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山西石州 石州(古代州名)详细资料大全
石州 古代州名 详细资料大全 石州是古代的州名,历史上设定石州有多个:南梁设定的州在广西。《读史方舆纪要》卷一百八:梁兼置石州。陈因之。隋平陈,郡废,改州曰藤州 ,隋公元590年(开皇十年)复置石州,
石州(古代州名)详细资料大全
石州是古代的州名,历史上设定石州有多个:南梁设定的州在广西。《读史方舆纪要》卷一百八:梁兼置石州。陈因之。隋平陈,郡废,改州曰藤州 ,隋公元590年(开皇十年)复置石州,592年改名藤州。
西魏时设定的州在四川,恭帝二年(555年)分新安县东部乡里置东乡县(治今普光罗家坝),并在此置石州、巴渠郡。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年)废石州及巴渠郡。
石州,即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处于吕梁山脉中部,四周群山环绕,沟壑纵横,黄土梁峁起伏连绵,整个地势东高西低,分为山地区和丘陵区。

基本介绍
中文名:石州位置:广西、山西、四川海拔:在2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8.7度年均降雨量:550毫米无霜期:100至170天 山西石州,广西石州,四川石州,历史记载,山西石州
北齐文宣帝置西汾州,周武帝改为石州。 离石,春秋属晋地,战国为赵之离石邑,为三晋西部重镇。西汉置县,自东汉永和五年 ,西河郡移治于离石。灵帝末,郡县俱废。曹魏黄初三年(222年)复置县,晋属西河国,刘渊据县而起兵后,县遂废。后燕置离石护军,北魏明帝置离石镇。北齐天保三年(552年)置昌化县,北周建德六年改离石,为离石郡治。唐、宋、元、明皆属石州,明初离石县并入石州,隆庆元年知州李春芳以石、失同音改名为永宁州。广西石州
东晋升平五年(361年)置永平郡,治安沂号(今广西岑溪市西北)。南朝齐移永平郡治夫宁县(今藤县东北、北流江东岸)。南朝梁于永平郡置石州,领永平郡,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藤县等市县一带。南朝陈沿制,设永平郡、建陵郡。隋平陈,郡废,改州为藤州,又改县为永平县。四川石州
553年(西魏废帝二年),西魏攻取巴蜀,改宣汉为石城。恭帝二年(555年)分新安县东部乡里置东乡县(治今普光罗家坝),并在此置石州、巴渠郡。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年)废石州及巴渠郡,仍于东乡置三巴郡,郡领东乡、下蒲,改南晋郡为和昌郡,省东关入宣汉县。历史记载
藤县府西八十里。西南至容县二百四十里,西至浔州府平南县百四十里。汉猛陵县地。晋为安沂县地。义熙中,析置夫宁县,属永平郡。萧齐徙郡治此。梁兼置石州。陈因之。隋平陈,郡废,改州曰藤州,又改县曰永平县。大业初,复改州曰永平郡。 东乡县州东百二十里。汉宣汉县地。刘宋属巴渠郡。梁置东乡县。西魏置石州治此。后周废州,置三巴郡。隋开皇初,郡废,县属通州。唐武德三年,置南石州。八年,州废,仍属通州。宋属达州。元省。明正德九年,复置。今县城周二里有奇,编户五里。 石州,昌化。下。开元户九千二百六十二。乡三十二。元和户五千二十。乡三十二。《禹贡》冀州之域,虞及周属并州。春秋时属赵。亦为白狄之地,今步落稽其胄也。在秦为西河郡之离石县。灵帝末,黄巾大乱,百姓南奔,其郡遂废。魏黄初三年复置离石县,晋惠帝末刘元海起于河西,攻陷郡县,其离石又没于贼。
石勒时改为永石郡,后魏明帝改为离石镇。高齐文宣帝于城内置西汾州,周武帝改为石州。隋大业二年,又为离石郡,武德元年改为石州,五年置总管,七年改为都督,贞观六年复为石州。 州境:东西一百九十里。南北三百三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二百五十里。东南至东都一千九十里。东南至汾州一百六十里。西渡河至绥州二百三十里。正南微东至隰州二百五十里。北至岚州二百五十里。 贡、赋:开元贡:胡女布三端,龙须席五岭,麝香,蜜蜡。赋:麻,布。 管县五:离石,平夷,定胡,临泉,方山。 离石县,中。郭下。开元户二千七百七十三。乡五。本汉旧县也,属西河郡,县东北有离石水,因取名焉。汉末荒废,魏黄初复置,后陷刘元海。石勒改为永石郡。高齐文宣帝于此置昌化县,属怀政郡。后周复为离石,属石州。隋氏不改,皇朝因之。
离石山,今名赤洪岭,在县西五十步。高欢大破尔朱兆于赤洪岭,盖此处也。
卢城,在县东二十里。晋并州刺史刘琨所筑,以攻刘曜。 平夷县,中。东至州五十一里。开元户一千五百七十一。乡四。本汉离石县地,周宣帝割县西五十一里置平夷县,属石州。隋氏不改,皇朝因之。
黄河,西去县一百四十五里。
宁乡水,在县西南一百五十步。 定胡县,中。东至州九十五里。开元户二千六百九。乡五。本汉离石县地,周宣帝大象元年于此置定胡县,隋因之。武德三年于县置西定州,贞观二年废州置孟门县,七年废县为孟门镇,八年废镇复为定胡县。
黄河,去县西二百步。
孟门镇,在县西一百步,河东岸。 临泉县,中下。南至州一百七十里。开元户一千五百九十六。乡五。本汉离石县地,周大象元年,于此置乌突郡乌突县。隋开皇元年改为乌突郡为太和郡,乌突县为太和县。三年废郡,以太和县属石州。武德三年,改太和县为临泉县。
临泉水,在县北一百步。县因此水为名。
黄河,在县北二十里。 方山县,中。南至州九十里。开元户一千三百五十三。乡四。本汉离石县地,高齐文宣帝于此县北六十八里置良泉县,属离石郡。隋大业三年移就今县南三十五里方山置,故名方山。贞观十一年移于今理。
赤洪水,在县南五十里。
三角戍,在县北七十三里。
很赞哦! (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