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日之后帝国士兵种类 一嚣张帝国,称士兵数亿,中国借八千人讨伐,吓得帝国献国宝求和
一嚣张帝国,称士兵数亿,中国借八千人讨伐,吓得帝国献国宝求和 把印度称为数字大国是一点都不过分,他们发明了数字,还把数字当成是战争手段,但是最终也败在了数字手上,差点被唐朝攻破了,实为自作自受。一嚣张
一嚣张帝国,称士兵数亿,中国借八千人讨伐,吓得帝国献国宝求和

把印度称为数字大国是一点都不过分,他们发明了数字,还把数字当成是战争手段,但是最终也败在了数字手上,差点被唐朝攻破了,实为自作自受。一嚣张帝国,称士兵数亿,中国借八千人讨伐,吓得帝国献国宝求和 我们常常看到史书上会记载诸如百万雄师,几十万大军的字眼,但是其实很多都是谎报数字唬人的。因为人数多的一方在战争中往往是有利的,而且人数越多也能反映国力的强盛,因此谎报参战人数在历史上很常见。吹牛就吹牛,差不多就得了,但是印度非常夸张,军队的人数动不动就是上亿计,哄骗百姓还不够,却拿军队来恐吓第一大国唐朝,最终也为自己愚蠢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现代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其实是印度人发明的,这就能看出来印度人热衷于数字,不仅广泛用于商业和农业,在战争中也很喜欢用。 有一本印度古书记载了一次战争神话,说阿育王拥有12亿人的军队,还攻占了652个国家,杀死敌人一亿十万七千七百七十九,俘虏了三亿九百零二名俘虏。要知道现在印度人口也不过13亿人而已,而且居然能把人数精准到个位,可以说印度吹牛的本事世界第一。 吹牛是要付出代价的,而印度的代价很快来了。在公元647年的时候,唐朝派使者王玄策访问印度(戒日帝国),本来印度是统一的帝国,但是皇帝戒日王死了以后,各地的封建主就动起了歪心思想叛乱,印度局势变得动荡。 戒日王有个得力助手叫阿罗那顺,他可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国王一去世就想立马夺位。看到王玄策带着丰厚的贡品准备回国,心里是又嫉妒,同时又憎恨唐朝不支持自己。在愤怒的驱使下,阿罗那顺召集兵力围攻唐朝使团,而毫无准备的唐朝唐朝使节一行人几乎全部丧生。 王玄策非常气愤,眼看战友被杀,为了报仇他拿着唐太宗的印信,跑去吐蕃和尼泊尔借兵。此时吐蕃和唐朝刚结为亲家,亲家被欺负哪能忍,立马就借给王玄策1200骑兵,而尼泊尔更是彰显友谊的光辉,借了7000骑兵。军队在手的王玄策立马出发讨伐阿罗那顺。 王玄策带着东借西借的军队来到阿罗那顺守卫的首都,当众大声数落他好几条罪状。面对唐朝军队兵临城下,阿罗那顺不紧不慢地说出那句可以记入史册的吹牛话:我手头上有7亿9千6百万大军,要我投降做梦吧你。 王玄策见他死到临头还这么多话,也懒得多说什么,立马下令攻城。阿罗那顺军队当场溃败,有3000人被斩首,一万人被淹死在河里,而那七亿大军实际上连七万人都没有。阿罗那顺看到首都被攻破,立马就收拾包袱逃走了,但是他还不死心,集结剩下的兵力想与王玄策再战一场,这次结果当然还是战败的,而阿罗那顺当场就被抓了起来。 之后他的余部逃亡到东印度,想继续和唐朝周旋,还是被一一击败。这场唐朝的胜仗把印度各大封建主都吓坏了,他们纷纷贡献宝物求饶,王玄策还得到了印度的国宝佛顶骨舍利。 胜利的王玄策带着上贡的宝物和俘虏送到长安,报了战友被杀死一仇,此战也让大唐的威名震慑印度,远播四海。帮助唐朝出兵的吐蕃和泥婆罗也有很大的收获,在这次战争中成功控制了印度的大片土地,印度成为唯一的输家。 吹嘘兵力其实算是一种精神手段,能够震慑敌人,使其不敢轻举妄动,但是印度这个吹嘘就是一个大大的破绽,夸的越大,越是暴露自己兵力的不足和骄傲自大,所以输是必然的结局。
很赞哦! (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