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练习题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练习题答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试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周
2、大家知道今天的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秦朝的政治文化中心是
A.殷墟 B.邯郸 C.临淄 D.咸阳
3、“高峡出平湖”是我国老一辈领导人为我们描绘的宏伟蓝图,如今三峡工程正在建设之中,我国有重视水利工程的历史。
你知道吗?秦统一后,为了解决运输困难派人开凿了
A.灵渠 B.白渠 C.郑国渠 D.都江堰
4、电影《英雄》中的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秦王说“统一以后,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除,只留下一种写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①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后,只是在局部地区统一了文字②秦统一以后,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③文字的统一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④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汉重视‘以德化民”在
A.高祖时期 B.文景时期 C.武帝时期 D.光武帝时期
6、历史上有“秦皇汉武”称。
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削弱诸侯国势力时的确高明。
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目的是
A.分封刘家子弟,巩固统治 B.平定叛乱,保持稳定
C.进一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D.彻底铲除诸侯,消除割据
7、我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纸的国家,其最早出现于
A.战国时期 B.西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三国时期
8、今天的北大和清华是我国的最高学府,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
A.大学 B.儒学 C.郡国学 D.太学
9、一个东汉地主家的账房先生计算地主家的田亩面积,他的知识可能会来自下列哪本书
A.《缀术》 B.《九章算术》 C.《伤寒杂病论》 D.《道德经》
10、佛教和道教都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扶持,其共同原因是
A.都是外来宗教 B.都迎合统治者想长生的愿望
C.都能麻醉人民的思想 D.都主张修身养性,长生不老
11、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历史事件是
A.长平之战 B.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
C.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D.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
12、“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昭君出塞”是在
A.汉文帝 B.汉武帝 C.汉景帝 D.汉元帝
13、导演在拍《张骞》时,其中有一场戏是“张骞拜别汉武帝”,在告别场景中不应摆放的道具是
A.葡萄 B.铁剑 C.麻布 D.刺绣
14、你知道标志新疆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 B.西汉设西域都护 C.开辟丝绸之路 D.班超出使西域
15、有一次,华佗给一个病人动手术,可是病人因疼痛无法配合,华佗这时该怎么办呢?
A.将他打休克 B.喂“麻沸散” C.打麻醉针 D.强行动手术

16、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
A.纪传体断代史 B.纪传体通史 C.编年体通史 D.编年体断代史
17、下列宗教中,属于产生在我国本土的宗教是
A.基督教 B.道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18、关于造纸术发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B.西汉前期就已出现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
C.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D.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19、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
A.发展同西域友好关系 B.了解西域的地理和物产情况
C.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D.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中外联系
20、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中国通往哪里的著名商路
A.西亚和欧洲 B.日本 C.东南亚 D .朝鲜
21、下列不属于秦汉文化昌盛原因的是
A.国家的统一 B.封建经济的繁荣
C.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往的加强 D.世界各国之间文化的广泛融合
22、下列叙述与华佗有关的是 ①.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 ②.被尊称为“医圣”
③.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④.编了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3、秦国在实现统一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是:
A. 牧野之战 B. 城濮之战 C 马陵之战 D. 长平之战
24、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御史大夫的是
A.负责管理军事 B负责监察百官 C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D负责皇帝的起居
25、以下人物中曾属于秦末农民战争领袖的是
① 陈胜②吴广③张角④刘邦⑤项羽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④⑤ D①②④⑤
二、材料解析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1分)
材料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三: 东汉画像砖(见右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什么
历史现象?(1分)当时为什么能出现这种现象?(1分)
2)材料一中“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1分)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2分)
3)材料二反映的这一政策目的又是什么呢?(2分)推行这一政策的手段和材料一所指事件有何不同?(2分)
4)材料三反映的历史现象和材料二中的政策又有什么联系?(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材料二: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的西域指什么地方?(2分)在哪年此处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分)
⑵张骞通西域后,西域与汉朝的关系怎样?(3分)
⑶材料二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路线图,请你指出它的出发点:A ;
经过地:B “两关”:C ,D 。
到达: (5分)
⑷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何影响?(3分)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答案
C
D
A
D
B
C
B
D
B
C
C
D
A
B
B
B
B
C
C
A
D
D
D
B
D
三、材料解析题
26、(11分)
1)“百家争鸣”(1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急待解决,各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争论。
(1分)
2)秦始皇焚书坑儒。
(1分)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议。
(2分)
3)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
(2分)不同点:它只是排斥儒家之外,持法家、道家等各学说的读书人。
(2分)
4)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促进了汉代教育的发展。
(2分)
27、
⑴西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的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的新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分)公元前60年(1分)
⑵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了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分)
⑶A.长安B河西走廊 C.玉门关 D.阳关。
到达:西亚和欧洲(5分)
⑷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的从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3分)更多追问追答追问
~~~~(>_<)~~~~ ,孩子,你给的题目和我的不一样啊!!!!!抄的时候一看,题目不一样,心里一想怎么会错那么多呢
追答是人教版的吗
刚才那是岳麓版
如果是人教版 以下
wenku.baidu/view/51eb143d376baf1ffc4fad28.
追问算了,我给你题目,你给我答案吧
追答ok
ok
追问谢谢了,我已经找到答案了,分给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