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地理地形 昌平的地形

火烧 2022-11-10 16:49:56 1037
昌平的地形 不是平原昌平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郊,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交汇处。东经115°50′17″-116°29′49″,北纬40°2′18″-40°23′13″。总面积1352平方千米。2005年底户籍

昌平的地形  

不是平原

昌平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郊,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交汇处。

东经115°50′17″-116°29′49″,北纬40°2′18″-40°23′13″。

总面积1352平方千米。

2005年底户籍人口48.2万人。

地理地形 昌平的地形

区人民政府驻城北街道。

邮编:102200。

代码:

昌平地貌:区域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形成一个缓坡倾斜地带。

西部、北部为山区、半山区,以南口及居庸关为界,西部山区统称西山,属太行山脉;北部山区称军都山,属燕山山脉。

山区海拔400~800米,最高峰(高楼峰)海拔1439.3米。

最著名的山脉有天寿山、银山、龙泉山、叠翠山、驻跸山、虎峪山等,层叠交错,高山、峡谷、悬崖、陡壁等丰富的地貌特征,构成了千变万化的奇妙景观,为昌平区旅游业提供了不同高度带的旅游资源,是开展野营、登山、探险、森林、滑雪、滑草等旅游项目的重要自然条件。

昌平地质:北部山区岩性主要是花岗岩、白云质灰岩和片麻岩。

土质为岩石风化形成的薄层褐土,适于发展林果业。

南部平原为第四纪冲积物上形成的厚层潮土,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

对于旅游资源来讲,重要的是昌平区具有典型的地质构造和地质古迹。

昌平南口剖面:地处南口北并与八达岭长城、明十三陵毗邻的南口剖面是我国北方著名的特殊剖面之一,历史悠久,地位重要,有中国中上元古界经典剖面之称。

一百多年来,该剖面不断被地质人士观察研究,在我国中上元古代地层研究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近年来我国北方中上元古界辅助剖面与参观剖面之一。

十三陵地区的地质古迹——双脊波痕,是一种罕见的地质构造,它是十四亿年前潮汐作用造成的地质现象,其科学考察和科研价值是无与伦比的。

以上地质剖面和地质古迹,为昌平区提供了高品位的、具有魅力的地质旅游资源,这在北京市地质旅游资源中也具有重要地位。

自然地理

昌平为北京市辖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

自古为军事重镇,军事必争之地,是北京的北大门,素有“京师之枕”、“甲视诸州”之称。

区域地理坐标东经115°50′17〃~116°29′49〃、北纬40°2′18〃~40°23′13〃,北与延庆县、怀柔区相连,东邻顺义区,南与朝阳区、海淀区毗邻,西与门头沟区和河北省怀来县接壤。

全区总面积13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万亩。

全区地处温榆河冲积平原和燕山、太行山支脉的结合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倚燕山西段军都山支脉,南俯北京小平原,山区、半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2/3。

山地海拔800米至1000米,平原高度海拔30米至100米。

主要河流属温榆河水系。

全县处在温带季风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日照时数2684小时,年平均气温11.8℃,年平均降水量550.3毫米。

昌平区辖2个街道、5个地区、10个镇:城北街道、南口地区、马池口地区、沙河地区、城南街道、回龙观地区、东小口地区、阳坊镇、小汤山镇、南邵镇、崔村镇、百善镇、北七家镇、兴寿镇、长陵镇、流村镇、十三陵镇。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