子半径小的晶格能大,熔点高,所以熔点为⑤>③>④>①>②,故答案为:⑤>③>④>①>②.
A、B、C、D、E、F、G、H、I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1)B、C
每空2分,共14分⑴N>O>C; ⑵ ⑤③④①② ;NH 3 能形成氢键,沸点高于PH 3
⑶2:1; ⑷sp 2 、sp 3 ;
⑸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12
试题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为H,B为C,C为N,D为O,E为Na,M为Al,F为Si,G为P,H为Cl,I为Ar,J为K,L为Fe,K为Co,
(1)N位于ⅤA族,2P轨道排布3个电子,为半充满状态,第一电离能大于O,故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C。
(2)①NH 3 为分子晶体,②PH 3 为分子晶体,③NaCl为离子晶体,④KCl为离子晶体,⑤SiO 2 为原子晶体,熔点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分子晶体中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点越高但氨气中含氢键,其熔点高于②,离子晶体中离子半径小的晶格能大,熔点高,所以熔点为⑤>③>④>①>②。
(3)小黑色球代表N原子,灰色球代表Fe原子,取Fe为四个顶点的小正方形作为一个单元来研究,Fe原子 被4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共用, 每个单元含Fe原子4×1/4=1,而相邻的两个小正方形,其中1个正方形的中心为N原子,所以1个小正方形平均含有0.5个N原子,故Fe与N原子数之比为2:1。
(4)C=N中为平面结构,杂化形式为sp 2 ,-NH 2 中为三角锥结构,杂化形式为sp 3 。
(5)M位于正方体的顶点和6个面的面心,所以晶胞中M原子的堆积方式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根据晶胞的立体结构可知配位数为12.。
X、Y、Z、W四种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下: W X Y Z已知:短周期元素X的最
(1)W、X、Y同周期,X的最高正价为+5价,处于第Ⅴ主族,Y的一种单质是黄色固体,且处于ⅥA族,故Y为S,则Y为P,结合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W为Si、Z为Se,
故答案为:P;Se;
(2)二氧化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矽酸钠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SiO2+2OH-=SiO32-+H2O,
故答案为:SiO2+2OH-=SiO32-+H2O;
(3)H2SeO3具有氧化性、还原性和酸性,反应②为H2SeO3+Br2+H2O=H2SeO4+2HBr,反应中Se的化合价升高,H2SeO3表现还原性;
H2SeO3表现酸性,可与氢氧化钠反应,反应①方程式为:H2SeO3+2NaOH═Na2SeO3+2H2O,
故答案为:
.

四种短周期元素A、B、C、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
a:N b:Na c:Al D:S
1.4NH3+5O2====4NO+6H2O
2.现象:熔成小球,说明放热
2Al+2OH- + 2H2O=====2AlO2- + 3H2
3. 1 .Al(OH)3
2.Na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