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南宋南明 为何南宋能延续150年,南明却很快就灭亡了?原因主要有5点
为何南宋能延续150年,南明却很快就灭亡了?原因主要有5点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南渡政权,如东晋、南北朝、南宋、南明等,其中南宋与南明这两个朝代非常相似。都是汉人建立的政权,都面临北方游牧(渔猎)民族南下的威胁。但让人颇为唏嘘的是,南宋王朝承继北宋,又延续国祚150年,而南明政权只坚持了三四年就垮台了,虽然其他反清势力打着南明的旗号,但是其活动范围已被压缩在西南一隅的小范围。
这里就不由得让人发出疑问,为什么明朝的南明只坚持了几年呢?如果只从南明自身的角度来分析,主要有以下5点原因。
1、内耗严重
崇祯皇帝亡故后,由于没有来得及指定继承人,结果一下子出来了好几路藩王,自称正统。他们不思团结,一致对外,反而陷入倾轧。虽然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继位,但是其他几路亲王并不服气,也不认同。变着法地给南明政权挖坑。
俗语云:上下同欲者胜。南明朝堂之上也非铁板一块,文官、武将、宦官、勋贵、皇亲等各方势力的大乱斗,统治阶层的所有势力都参与其中,无一幸免。强敌压境、国难当头,内部斗争却波澜壮阔、此起彼伏,如此王朝,怎能不亡?
2、缺少名将能臣
南明成立后,可以倚重的武装力量,主要是四位总兵的军队,这里简要介绍一下这四位总兵:分别是判出李自成队伍的高杰、镇压农民起义屡立战功的黄得功、刘良佐,以及畏敌如虎的刘泽清。这几位军爷,跟南宋岳飞、韩世忠等名将比起来,实在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最后的结果是,高杰酒醉被清军降将杀害,部下也跟着降清了,另外三总兵,除黄得功兵败自杀外,刘良佐、刘泽清二人皆叛明。
再来看看,朝廷的文官,这些人面对变局束手无策,他们做的主要就是开会、开会、再开会,商议、商议、再商议,而且是“沉默的开会与商议”。
3、分裂割据
南明政权建立后,虽然名义上是可以指挥江南所有地区,但是实际控制范围很小,只有江苏、安徽、江西等相交的一小片地方,连尽在咫尺的财赋之地浙江都无法全面掌握。自然更谈不上战争动员,连自保都是个问题。
当时与南明政权并立的还有张自忠的大西政权、李自成农民军的大顺政权,福建的郑芝龙地方割据势力等,南明弘光朝视张献忠、李自成为不共戴天之仇敌,自然无从谈联合,一致对外,最后被清兵各个击破。到了永历政权时才与大顺军联合抗清,此时已经没有了翻盘的机会。
4、民心向背
明末自然灾害频繁,各藩王在地方上鱼肉乡里,早已惹得百姓怨腾,民不聊生。再加上当时还没有明显的家国观念,老百姓们对明朝灭亡之痛感受不深,反正无论谁来做皇帝,都是要纳粮服役。除了江南地区因剃发易服反抗较为激烈外,其他地方遇到的抵抗很快就轻易平定。
5、叛臣降将多
明朝叛臣降将之多,在历史上非常少见。清军入关后,很多地方望风而降,大明的官员摇身一变成了清朝的官员。清军一路往南打的时候往往前锋都是汉人的降将。如吴三桂、洪承畴、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等等,都是《明史》贰臣传中鼎鼎有名的人物。贰臣传分甲乙两卷,共收录降臣157人。
总体来说,南明政权手里实在没有抓到一副好牌,种种不利条件都一股脑地涌来,是以弘光政权未坚持一年,其他如鲁王监国、隆武政权、绍武政权、永历政权皆昙花一现,即被扑灭。徒令后人哀之无穷!
