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扣除项目及标准 非居民企业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应以含增值税的收入全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对或错
非居民企业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应以含增值税的收入全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对或错
非居民企业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应以含增值税的收入全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对或错
非居民企业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应以含增值税的收入全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是错误的。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中非居民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9号)规定,“营改增”试点中的非居民企业,取得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第三项规定的所得,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应以不含增值税的收入全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
非居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如何确定?
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非居民企业,其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按照下列方法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
1.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转让财产所得,以收入全额减除财产净值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财产净值,是指有关资产、财产的计税基础减除已经按照规定扣除的折旧、折耗、摊销、准备金等后的余额。
3.其他所得,参照前两项规定的方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就其中国境外总机构发生的与该机构、场所生产经营有关的费用,能够提供总机构出具的费用汇集范围、定额、分配依据和方法等证明文件并合理分摊的,准予扣除。
如何确定非居民企业其他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
法条
第十九条 非居民企业取得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按照下列方法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
(一)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转让财产所得,以收入全额减除财产净值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其他所得,参照前两项规定的方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释义
本条是对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非居民企业,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如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规定。
本条是新创设的条款,原外资企业所得税法中并没有对此给予明确规定。创设此条款的原因是,本法中创设了非居民企业的概念,为了行使收入来源地的税收管辖权,就必须对非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如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进行明确规定,以利于预提所得税的计算与征收。
对于本条规定,应作如下理解:
(一)对于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非居民企业,其来自中国境内的股息、红利、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按照属地管辖的原则,我国应该对其征收企业所得税,以维护我国的税收利益。但由于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没有设立机构、场所或者上述所得与其所设立的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从税收源泉控制的角度出发,税法将上述所得按照征收预提所得税的办法进行处理。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是,对非居民企业取得的上述所得,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由其在中国境外的机构进行计算扣除。因此,在计算应纳税额时,一般不扣除任何成本费用而是按收入全额征税。
对上述股息、红利、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按收入全额征收预提所得税,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在我国目前与其他国家签订的税收协定中也遵循了这种国际惯例。
(二)税法规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取得的转让财产所得,或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取得的与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财产转让所得,以收入全额减除财产净值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同时本法第十六条又规定,企业转让资产,该项资产的净值和转让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税法的前后规定是否存在差异?
本法对于前者的规定,仅指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而取得的财产转让所得,或者是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财产转让所得与其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对于非居民企业取得的这类所得,税务机关无法准确计算与其相关的费用,因此与转让财产所得相关的费用应当由其在中国境外的机构进行计算扣除,我国税法在对其征收预提所得税时并不扣除转让费用。但考虑到构成转让成本的转让财产净值较易于识别和可控,因此,税法允许以财产转让收入全额减除财产净值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本法对于后者的规定,主要是指居民企业和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非居民企业发生的财产转让业务。由于居民企业和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非居民企业,在取得财产转让所得时,其发生的财产转让费用能够准确计算,构成转让成本的转让财产净值也易于识别和可控,因而税法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转让资产的净值和转让费用。
本法对于前后者的规定,有所差异,由于前者不允许扣除财产转让费用,而后者允许扣除财产转让费用,所以前者的应纳税所得额要比后者大;但前者适用20%的预提税税率,后者适用25%的基本税率。所以,综合来看,前后的应纳税额差异不大,也就是说,前后两种情况下的财产转让所得,其所得税负担差异不大。
(三)除上述两类所得外,上述非居民企业还可能因向中国境内的企业或个人提供咨询而从中国境内取得咨询费收入,因向中国境内企业或个人提供境外保险而从中国境内取得保险费收入,等等,这些收入也按收入全额征收预提所得税,也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摘自《中国税务报》)
非居民企业转让股权,如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转12366纳税服务热线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37号)第三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九条第二项规定的转让财产所得包含转让股权等权益性投资资产(以下称“股权”)所得。股权转让收入减除股权净值后的余额为股权转让所得应纳税所得额。
股权转让收入是指股权转让人转让股权所收取的对价,包括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的各种收入。
股权净值是指取得该股权的计税基础。股权的计税基础是股权转让人投资入股时向中国居民企业实际支付的出资成本,或购买该项股权时向该股权的原转让人实际支付的股权受让成本。股权在持有期间发生减值或者增值,按照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的,股权净值应进行相应调整。企业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不得扣除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等股东留存收益中按该项股权所可能分配的金额。
1.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有关规定,企业在计算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时,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收入有( )
B C D
A是免税收入 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某居民企业2008年生产经营应纳税所得额为200万元,适用25%的企业所得税
(200+50+80)*0.25=82.5
甲扣除限额=50*0.25=12.5<10
乙扣除限额=80*0.25=20<24
应纳所得税=82.5-12.5-20=50
非居民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如何核定麻烦告诉我
税务机关的做法是有依据的。《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税发[2010]19号)第四条规定:非居民企业因会计账簿不健全,资料残缺难以查账,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准确计算并据实申报其应纳税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采取以下方法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其中:按经费支出换算收入核定应纳税所得额的,适用于能够正确核算经费支出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收入总额和成本费用的非居民企业。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经费支出总额÷(1-经税务机关核定的利润率-营业税税率)×经税务机关核定的利润率。
民政福利企业的退税收入是否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计征企业所得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减免及返还的流转税并入企业利润征收所得税的通知 财税字[1994]74号
对企业减免或返还的流转税(含即征即退、先行后退),除国务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法规有指定用途的项目以外,都应并入企业利润,照章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直接减免和即征即退的,应并入企业当年利润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先征税后返还和先征后退的,应并入企业实际收到退税或返还税款年度的企业利润征收企业所得税。
计算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和企业所得额应补缴多少?
企业账载利润=8600-(3800+155+120)=4525万元
1.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规定:“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不征税的收入210万元、经批准可以弥补的亏损额17万元计227万元应作纳税调减
2.企业所得税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 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本年准予所得税前列支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销售收入总额8600万*15%=1290万元 实际发生155万元不超税法规定限额 可以全额税前扣除
3.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规定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 (四)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税收罚款12万元税前不予扣除 做纳税调增12万
计税所得额=账载利润+纳税调增-纳税调减=4525+12-227=4310万元
应纳企业所得税=4310*25%=1077.5万元
应补缴企业所得税=1077.5-660=417.5万元
纳税人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直接从企业收入总额中一次扣除?
不能扣除,固定资产融资租赁费是一项负债,在“长期应付款”科目中核算。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可以按期计提折旧,计入相应的费用当中,在租赁时发生的初始费用(印花税、佣金、差旅费、律师费等)在发生时计入当期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