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秋天会感到秋高气爽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一交秋令,特别是在9、10两个月份,天空常是万里无云,雨量和雨日都特别少,比它前后月份的8月和11月都少,白天是日丽风清,夜间则星月交辉,天空显得异常高敞,空气亦比较清新爽适,真是秋高气爽的好天气,与我国西部地区的秋雨天气大不相同。
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地区会有这种现象呢?我们可以从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大气环流和地形的情况来加以分析。
秋季是由夏到冬的过渡季节,这时太阳照射的角度由大变小,地面所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显著减少,在9月初,就有冷空气频频南下,长驱直入长江中下游地区,促使夏季滞留在此地的南方暖湿空气迅速南移。因此在9、10月份长江中下游地面上往往已为冷高气压所控制。而在高空,夏季盘据在这里的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还没有向南退却,所以这时这里地面和高空都在高气压控制之下。在高压区,下沉气流盛行。在气流下沉过程中,空气的体积要受到压缩,气温因而増高。这就使得空气的相对湿度变小,空气变得干燥,不利于云和雨的形成。这是长江中下游产生秋髙气爽天气的主要原因。过了10月以后,髙空的副热带高气压南移,长江中下游在西风带的控制下,成云降雨的机会,就比秋季多了。
而我国有些地区,譬如陇南、陕南、鄂西、湘西、四川和贵州大部分地区,因为地形崎岖起伏,既延缓了南方暖气流南撤,又减弱了北方冷空气入侵。所以在秋季,冷暖气团在此交锋滞留的机会反而较多,在冷暖气团交锋的界面上,暖空气因为较轻,它就会在冷空气斜面上滑升。在滑升过程中,空气的体积必然要逐渐膨胀,气温逐渐冷却,容易使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而凝云致雨。所以我国华西经常是秋雨绵绵,天气远不如长江中下游那样好。
![]() |
- 上一篇
为什么“冷在三九”、“热在三伏”V4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这两句谚语,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它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人们中间流传很广。“三九”是指立冬后(九九八十一天,称为“九九”)的第三个九天,约在1月的中下旬。“三伏”是指初伏(夏至后
- 下一篇
为什么一天中最高温度出现在下午,而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
我们都有经验,在夏天晴朗的日子里,最热的时候不在中午,而是在中午后的几小时内。 中午太阳对地面的照射,不是最接近直射吗?为什么最热的时候不是在中午呢?粗粗一想,似乎讲不通道理。 天气的冷热,主要决定于空气温度的高低。影响空气温度的主要因素,是由太阳辐射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